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社会背景下文物利用工作的创新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信息化社会背景下文物利用工作的创新研究

范丽娟

铜陵市博物馆 安徽省 铜陵市 244000

摘要:文物是我国5000年文化历史的物质体现,既是文化的传承,也是艺术的再现。基于此,博物馆要注重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并加强其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实现信息资源互通共享,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近几年,各行各业都迎来了信息化改革的发展大潮,数字化博物馆也为我国文物利用工作实现了改革创新。而为了充分体现文物的价值,做好博物馆文物管理保护利用工作,也成为各博物馆的核心工作内容。

关键词:信息化;文物;文物利用

前言: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交流已经逐渐成为国家之间交往的重要内容,这也使得博物馆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面临了新的挑战与发展契机。下文就博物馆文物管理与利用工作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信息化社会背景下文物管理与利用工作的创新策略。旨在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奠定基础,也为各博物馆的文物管理工作开辟全新的发展道路。

一、博物馆文物利用工作的突出问题

(一)缺乏重视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许多博物馆对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信息化建设工作止步不前。博物馆中的文物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也是推动传统文化弘扬与传承的重要力量。但就目前情况来看,许多博物馆对文物的管理保护利用工作不重视,甚至一些文物杂乱的摆放在库房内。且不说会对文物本身带来破坏和影响,也使得文物的实际价值难以发挥。我国许多博物馆的基础设施是十几年前建设的,而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老旧的基础设施缺少维修保养、更新换代,导致博物馆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受到阻碍。甚至一些博物馆还没有实现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一些数据管理、用户登录、快速检索、外部连接等信息应用系统还存在不兼容等问题。

(二)设施老旧

由于受到资金匮乏和各地域经济发展水平限制双重因素的影响,各地区博物馆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严重不平衡,许多博物馆会将资金投入实体建设工作中而对于文物藏品的维修,保养管理等问题有所忽略,这种资金投入失衡问题会严重影响到文物的利用价值[1]。目前,许多博物馆内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导致其在发展过程中与现代化文化发展速度脱节,这也是影响我国博物馆文物利用率的因素之一。对于博物馆内的数据库、机房、数据传输设备、机房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新风空调系统等硬件设施,要不断优化,加强博物馆内部的设施应用情况,减少安全隐患,保证文物藏品能够长久保存,也保证文物的利用价值被充分发挥。但是,在实际情况中,信息化技术在博物馆硬件系统中的应用情况较少,甚至一些软件系统内存在许多漏洞,这对于文物利用情况就会有较大的影响。

(三)系统缺失

我国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工作起步较晚,所以目前移动互联网、云平台、多媒体技术、虚拟空间技术等在博物馆文物利用与管理工作中并没有太多的渗透。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日益多元化和动态化发展,博物馆为了能够满足社会大众的文化需求,就要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专业服务职能,以更加全面专业精准的服务,迎合人们的文化需求[2]。但就目前情况来看,许多博物馆开展文物信息化建设工作,仍然受到阻碍。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专业性的信息化服务系统,导致博物馆的专业性服务系统不健全,严重影响文物管理与利用工作的实施。

二、信息化背景下文物利用工作的创新

(一)组建信息数据系统

博物馆的文物数量众多,所以若想加强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组建完善的文物藏品数据库系统是十分必须的。在传统博物馆内部,对于文物藏品的信息整理和归档主要以纸质档案为主。但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纸质档案已经稍显落后,且其存在收纳、整理、存放等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博物馆文物的实际利用情况。而利用电子档案代替纸质档案,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也不能完全用电子代替人工,人工需要手动对文物藏品建档整理、分类、登记造册和后期的损耗维护工作,这些内容可以存入电子设备中。若需要某些文物的信息,可以从电子数据库中调取。不仅能够保证数据的长久保存,还能避免信息在查阅过程中被损害的情况出现。

(二)普及信息技术应用

文物藏品的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宣传教育职能的最直接体现,也是民族文化与社会大众近距离沟通的桥梁[3]。但是,传统形式上的静态展览无法展现出文物藏品的精髓和魅力,而过于专业性的展览方式,也难以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因此,为了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挥文物的教育价值,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博物馆文物陈列展览工作中是十分必要的。以动图、三维立体动画的方式,能够使静态的文物藏品“活”起来,变得更生动、形象。而观众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放大视频中的内容或是转换文物藏品的角度。与此同时,在藏品陈列展览过程中要融入灯光技术、触摸屏技术、场景动静结合技术等,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观众提供丰富有趣的视觉效果。这样不仅能够使文物展览工作更立体化、空间化,也能刺激观众的多觉器官,增强文物藏品展览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三)注重文物宣传利用

若想充分发挥文物的利用价值,文物宣传工作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我国大多数博物馆都欢迎全球观众来馆内欣赏、参观馆藏文物,实现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在信息化背景下,文物的展览与宣传工作更方便、快捷。管理员可以将文物照片、动画和相关完整的信息上传于博物馆网站内,网友可以通过搜索关键词提取文物的基本信息。当然,在设计网站网页时,要保证内容新颖,吸引眼球,对于文物的藏品信息资料内容全面,查询功能要快。或者,博物馆网站可以设置与用户的连接互动游戏,通过宣传文物藏品的常识和历史背景,获取到不同层次的文物信息,这样可以提高网站人气和社会关注度,还能加强文物的利用率。与此同时,博物馆也可以将宣传广告放在纸媒、电视广播、移动互联网等平台,加强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力,充分发挥文物的利用价值。

结论: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博物馆文物管理与利用工作应当有前瞻性的思维模式,既要迎合群众的文化需求,还要充分发挥文物的教育价值。在博物馆的实际工作中,要注重信息数据系统的组建,还要普及应用信息技术,并做好文物宣传与利用工作。博物馆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尝试、不断创新,充分发挥文物的利用价值,使文物逐渐成为开展社会文化教育的主要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慧宏.让革命文物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以福建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传承状况为例[J].福建开放大学学报,2021(04):20-23.

[2]杨红霞.浅析博物馆文物藏品保护与利用策略[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23):113-115.

[3]贾志斌,王艳丽.信息化时代下中小型博物馆文物资源的现状及利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13):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