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音准和节奏差的原因和解决方法——以我校七年级学生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浅谈学生音准和节奏差的原因和解决方法——以我校七年级学生为例

何伟凤

屯昌县华中师大一附中屯昌思源实验中学

摘要:音准和节奏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持之以恒的过程,通过每一节音乐课的严格要求才能实现。教师自己也要不断地提高自身学科素养,积极接触好的音乐作品。课堂上用生动的语言,多种不同的教学手段,科学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关注学生,关注音乐。把音准和节奏训练渗透到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去,让学生在美的感染下,不断强化进步,聚沙成塔,让我们期待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大胆自信地歌唱。

关键词:音准;节奏;重视;教学手段

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我校中学生热爱音乐,却不爱上音乐课愿意听音乐,却不愿意参与音乐活动。通过对我校七年级学生的调查发现,没有参加校外音乐机构的培训的学生音乐基础几乎为零,他们90%需要靠数手指来认识1234567的唱名,只有2%的学生能唱准C大调的上下行音阶。即使流行歌曲能唱得完整,音准和节奏都能把握不错的学生,在看到该歌曲的谱例,也还是不会打拍子哼唱。这一现象的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一、重视程度不够

(一)社会不重视

课堂音乐即使考试,也不纳入升学考核范畴。想要学音乐就需要参加社会教培机构,这是大家默认是音乐学习方式。

(二)家长不重视

父母和孩子聊学习,关心的是中考科目的学习情况,比如:最近数学学到哪里了?会做吗?有疑惑的地方吗?极少会有父母关注孩子在学校音乐课学了什么?甚至会有父母反对孩子参加学校的音乐社团活动,理由是,怕耽误学习!

(三)部分音乐教师不重视

1.教师对音乐基础知识的重视不够,一周一节音乐课,总想着让学生感受音乐,多听多唱,多律动,遇到基础知识总是一带而过,课后不复习。忽略了音准、节奏是感受音乐的基础。

2.第二课堂可以培养个别有音乐特长的学生,参加省级、县级、校级歌唱或者才艺大赛,获奖对教师的考核和评职称非常重要。反观课堂教学,除了在每两年举行一次的省调教课中拿奖,极少有其他的出路,而这又何其困难。因此大部分音乐教师会将工作重心放在第二课堂上。

(四)学生自己不重视

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认识不够,总觉得这些枯燥的音准、节奏是艺考生才需要学的,又不考试,懒得记,懒得练习。

二、三维目标的缺失

音乐课堂教学中,总将三维目标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这本身没有问题,可当部分老师只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忽略了知识与技能目标,这就出问题了。有些音乐老师认为音准,节奏是学生天生的,后天很难学习,并且在学生也不重视的前提下仅靠音乐课堂上来提高学生的音准和节奏,又谈何容易。

学生只有掌握了音准和节奏,才会更愿意参与到音乐课堂当中,这是一个正向循环。根据以上对学生音准和节奏差的原因分析,我将着力探索其解决的办法。

一、扩大社会重视的证据

(一)2022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要求

2022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要求重点测查学生掌握艺术基础知识情况,通过艺术作品和活动感受美、表达美的能力,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等。以此文件来熏染提升学生音准和节奏的重要性,唤醒学生对音准和节奏的学习热情。

(二)2022艺术课程标准

2022艺术课程标准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分阶段设置,3-7年级为第二阶段,以音乐和美术为主,有机融入姊妹艺术,为学生掌握较为全面的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奠定基础。新课程标准要求音乐教师重视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

二、探索多样教学模式,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热情

音乐课中探索一些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不知不觉的提高音准、节奏,从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达美的能力,提高其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根据我自身的情况,我将以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材为例。

(一)课前

充分利用课前五分钟,进行音阶和节奏练习小视频。制作生活中熟悉的音乐片段,如上下课的铃声135q=\q531=\;救护车的警笛声31\31\31\31\学校提醒学生起床和睡觉的小号声g===1===3===1===\3===5===g===1===\通过教师的实际行动告诉学生,在音乐课中提高学生的音准和节奏的重要性。

(二)新课教学中

通过制作多种游戏环节,在愉悦新奇的氛围中解决重难点音准和节奏问题。

1.演唱课《一二三四歌》中的难点部分,“唱得花开水欢乐”利用希沃白板软件制作与教学相关的小游戏,制作三个视频选项让学生听辨:

A H0B !@ 3 %#\20H 1 8\ B HG !@ 3 %#\2 h 1 8\

C H0z !@ 3 $#\20H 2 8\

选择正确的选项,并指出错误选项的问题在哪里。B选项是节奏的问题,C选项是音高的问题。

2.欣赏课《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中,利用MIDI软件,制作不要大切分和附点的管乐合奏 !! 3\%% 6\q 6\5=\!! 3\6 %#\2=\20*\ 对比正确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明了的认识到节奏对音乐情绪塑造的重要性。并进行大切分和附点节奏的分解训练,

(( ((\(( ((\( 9 (\(( ((\(( ((\90( |

3.演唱课《长江之歌》中,运用绘制旋律线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乐曲中音的高低变化。对比欣赏不一样的旋律线对音乐情绪的影响,如平行的旋律线《怒吼吧!黄河》中 %0b %%% %%% 5\5===\ 表达了气势汹涌、坚定有力的情绪;上行的旋律线《毕业歌》!0x #$\5 6\q *cb\q 8\ 表达了紧张、激动、积极向上的情绪;下行的旋律线《小白菜》5 3 3 2=\5 3 #@ 1=\ 表达了悲伤、消极的情绪;波浪式进行的旋律线《我的祖国》!@ HG 50^\#% Qmn 5=\表达了绮丽婉转、激荡多姿的情绪。通过形象的、直观的旋律线段,让学生迅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了解音的高低行进对乐曲情绪的塑造的重要性。

4.演唱课《青春舞曲》中,听辨cxMzcxzM并对比学唱。用“(). (( .(. ((”“9 9 9 9”这两种基本节奏型为《青春舞曲》伴奏,体验并说出其中哪一种伴奏音型更具有维吾尔族的音乐风格。运用不同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的节奏掌控能力在愉悦的伴奏过程中逐步提升。

5.合唱课《红河谷》中,先进行二声部练声

5=4=\3===\ G!\ 3 ## 3 @#\@ 10\

3=2=\1===\ G!\ 1 !! 1 J!\J h0\

通过发声练习,让学生们感受在各声部的合作中,音准和节奏的重要性。制作分声部教学视频,让学生习惯在二声部的音响中找准自己声部的音准。在音准和节奏解决后在强调合唱中音色、音量的统一。

(三)课后布置练习任务

学生关注聆听、模唱生活中的各种铃声。并在记录下来,上课前交给老师自己的发现,老师再统一解答各种铃声的音高和节奏。

音准和节奏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持之以恒的过程,通过每一节音乐课的严格要求才能实现。教师自己也要不断地提高自身学科素养,积极接触好的音乐作品。课堂上用生动的语言,多种不同的教学手段,科学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关注学生,关注音乐。把音准和节奏训练渗透到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去,让学生在美的感染下,不断强化进步,聚沙成塔,让我们期待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大胆自信地歌唱。

本文以七年级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音准和节奏差的原因和解决方法作为主要的论述对象,结合当下教师和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存在着的若干问题,建议音乐教师们应该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开展相应的指导工作,从而能够使得学生们不仅能够从感性的层面上感受音乐,更能从理性的层面上理解音乐,成为一个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学生,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音乐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何子英.音乐合唱教学中音准的培养[J].黄河之声,2016(03).

[2]樊梦楠.论基础音乐教学中的识谱教学[D].洛阳师范学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