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维护我之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青少年心理健康维护我之见

刘鸿文

广西容县珊萃中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 537506

摘要:开始,人的生存,发展,享受离不开健康心理。那么怎样才能拥有健康心理呢?首先要做到努力生活。其次要做到遵守各种客观自然规律、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最后做到顺应自然。

关键词:心理 健康;努力生活;遵循规律;顺应自然  

据有媒体报道,近30%的中学生在走进校门的那一刻,感到心静郁闷、紧张、焦虑,甚至恐惧。卫生部在“世界预防自杀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自杀在中国人死亡原因居第5位,15至35岁年龄段的青壮年中,自杀列死亡因首位。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在它的宪章中明确指出:“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这其中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因素,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此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心理健康成功与否,对学生未来的生活将产生长远的影响。

为什么很多青少年不能健康快乐地生活呢?是什么原因造成他们异常的心理。现在我们看一下青少年生活状况,父母望子成龙,棍棒教育的摧残,金钱的刺激,学校重智育,频繁的考试和升学的压力,各种考试、竞赛的排队、出榜,使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身心受到了创伤,他们挫折多于成功,沮丧多于快乐,从而导致他们厌学、抑郁、弃学。给未成熟的学生心理发展带来了扭曲和困扰。甚至出现精神疾病,产生自杀的念头。现在我就心理健康的维护,本人提出几点经验。

一、努力生活

乾卦如天道运行刚强劲健。君子亦应如此,坚强振作,不断努力。《乾卦》分

述了从“潜龙”、“见龙”到“飞龙”的转变过程,意欲以龙为喻阐述人生成长的过程,强调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变成“飞龙”。自强不息的精神是古往今来无数英杰的座右铭。

成功源自努力。“努力”这两个字有些人听起来好像感到痛苦,但是你不能回避这两个字,因为成功的确需要努力,只有努力才能生存,只有努力才能进步,只有努力才能做一些事情。联系自己亲身经历,做任何一件事都需要努力付出。我们只有不断努力才学会控制大小便,不断努力才学会讲话,不断努力才学会走路,不断努力才能把功课学好,不断努力才能把工作做好,不断努力才能适应生活环境。是否能良好的适应环境是判断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心理健康者总能与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一则他们能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改造环境,以求外界现实符合自己的主观愿望;另则在力不能及的情况下,他们又能另目标或重选方法以适应现实环境。心理异常者最大的特点就是脱离现实或逃避现实。他们可能有美好的理想,但却不能正确估价自己的能力,又置客观规律而不顾,因而理想成了空中楼阁。于是怨天尤人或自怨自艾,逃避现实。

二、遵循规律

庄子《养生主》中谈到,养生要做到“缘督以经”,应该“依乎天理”,因

循着自然之理以为法则。事实上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要遵循客观规律,才有可能把工作做好,才有可能得到令我们比较满意的结果。老子在《道德经》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指的就是规律。天地万物,不管是自然科学的发展,还是社会科学的发展,都有个规律。人生的道路,也有一条自然发展的规律,比如:我们每天的起居饮食的顺序;一年里春夏秋冬温度变化的适应。遵循它,你就会生活的愉快,身体健康,感到舒服、幸福。否则,就会出问题。为什么上夜班的感觉就不如白天舒服。夏天进了冰窖就会感冒。就是违背了自然规律。

所以,我们每天的生活,都应当根据自然客观的规律,结合自己自身的生理条件与个性,养成自己的日常生活规律与习惯。规律的度过每一天。这里不要忘记随着自然客观规律环境与自身生理条件的变化,进行调整。特别要注意心理心态的调整与适应。通俗讲,就是要养成一套自己的规律起居,合理膳食,适当锻炼,良好心态的规律,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规律,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健康快乐。如果我们不遵循规律办事,就会处处碰壁,不断感到挫折失败,以至最后会处于人生的逆境,会给我们造成痛苦的心理。遵循规律内容除了自然规律外还包括伦理道德、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

三、顺应自然

有人说我们遵循规律,依自然规律行事,不就能得比较好的结果了吗?但我

们真的掌握了所有的自然规律了吗?我们现在所掌握的自然规律,充其量只能算是仓海一粟。老子《道德经》云“道可道,非常道”,讲的是能用言辞表述的道理,不是绝对正确的道理,是相对的道理。既然我们不能掌握绝对的真理,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有可能错误,那么我们做人做事应该有怎样的期待呢?我们应该以“尽人事,听天命”的心境去来做人做事,也即顺应自然。同样,《黄帝内经》记述着:“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这些话的意思是:人作为天地自然之子,必须顺应自然界四时阴阳变化规律,才能有生命,健康地生存于自然环境之中。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顺应自然呢?俗话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句话道破了人生的本质,告诫世人应持一颗平常之心面对生活中的得失成败,大千万象都是处于一种因果循环之中,芸芸众生之间也都因为冥冥之间中的因缘而互相联系在一起,,要知道世间一切都处在变化之中,因由常动则结果难静,怎么能妄求结果一定符合自己的心意呢?人之努力,不过是在求心境的坦然,至于结果那就是要看因缘条件是否转化为最后的善缘了。

     比如谈过恋爱的朋友就有这样的经验,不是你付多大的物力财力和心智,就一定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所谓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这也是佛家的经典的理论“缘起性空”证明。

健康的根本在心,顺应自然才是养生的最高境界。庄子在《德充符》关于“才全”的论述: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这些是事物的变化,是命运的运转,就像眼前日夜的交替,而人的智识是不能窥知它们的开端的,所以,这种种变化不应扰乱了本性的平和,不可侵入我们的心灵。使心灵和顺安逸,与物能而不外流。内保平静而外不动荡。人生最忌是个乱字,心乱了,对外可以紊事,对内可以打扰血气,使之失正常。凡恼怒恐怖喜忧昏疑,都是乱,为多病短寿的根源,不但养病时不应乱,即平居时亦忌心乱。

以上是我对心理健康的维护几点见解。

作者简介: 刘鸿文(1975-),男,籍贯:广西玉林,民族:汉族,职称:中小学一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青少年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