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与评价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新课程下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与评价初探

陈美文

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二中学363601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标准背景下,教师要深入研究更多样、丰富的作业设计,为学生减轻历史作业所带来的“不安”和烦躁,让学生能在“零负担多欢乐”的大环境下收获历史知识,感受知识的奥妙与神奇之处。而有效的作业评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学习憧憬度的有效发展,也能够让学生在评价中梳理学习“导图”,引导学生探寻到更加高效、便捷且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对此,本文将围绕新课程下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与评价进行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与评价

一、引言

在新课程下,如何合理的为学生的知识巩固进行重新规划与“革新”,促进学生历史知识吸收、运用效率的成倍增长,提高学生的大脑运转速率,激发学生的智慧“灵感”,是当下教师需要深刻思考、不断完善的重要方向。同时,教师也要采取多样、丰富的作业评价策略,充分考虑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和知识学习能力,通过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掌握学生的知识运用水平和掌握程度,并对学生进行作业评价,启发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加强和巩固,鼓励学生“开发”自身思维能动性,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素质的有效“升级”。

二、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与评价策略

(一)结合课堂讨论进行思考

为了确保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在关注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重视历史作业设置的合理性[1]。在新课程下,教师在设计历史主题作业、为学生的知识建设一个保护“屏障”的过程中,也可以启发学生对课程问题进行思考,将讨论与交流设计成一项课程作业,“分配”给学生进行完成。教师在进行《古代埃及》的作业设计时,可以分配学生进行课程作业任务的讨论与归结,引导学生对古代埃及的“组建”来源进行仔细的观察、剖析、思考与交流,推动学生在观察、分析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观察意识与观察思路,加强学生对历史文化学习的“敏感”性与高度的专注力,促使学生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历史知识思维与表达能力,也能够加强学生的历史逻辑能力,激发学生历史思维能动性的高速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组,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古代埃及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的相关视频与图片,并询问学生在观察中学习到了古代埃及的什么历史知识和历史文化,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进行深刻的讨论与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并鼓励学生将每个小组的作业“结果”在课程中进行“展示”。通过“分配”小组历史作业,不仅能够激起学生的“好胜之心”,启发学生在历史知识的接收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表达,也能够让学生在讨论知识点、完成思考作业的同时,促进学生探索精神与历史文化挖掘能力的良好发展,让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畅所欲言”,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历史智慧。同时,教师在学生进行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要适时的对学生正确的历史思路与解题技巧进行夸赞,促使学生在完成小组作业、表达和分享自己对知识的认知与理解的时候收获更多的自信心与学习动力,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分析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分层式作业设计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2]。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对作业进行有效的“升级”和改造,促使学生能够在作业中搭建起属于自己的学习框架与自信“大楼”,以促进学生历史知识架构的完整性和健全性。教师在进行《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的课程教学中,可以让历史能力较强的学生对照基督教的历史发展来源与宗教异同进行深入的探索与剖析,深入分析、挖掘基督教的兴起原因与传播途径,促使学生在基督教的历史变化中,感受到宗教对社会经济、人文历史等多个方面所带来的印象,也要启发学生从历史课堂中了解、掌握基督教的基本主张、组成结构以及基督教对教权与王权所带来的深刻意义等,让学生通过联系基督教的兴起和传播途径,更加全面、清晰的学习到基督教对于欧洲封建帝国政治上所起到的深刻影响,推动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了解基督教的相关发展历程与历史故事。而历史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调低作业难度,让学生对基督教的基本结构与基本特点进行阐述,推动学生从教材中找出基督教的兴起原因,并结合教材简要阐述基督教与欧洲封建帝国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能力范围内各自激发自身的历史知识学习潜能,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思考与分析,也能够让学生在分层作业的设计中,逐步加强对知识点的运用能力和掌握能力,帮助学生在分层作业中构建知识点的认知“导图”,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学习效率。而教师也要对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予以及时的评价,从分层作业中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知识点的掌握水平,对于学生在作业中体现出的知识盲点,教师要在评价中予以及时的指导和教学,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自身知识存在的“漏洞”,启发学生从中摸索更加适合自身思维发展的学习技巧,对于学生在作业中的良好表现,教师也要予以适当的表扬与夸赞,推动学生从多个方面尝试,已找到更加高效、有效且快速的历史知识梳理方式,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不断开拓与发展。

(三)以作业为基础健全学生思维规划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要注重作业对提高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所起到的重要意义与重要作用。在作业评价中,教师要通过学生在作业中对历史知识的运用和剖析历史事件的发展思路,掌握、了解学生的学习思路,并根据学生在历史知识上的“缺陷”予以及时的“干预”和引导,以此让学生的学习规划有更加精准的方向和方法。例如,教师在批改学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课程作业过程中,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起源与革命过程的理解存在偏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评价中加入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事件的发展故事线以及发展历程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时间、故事、以及起源进行深入的观察与剖析,强化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所“挖掘”出的工业“创作”等方面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启发学生能够在课程中感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世界经济、政治与文化文明发展带来的重要意义,推动学生历史思维的有效进步与发展。让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评价中得到科学、合理的历史学习“路线”和思维,对知识的理解建立起思维上的清晰规划。当学生能够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思维规划后,教师也要及时观察学生规划的合理性和实际性,在作业评价中对学生的思维规划予以及时的鼓励,对于学生的不合理规划予以及时的制止和指导,促进学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思路,以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和自主实践能力。

三、结语

教师要对初中历史作业进行有效的设计和评价,促使学生能够在作业中真正了解、掌握世界经济、政治和文明、文化的发展历程与轨迹,让学生能够在历史中形成良好的理想信念与意识观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宁宁. "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作业优化设计与实施的探讨[J]. 世纪之星—初中版, 2021(14):2.

[2]孙晓芳. 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学评价初探[J].  2020.

   本论文系2021年度漳州市教师综合评价研究专项中小学课题【ZJKTZX2103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