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应提升“数学味”——同课异构的对比和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数学课堂应提升“数学味”——同课异构的对比和反思

尹书萍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含山实验小学      238100)

新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很多理念已深入人心。数学学习生活化,指的就是把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创设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从而关注数学的“生活味”。新理念中,也强调对生活中的现象,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体验算法多样化、策略的多样性,并用数学的方法进行算法优化。近而关注数学“数学味”。

   一 “生活味”需要服务于“数学味”

    数学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更远远高于生活。数学是把生活经验进行重新组合、精心加工以后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型,所以,创设生活情境是作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手段,也就是说“生活味”需要服务于“数学味”。“数学味”才是数学课堂教学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这两节同课异构课的课,两位教师都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了学生很熟悉的公交车上下人的教学情境,前门先下去2人,后门再上来3人。学生通过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现在车上还有多少人?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很容易列出算式:7-2+3。再一次结合生活常识提问:下去后,车上还有多少人?7-2=5(人),上来3人后,现在车上还有多少人?5+3=8(人)。于是,水到渠成的得出: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两位教师在教学时,都注重了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如果教学时,两位老师直接出示题目:7-2+3=,问学生怎么计算,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一定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数学教学需要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这个生活情境一定要与所学知识是紧密相连的。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建立思考问题的模型。再引导学生利用所建立的思维模型来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

知识探索过程中应数学味

在其中一个课堂上,学生列出算式:7-2+3时,并按顺序说出计算结果后,老师并不就此引导计算方法,而进一步的抛出问题,挑战性地问了一句:“还有别的方法吗?比一比,哪一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多”。在老师的激励下,瞬间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热情,很快第二种方法出来了,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得出:先算上来的人,再减下去的人,列式为:7+3-2。紧接着第三种方法出来,学生另辟蹊径:下去2人,再上来3人,不就等于多上来1人吗?列示为:3-2+7。通过三种不同算式的计算,表面上,孩子通过列式子,结合生活实际经验得出计算法则。实则不然,教师是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处发展。所以,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更应有“数学味”。

           三、知识巩固练习时应用数学味

课堂巩固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许多教师在处理练习题时往往粗枝大叶、草率行事,没有对自己设计的习题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与思索。在这次同课异构教学中,课堂中的练习,练出了精彩,练出了“数学味”,如教学,“8-5+5=?”这道题。大部分学生,先算8-5=3,再算3+5=8,从左到右计算。马上有学生说,“不用计算我就知道是8,减5,再加5,相互抵消啊!”(进一步解释)“好比先下去5人,再上来5人,车上人数不多也不少嘛”。把减5和加5相互抵消,不仅提高了孩子口算类似练习题的能力,更是在习题中开发了学生的思维。紧接着教师又出了一道计算题“3-4+6=”再一次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先算减法不够减啊,老师出错题了吗?片刻之后,一个个小手争先恐后地举手,孩子们的思维再次绽放:先算上来的6人,再减去下去的4人:3+6-4=5(人);下去4人,上来6人,相当于车上只多了2人,6-4+3=5(人)。    

一年级孩子的生活经验本来就很少,知识储备也非常有限,课堂上孩子的思维到了如此的高度让观课者无不感叹。论知识本身来说:3-4+6=3+6-4,  3-4+6=6-4+3 远远超出孩子的解答能力范围。可是,这个班的孩子并不是把它当作一个纯计算题,而是结合课上的教学情境,用生活经验来解决计算问题。从结果看,不仅提高了孩子的计算能力,更重要的是开发了孩子的思维能力,让巩固练习更具“数学味”。

当我们的数学设计上更注重“数学味”,那么数学知识的形成就不在零散、片段;当老师在课堂上更关注“数学味”,给学生创造更多思考机会,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引发他们激烈的思维冲突,那么数学课堂就会闪烁智慧光芒、充满着灵性;学生的学法就不再那么教条,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慢慢地品出数学的规律,形成一定的思想方法。

观课是一种学习,更需要一种自省。当我们要静下心来,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就会觉得关注“数学味”至关重要。让我们的数学课堂也能多一点“数学味”。     

参考文献

[1]翟金环,杜玲.数学教学中体现“生活味”,凸显“数学味”[J].知音励志,2015(24):33.

[2]李美玲.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数学味”与“生活味”[J].学园,2014(20):147-148.

[3]秦仕祥.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味与数学味[J].湖南教育,2006(03):18-19.

[4]倪健花.如何提升数学课堂的“数学味”[J].读写算,2020(30):193.

[5]柏传玉.打造本色课堂 让教学充满“数学味”[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4(0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