水土保持功能评价及其在水土保持区划中的应用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水土保持功能评价及其在水土保持区划中的应用实践

何义

武汉恒达四方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近年来,水土流失已成为我国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要想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理,前提条件就是要在水土保持区划中对水土保持功能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能为环境治理方案的有效制定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本文也会针对当前水土保持区划中水土保持功能确定原则以及评价指标与方式进行着重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实践应用策略,以便有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水土保持;功能评价;应用要点;实践策略;研究分析

引言

水土保持是当前环境治理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内容之一,做好该项工作,不仅可以实现对水土资源的保护,进而使水环境质量以及土壤生产能力等得到良好的提升,而且对于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抗灾减害等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开展水土保持区划工作时,就要对水土保持功能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提高区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而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水土保持基础功能的确定原则分析

1.1直接相关原则

水土保持的基础功能是指与土壤侵蚀治理相关的直接用途或功能,如水土保持后所起到的改变土壤生态、提高水质、降低水文灾害以及促进植被维持和建设的基本功能,因此,在对这些基础功能进行评价时,就可按照直接相关的原则来进行。

1.2全面性原则

在对水土保持区的土壤维持功能进行评价时,一般是针对土壤维持后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效果进行全面评价,因此,在确定水土保持功能时,就要遵循全面评价的原则,根据水土保持区范围,对所采取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重要意义和效果等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水土保持区规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水土保持功能评价的指标与方式分析

2.1评价指标

在对某一水土保持区的水土保持功能进行评价时,首要任务就是要结合水土保持各功能区所涉及的因素确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以便为后续的量化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从而提高水土保持功能评价的科学性。而在指标确定过程中,应将水土保持功能基础设施与功能类型进行有机结合,同时还要明确与之相关的因素,将指标细化成两种形式,即定量评价指标和定性评价指标。其中,对定量评价指标进行确定时,应对水土保持的基础设施功能进行量化分析;对定性评价指标进行确定时,应先构建健全的水土保持功能评价体系,以便以此为标准对与其相关的代表性区域功能进行定性分析,与此同时,还要对相应的影响因素进行充分考虑,确保水土保持功能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2.2评价方式

在开展水土保持功能评价工作时,一般会将资料收集、指标分级、确定权重、功能排序纳入评价方式中,同时在评价过程中还要将既定的评价指标作为主要参考依据,并与水土保持区域的水土流失情况进行有机结合,确定水土保持区域中的关键要素。另外,为最大化体现资料收集在水土保持功能评价中的重要性,相关工作人员在收集相关资料时,首先就要对水土保持区域内的经济情况、自然条件以及区域功能和水土流失情况等进行全面了解,然后再对功能评价指标进行分级,从而得出最终的评价分数,在这一环节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对水土保持区域的不同功能类型进行权重确定,具体可以依据所收集的资料信息和评价指标来进行,才能准确判断权重分值,并在此基础上对功能权重进行科学的排序,一般情况下,都会将最高的权重值作为评价水土保持区基础功能的主要参考依据[1]

3.水土保持区划中水土保持功能评价的实践应用策略分析

3.1水资源保护中的应用

在应用水土保持功能评价进行水土保持区划工作时,首要任务就是要将其在水资源保护方面的功能作用最大化发挥出来,从而进一步强化水土保持效果,为改善当地自然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实际应用时,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中有多种对水源的评价方式,鉴于此,相关工作人员就要根据当地水土流失的实际情况,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选择适宜的评价方式对水源进行评价。另外,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因为农作物自身具有一定的水土保持功效,但是在保水量方面,不同农作物之间却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最终形成的截流水量,因此,在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时,相关工作人员就要根据当地农业发展情况,选择一些水土保持效果好,有利于促进当地农业发展的农作物,使其在保持生态服务方面发挥出最大的实效作用,从而真正达到水资源保护的目的。

3.2土壤改良中的应用

据相关实践证明,在水土保持区划土壤改良方面,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应用优势不仅体现在水土拦截方面,在保证土壤改良效果方面也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例如,要想对区域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进行准确估算,关键任务就是要利用水土保持的基础功能对当地土壤肥力进行科学的分析与检测,在这一环节中,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相应的实验来判断出土壤中氮磷养分的实际含量,然后再以此为依据制定土壤改良方案,这样确保土壤肥力的有效提升,从而为当地农业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一般情况下,若每立方米拦截的水土量与水土保持工程自身的比对值成正比关系时,则证明水土保持功能评价在区划土壤改良中的应用具有很实际的意义。

3.3固碳释氧中的应用

在水土保持区划中,想要有效改善当地的大气环境,其前提条件就是要通过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来实现,因为水土保持不仅有利于大气中氧气含量的提升,而且还对于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实现对企业传统生产方式的全面优化与改进,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使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达到同步发展。基于此,在应用水土保持功能评价对水土保持区划中大气环境进行改善时,前提条件就是要对固碳释氧的评价分析给予相应的重视,在实际操作时,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假设的方式来进行验证,例如,若将固碳释氧功能定义为T,则与之对应的制氧量就可定义为TO、而相应的工业生产二氧化碳则可定义为TC,相对,水土保持功能评价所体现的利用价值就可利用TO与TC的乘积来进行体现[2]

3.4空气净化中的应用

水土保持的效果是否显著与植树造林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为植被在生长过程中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有效吸收,同时还能释放出大量的氧气,所以对空气净化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鉴于此,在利用水土保持功能评价来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时,就要对植被的利用价值给予高度重视,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假设的方式对植被功能进行验证,例如,若将植被的利用价值定义为E、立方米空气定义为I、树木所吸收的有害物质定义为A、人为方式削减的有害气体定义为B、其他有害气体定义为C,则空气净化的最终价值就可通过上述要素的乘积进行体现,这样就可以此为依据对区域植树造林的面积及功能等进行合理确定,从而凸显水土保持功能评价的重要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水土规划工作中,水土保持功能评价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内容之一,不仅有利于促进水土保持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对于推动农业发展、社会生态文明发展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等都有着极大的作用,鉴于此,在开展水土保持功能评价工作时,相关工作人员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按照相关规定及确定原则,选择适宜的评价方式来进行,才能保证其评价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得到良好的提升,从而为构建环境优美的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向腾飞.略谈水土保持功能评价及其在水土保持区划中的应用[J].中国航班,2020,(12):25-26.

[2]金晓军.浅谈水土保持功能评价及其在水土保持区划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