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解表第一药——麻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31
/ 1

中药药理学:解表第一药——麻黄

刘军

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四川绵阳  622750

麻黄属于麻黄草本科类小灌木植物,虽然看着时一株中空小草,但其却是我国发散风寒、解表的鼻祖药,并在数次抗击瘟疫、病毒中起到关键性作用。麻黄最初记载在《神农本草经》中,后在医生张仲景手下得到极致的发挥,并在后市各种医术中成为各种复杂药方的基础药物,麻黄性温、微苦、味辛、入肺、膀胱经,在解表方面能起到关键性作用,且其会因炮制方法不同而形成不同的作用,以下就其在解表方面的作用进行简单科普。

1.麻黄成分有哪些?

分析麻黄成分,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草麻黄茎含1%~2%生物碱,其中麻黄碱成分大约占比40~90%,剩余的组成部分包括伪麻黄碱、麻黄次碱、d-去甲基伪麻黄碱、l-去甲基麻黄碱、挥发油、儿茶鞣质等;木贼麻黄含1.15~1.75%生物碱,包括伪麻黄碱、麻黄碱,本品中还包括葡萄糖、纤维素、果胶、淀粉、菊粉、糊精、黄酮甙、鞣质等糖类化合物以及延胡索酸、苹果酸、柠檬酸、草酸等有机酸;矮麻黄含1.15%生物碱,其中包括0.15%叶含蜡,主成分包括卅烷醇、廿九烷、廿九烷醇等。

2.麻黄代表方有哪些?

麻黄代表方涉及多种方子,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以下三种:

麻黄汤。主要用于头身疼痛、恶寒发热、外感风寒、无汗而喘的患者,其作为发热解表的方剂,主要有桂枝、甘草、杏仁、麻黄组成,但又因不同患者有着不同的病症特征,因此在用该种方子来解表治疗时,需结合实际情况来应用,比如如果咳嗽痰多、喘急胸闷、表证不甚,应去掉桂枝,加入半夏、苏子,用于止咳、化痰、平喘;若是患者鼻塞流涕加重,应当加入辛夷、苍耳子,用于宣通鼻窍;若是患者夹湿邪、骨结酸痛,可加入薏苡仁、苍术来祛风除湿,若是患者口干、烦躁,可加入黄芩、石膏,用于清泻郁热。

小青龙汤。小青龙汤由麻黄、芍药、细辛、炙甘草、干姜、桂枝、五味子、半夏为中药组成的汤剂。它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的功效,在临床应用中,它主要针对外寒内饮证,比如临床出现的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咳喘,痰涎清稀、量多,干呕,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者身体疼痛,头面四肢浮肿,脉浮等症状。现代临床治疗中,常常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炎、百日咳、过敏鼻炎、急性支气管炎、卡他性中耳炎等外寒内饮证,都收到良好的效果。若是患者口渴烦躁,去掉方子中的半夏并加入石膏、天花粉,若是患者下痢,可加入茯苓,若是便秘,可加入杏仁、瓜蒌仁,若是咳嗽加重,可加入苏子、杏仁,若是阳虚,可加入附子。

大青龙汤。大青龙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生姜、大枣、石膏组成,实为麻黄汤加入了生姜、大枣、石膏而成,《伤寒杂病论》中的原文是可用于“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出汗而烦躁者”及“病溢饮者”治疗,按照现代解释来说,该方可治外感风寒表证、发热患者,并可治疗水肿呈非指凹性、肢体浮肿、无汗出者,因本方有着兼清郁热、发汗解表的作用,故还可用于消肿止痛。若是患者里热明显,需增加石膏用量,并加入天花粉,若是咽喉过痛,可加入牛蒡子、连翘、银花,若是患者浮肿,可加入苏叶、泽泻、茯苓,若是患者热甚,可加入蝉蜕、大青叶,若是患者气虚,可加入何首乌、生地、白术、黄芪,若是患者扁桃体变大、咽红,可加入牛蒡子、蒲公英、银花,若是患者烦躁不安,可加入蝉蜕、钩藤。

3.麻黄在使用时有什么禁忌?

以麻黄来治疗不同的病症时有着不同的禁忌,这需我们加以注意,比如在麻黄止嗽丸使用时要忌食辛辣、油腻食物,该药品适用于风寒咳嗽,其表现为咳嗽声重,气急,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若是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并肺结核患者,应将各种注意事项告知,避免其出现意外情况;此外麻黄不能与降压药物、镇静催眠药物等联用,否则在抑制麻黄药性的同时,还可能会产生不可测结果。

4.麻黄使用工作总结

若要进行麻黄的灵活使用,需与其他医师进行经验分享,如此才能对麻黄的药理学特征进行深入浅出的了解,因此我一直主张大家定期进行学术研讨或者是日常交流,如此我们在麻黄方面的了解才能不断提升。今天我就分享一些我对麻黄的应用经验,以此来抛砖引玉,大家知道麻黄是中国的一味传统利水消肿药、平喘药、发汗药,但其也是一种兴奋剂,比如冰毒,其就是从麻黄素中提取的,因此我们在应用麻黄时,应注意我们的职业素养,了解麻黄的正确使用规则与方法,比如控制麻黄用量,多是用五分、八分、一钱,具体用量还需针对具体的病症来加以分析,若是实在拿不准注意,可与其他医师商量用药,或者是求助经验更加丰富的医师来判定,这是对患者负责,也是能最好的发挥出麻黄的最大功效。

综上,以上就麻黄的药理学特征进行了简单的论述,想必大家对其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正确使用可以当做是一味效果极好的解表退烧药,但若是辩证错误,应用方式不当,也会造成比较严重的风险问题,因此需要我们在应用麻黄时尽量寻求专业中医师的意见,以此来精准用药、药到病除,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