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科技馆“馆校合作”的几种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3
/ 2

浅析我国科技馆“馆校合作”的几种模式

谢文化

合肥市科技馆  安徽省  23003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文化建设被提到了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同等重要的高度,国家大力提倡“文化强国”,强调“文化自信”。科技馆作为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公共文化机构,经历了从以展示为主的内化阶段到如今以教育和传播为主的外化服务阶段。这种转变意味着科技馆的社会职能从展示“物”转变为向社会传播“物”的信息,其主要通过举办陈列展览、讲座、社教活动等途径向广大公众普及和传播历史与科学文化知识。科技馆为改变“有展无教”“重展轻教”的局面,力图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发挥科技馆的教育功能,馆校合作的概念呼之欲出。

关键词:科技馆;“馆校合作”;模式

1馆校合作的意义

学校教育不同于科技馆教育,学校强调课程知识点的本身,看重学生领悟知识点的程度,往往为了让学生能够快速、全面掌握而采取“灌输式”的教学,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另外,基础课程教育往往比较单调和枯燥,而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往往就是这些课本知识点的罗列和考试。但是,科技馆的教育就与学校教育有很大不同,科技馆是以展览教育为主要功能的普教育机构。主要通过常设和短期展览,以参与、体验、互动性的展品及辅助性展示手段,以激发科学兴趣、启迪科学观念为目的,对公众进行科普教育。从其属性上就倡导着教育职能,而这种校外教育主要依托能够动手操作、兴趣性强、直观且活动的展品,孩子们通过展品体验就可以感受到科学现象,启发学生们探究展品背后的科学原理。除此之外,学生们还可以参与科技馆组织的各类基于展品的教育活动,已展品为依托,对标学校课程,让学生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知识。科技馆还会开展科学实验、科普表演、互动剧、科学秀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观察、探究、发现的科学方法,激发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热情,潜移默化中提升科学素养。所以,科技馆教育能够有效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解决学校教育无法解决的问题,二者应该保持着相辅相成的密切联系。

2新时期的“馆校合作”模式

2.1科技馆“走出去”

目前,我国的科技馆与学校合作进行科学教育时,常用的方法就是让科技馆走进校园。将科技馆当中的科普性表演和对科学知识的趣味性展示应用于校园教育当中,实现科技馆和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大多数的科技馆走进校园活动,都是以科普资源展示为主。科技馆与学校在达成共识后,会不定期的在校园当中开展科普活动。比如,组织小型科技展览、表演科普剧、还原科学实验等等内容,为学校当中的科学教育提供辅助。这样的方式非常灵活,不仅可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为学校内的数、理、化、生、自然等学科教育提供了帮助,让学生们可以更加快速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当然,这样的合作模式也存在弊端,许多学校对“馆校合作”模式的重视水平不高,科技馆在校园当中开展的科普活动次数少,展示的内容也与学校的教育进度不匹配,没有形成系统性的机制,更不能对学生产生持续性影响,模式应用的成效大打折扣。

2.2普遍合作模式——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科普教育活动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以开发个体素质和智力为主要目标,利用专业的科学仪器、道具、教师等面向社会和公众传播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对科学进行普及和扩散,从而达到提高个体科学素养的目的。馆校合作的本质是普及科学知识,进行科学教育。馆校合作的活动形式主要有:(1)开展“以赛促课”的活动模式。由科技馆、博物馆和学校共同主办面向吉林省青少年推出多种形式的“科普比赛”。(2)与各地教育学会协会和社会教育机构合作,举办各类科学比赛。(3)“以趣促课”加速推进馆校结合。设计一系列主题的展品,分批次投放到一些试点学校,让青少年在业余时间进行探究式学习,例如以光学专业知识为线索,穿起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中与之相关相近的知识点。使课程设计有重点也有认知延伸,可以在有效时间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综合运用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方法的能力。(4)面向青少年征集“科普小发现”评选“科普小达人”。引导青少年去发现挖掘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挖掘科学知识,加深对科学的理解。

目前,我国绝大数科技馆已经开展了科普教育活动,科普教育活动有以下两种表现形式:(1)科技馆自己组织、策划,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其中科技馆是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而学校则是参与者。以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为例,其策划的“纸上谈光”主题系列科学课,欢乐童趣、科技六一,盛世双节·七彩光世界,小孔大不同,多彩花世界——万花筒创意DIY等科普活动皆由科技馆自己策划和组织,向学校发出活动通知,邀请学校组织学生亲自参与。(2)科技馆与社会组织、学校三方联合策划科技活动,三方共同参与活动的组织和策划。例如,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与吉林省科技教育学会联合举办2017年吉林省科技创新挑战赛、2018年吉林省科技创新挑战赛、2017—2018年度DI创新思维吉林省总决赛,几场比赛就是由科技馆、社会组织和学校三方共同组织完成的。

2.3新型合作模式——科普大篷车进校园与科普剧表演

利用科普大篷车走进校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当前科技馆、博物馆开展科学教育的新型教育方式。2000年,中国科协针对科技场馆短缺的问题,借鉴国外开展科技传播的先进经验,提出了研制多功能流动科普宣传设施——科普大篷车的建议。科普大篷车是开展大众科普的一种有效工具,作为科普宣传工作中的一支新生力量,以其丰富多彩的展示内容,辐射面广、机动灵活,面向公众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为提高公众科学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科技场馆都拥有科普大篷车,利用科普大篷车与学校进行对接是馆校合作由走进来迈向走出去的关键一步。例如,重庆科技馆科技大篷车创享校园行活动包括常规展览、动手制作体验、前沿科技互动3个方面的科普活动。2017-02,重庆科技馆科普大篷车走进人和街小学,向学生展示裸眼3D、3D打印、VR体验等科技产品。三明市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开进梅列区第一实验学校,活动带来了“3D打印”“VR体验”“伤脑筋十二块”等共11件科技体验项目,充分展示了力学、光学、电磁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吉林省科技馆联合长白山管委会社会办、教育局在池西一小、池南九年制学校、池北一小开展2017年“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科普大篷车共设电磁探秘、数学魅力、声光体验、运动旋律、健康生活5个展区,共展出包括磁力传动摆、最速降线、翻转的镜像、铿锵锣鼓、声光反映测试等25件展品。

除了科普大篷车,科普剧是近年来新出现的科普文化形式,主要采用话剧表演的方式进行科学传播。科普剧是一种过程教育、情境教育和体验教育,在欧美发达国家,科普剧早已经在科技馆界盛行多年。科普剧包含两层意义,即“科普”和“戏剧”。科普的意义在于以科学实验和原理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将科学实验赋予戏剧化的情节,通过舞台剧的形式进行展现,让学生在欣赏演出的同时学到科学知识。与传统科普教育相比,科普剧进行科普教育的互动性、参与性、欣赏性和娱乐性较强,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目前,江苏省科技馆、新疆库尔勒科技馆、内蒙古科技馆、武汉科学技术馆、重庆科技馆等很多科技馆都已经尝试与学校进行合作,由学校和科技馆共同策划剧本,由学生亲自参与共同完成科普剧的制作和表演。

结论

“馆校合作”模式的建立和应用,使得科技馆成为了发展科技教育的第二课堂,实现了科技馆的教化功能。现如今,社会注重和提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并呼吁终身学习,发挥科技馆的教育职能是科技馆发展创新的必然要求。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让科技馆的“馆校合作”模式更加完善,实践更加深入。

参考文献:

[1]张若婷.馆校合作实践中的经验探索与启示[J].科普研究,2019(5).

[2]陈晓君.馆校合作进行科学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视界,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