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应用中医治疗方案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31
/ 2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应用中医治疗方案的效果观察

何若斓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湖南 长沙410005

摘要目的:此次研究主要是为了探讨中医治疗方案对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抽签法将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期间到我院进行医治的72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分成两组,同时以研究组(36例,接受中医治疗方案)、常规组(36例,接受常规治疗)作为两个小组的名称,详细记录以下各组指标的数据并予以分析,分别为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等。结果:比较择取的72例患者的临床疗效:36例研究组较高(P<0.05);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临床症状评分较低(P<0.05)。结论:对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施以中医治疗方案,可对提升其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具有促进作用,临床应用十分显著。

关键词:效果;中医治疗方案;皮炎湿疹类皮肤病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属于皮肤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瘙痒、丘疹、疼痛等,会对患者的生活、身心健康造成影响[1]。现今西医对于该病多以药物方式予以治疗,常用的药物为克莫司软膏、开瑞坦氯雷他等,虽有一定的效果,但患者在治疗后极易复发,并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整体的效果并不理想。有研究证实,中医方剂对该类疾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无毒副作用[2]。为了使中医治疗方案对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临床疗效得到进一步明确,特此在到我院进行医治的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中择取了72例作为此次研究的样本进行研究,现做出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择取的时间、样本、数量分别为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在此期间到我院进行医治的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72例,并以抽签法对其进行划分,研究组、常规组为组别名称。

36例常规组信息:男19例、女17例,年龄限制区间、均龄分别为19岁-49岁、(31.26±3.12)岁。

36例研究组信息:年龄限制区间、均龄分别为20岁-50岁、(32.36±3.31)岁,男20例、女16例。

2组患者信息比较未存在明显差异,可分析。
1.2方法

叮嘱择取的7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禁食海鲜类、生冷等食物,控制好休息时间,并做好自身皮肤的卫生管理。

将常规治疗施以常规组 ,择取的药品:他克莫司软膏、开瑞坦氯雷他定,用法:在患者的患处均匀涂抹他克莫司软膏,一天2次,开瑞坦氯雷他定采用口服的方式用药、一天1次,一次10毫克,联合进行治疗,时间为2周。

将中医治疗方案施以研究组,采用的方案为中药熏蒸,方剂成分为:白芷15g三七18g;白鲜皮20g;黄芩黄连黄柏各9g;苍耳子10g苦参12g,同时依据患者的实际症状对方剂进行调整,血虚者则需在方剂中加以当归;气滞血瘀者则需在方剂中加以桃仁、红花;气虚者则需在方剂中加以人参,并采用水煎法将其煎至400ml,1天1剂,1次200ml,治疗时间:2周。

1.3评价标准

此次研究用各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等指标予以评定。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以SPSS 20.0对研究数据予以处理,t和X2检验组间数据,(±s)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组间临床疗效,见表1。

表1各组临床疗效调查表(n,%)

组别

例数

彻底治愈

基本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

36

28(76.47)

6(17.65)

2(5.88)

34(94.12)

常规组

36

19(52.78)

7(19.44)

10(27.78)

26(72.22)

χ2

-

-

-

-

6.400

P值

-

-

-

-

P<0.05

2.2比较组间临床症状评分,见表2。

表2各组临床症状评分调查表(±s)

组别

例数

临床症状评分(分)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36

8.02±1.03

1.52±0.65

常规组

36

8.04±1.01

4.32±0.94

t值

-

0.083

14.700

P值

-

P>0.05

P<0.05

3、讨论

分析以往的资料显示,皮肤感染、自身免疫力异常、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等是导致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主要因素[3]。该病会导致患者出现红斑、水疱等情况,会对其生存质量造成严重的干扰[4]。西医对于该病常用他克莫司软膏、开瑞坦氯雷他定等药物进行治疗,可取得缓解的效果,但患者在治疗后极易复发和出现不良事件,影响其康复[5]。而中医认为心火过旺、脏腑虚弱及外邪入侵是导致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治疗时对其采用祛风止痒、健脾渗湿及养血润燥的原则。中药治疗方案的方剂中三七具有化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黄连、黄芩具有燥湿清热、解毒之功;黄柏的功效在于燥湿清热、解毒疗疮及泻火解蒸等;白鲜皮的功效为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等;苍耳子具有散风、除湿之功;白芷具有祛病除湿、排脓生肌及活血止痛之功;苦参的功效为清热燥湿、利尿杀虫。将以上药物合用后的功效为清热解毒、泻火除湿等,可显著的改善患者临床疗效,促进其康复。在此次研究中,比较了中医治疗方案、常规治疗对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研究组、常规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4.12%、72.22%,组间数据比较研究组更高,证明了中医治疗方案对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研究组、常规组在未接受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数据未存在明显差异,但在治疗后研究组、常规组上述指标评分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更为明显,表明了中医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改善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综上,在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的治疗方案中,中医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显著,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其康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郭娇燕,高东玲.中医治疗湿疹样皮炎不同方案的对比研究[J].中外医疗,2021,40(23):173-176.

[2]钟华,周耀湘,邱瑰君等.洗冷喷疗法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临床观察[J].承德医学院学报,2020,37(05):391-393.

[3]曾茂娟,陈晓吟,黄思红.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应用中医治疗方案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4):64.

[4]杨善花.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效果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A2):227+229.

[5]刘爱萍,田效峰.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应用中医治疗方案的临床价值探究[J]. 心理月刊,2019,14(1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