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华语教育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8
/ 6

菲律宾华语教育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张梦

(西南林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摘要:菲律宾的华语教育经历了从华侨教育到华人教育的历史,最终正式进入了菲律宾国民教育体系,获得了政府和主流社会的关注,并在华教中心的引领下,借着中国汉语国际推广的春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菲律宾华语教育在教学规模、师资、教材、教学法、教学对象、语言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也严重制约了华语教育在菲律宾的发展。对菲律宾华语教育的历史与现状进行研究,对于我国语言教育和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进行汉语国际推广规划、开展中菲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菲律宾;华语教育;历史;现状

菲律宾是位于西太平洋的一个群岛国家,人口数量约为1121万,马来族占全国人口的85%以上,华人约有250万,占总人口的2%-3%。虽然与东南亚其他主要国家相比,菲律宾华人占比较小,但对菲律宾的贡献和影响力不容小觑。菲律宾华人的语言观念及语言使用的变迁也反映在了他们融入菲律宾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菲律宾深受殖民文化的影响,西班牙、美国、日本等国文化都在菲律宾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这种多元文化环境也使菲律宾华语教育历经坎坷、曲折发展。

菲律宾是一个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均明显不同于中国的国家,是东盟成员、美国盟友,同时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伙伴。从这个意义上讲,菲律宾是观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特殊样本,对于我们思考今后“一带一路”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对菲律宾华语教育的历史与现状进行研究,对于我国语言教育和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进行汉语国际推广规划、开展中菲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菲律宾华语教育的历史

(一)华侨教育时期

菲律宾华语教育的起源可追溯至19世纪末期。当时,美国取代西班牙成为菲律宾的宗主国,英语成为官方用语,同时也被认定为商业、社交用语和学校的教学语言,在菲律宾社会全面推广。对美国殖民者来说,菲律宾华侨有利于其发展商贸,至于华侨社会与当地人社会的隔阂,反而有利于维护它的殖民统治,因此,美国殖民政府允许华侨创办私立学校。与此同时,在清政府鼓励兴办华侨学堂的政策和国内维新运动浪潮的影响下,海外华侨学校纷纷设立,这样的背景也为菲律宾华语教育的兴起创造了有利条件。1899年,在中国首任驻菲总领事陈纲的倡议和华商的积极响应下,菲律宾第一所华校——小吕宋华侨中西学堂(现中西学院)成立,拉开了菲律宾华语教育的序幕。随着华侨人数的激增和华侨经济的发展,华语教育开始快速发展。从第一所华侨学校成立的1899年起,到开始实施“菲化”政策的1973年,可视为菲律宾华语教育的第一阶段——华侨教育时期。

1935年,菲律宾自治政府成立,在国内开展爱国运动,大力扶持本国语言。1939年,奎松总统宣布将他加禄语更名为Wikang Pambansa,即为“National Language”,确立了他加禄语作为菲律宾国语的地位,从此被大力推广[[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加禄语成为学校的的必修科目,而英语仍然是菲律宾学校的主要教学语言。在这一时期,华语教育继续在曲折中发展。1941年太平洋战争前,全菲共有华校120所,学生约21000人。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南进登陆菲律宾,全菲华侨学校先后停课。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菲律宾各地华侨学校先后复课。1946年11月,全菲的华校已恢复到93所,接近战前水平[[3]]

1946年7月4日,菲律宾脱离美国宣布独立。次年4月,中国和菲律宾两国政府签订《中菲友好条约》,在该条约中第一次确立了在菲律宾开展华侨教育的合法地位。此后,华校迅速发展,建立了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至大学一整套完整的华语教育体系。到1972年6月,菲律宾华校共有l5l所,学生68905人,教师约4000人[[4]]

(二)华人教育时期

1973年1月,菲律宾通过新宪法,设立了一系列的“菲化”政策。4月,时任总统马科斯发布第176号法令,推行侨校菲化政策[[5]]。法令规定:1、只有100%菲人所有或菲人控制60%以上的社团可创办学校;2、学校董事会成员和行政主管必须全部为菲公民;3、外侨学生不得超过全部学生人数三分之一。后来,马科斯总统发布的第270号法令放宽了外侨入籍条件,大部分华侨及其子女加入了菲律宾籍。大部分华校完成了菲化,纳入到菲律宾国家教育体制之内。

华侨学校的菲化过程中最大的变动是对华语课程的限制。在菲化后的侨校,华语只是作为一门外语课来讲授。法令规定,华语只能作为选修课,上课时间每天不得超过120分钟,中学中文课程由原来的高、初中六年制改为四年制。课本只能用本国编写的,华语教师只能在本国聘请。带有“中国”、“中华”字眼的校名必须更改,校内只能挂本国国旗,节假日必须按本国的传统习惯。换句话说,菲化后的华校,除允许教授时间有限的华语课程外,与菲律宾的其它私立学校完全一样。 自此,菲律宾华语教育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华侨教育转变为华人教育。

华侨学校的全面菲化,使华语教育面临改变教育目标、政策、制度、内容、方法的挑战。但是,由于历史和民族的原因,华校的体制、框架仍然保持着当年双重课程的模式,教材、教法陈旧、偏离实际,加上缺乏华语自然语言环境,使华校的华语教育在随后的近20年处于衰退的状态。

教育“菲化运动”对华语教育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首先,教育“菲化运动”使华语课程大规模减少,无疑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其次,教育体制发生了改变,由华侨学校转变为教授华文课程为特色的私立华人学校;第三,教育目标也由传播祖国文化、培养谋生技能、促进文化交流改变为适应和融入菲律宾社会,极大影响了华语教育的传承和发展[[6]]

二、菲律宾华语教育现状

(一)新时期菲律宾华语教育的发展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因“菲化运动”而日渐衰落的华语教育引起了菲律宾华人的担忧,关心华语教育的各阶层人士不断发出改革华语教育的呼吁。面对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以及菲律宾华人经济、政治地位的提升,菲律宾政府也开始认识到华语的重要性而开始支持华于教育。此外,中国政府近年来不断加大对外汉语教学的力度,也为菲律宾华语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在此背景下,菲律宾华语教育开始振兴。据菲律宾华语教育中心官网的数据,目前华人学校有143所[[7]]。此外,许多公立学校也开设了汉语课程,高等院校也设立了汉语专业,或开设汉语课程。菲律宾政府认可华语在经贸往来中的重要地位,支持菲律宾各教育机构开设华语课程。菲律宾的华语教育正随着华语教育中心的成立和菲律宾政府及主流社会对华语认同度的提高而不断发展。

  1. 菲律宾学历教育中的华语教育

菲律宾的语言政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也发生了变化。2009年,菲律宾开始建立“基于母语的多元语言教学”教育制度,把基于母语的教学放在首位,其次才是英语、西班牙语、华语等外语的教学。据此,菲律宾教育部于2009学年将西班牙语、法语、日语列为外语特别项目(Special Program in Foreign Language,简称SPFL)。2011年汉语被列入SPFL,标志着汉语教学正式进入了菲律宾国民基础教育体系,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8]]。2013年开始,菲律宾教育部在全国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K-12学制取代原有的10年学制,并将汉语列入外语教育环节的选修语言之一,汉语在主流社会中小学的推广从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19年,菲律宾全国共有11个区域、93所公立中学开设汉语课程,约有1.1万名公立中学学生学习汉语[[9]]

华语教育在菲律宾高校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1年6月,阿罗约总统在菲律宾独立节庆祝大会上倡议菲律宾高校把汉语列为外语选修课,鼓励高校在大学和博士课程中将汉语列为外语选修课[[10]]。2001年10月,菲律宾高等教育委员会主任加西亚率团访问中国;在同一时间,菲律宾的主流高校也派出访问团赴中国高校进行学习交流[[11]]。2003年菲律宾高教委与中国国家汉办签署了《中菲高校汉语教学合作备忘录》。2007年7月,由菲律宾中国语言文化学院组织的汉语课程10日在马尼拉大学正式开班,这是汉语课程首次被菲律宾公立高校纳入教学规划[[12]]。近几年来,菲律宾高校的汉语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2014年6月,孔子学院总部与红溪礼示大学合作共建的汉语师范专业顺利招生,成为菲律宾主流大学的首个汉语师范教育专业。届时,已有27所马尼拉地区的高校开设了汉语课程[[13]]。在教学内容上,除了把汉语作为外语课程来开设外,各校还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开设特色汉语课程,如商务汉语、旅游管理汉语等;在规模上,高校学习汉语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特别是近几年增加更快。

  1. 华教中心引领菲律宾华语教育

菲律宾华语教育中心于1991年5月24日成立,是一个服务于菲律宾全国从事华语教育和汉语教学的学术研究和行政协调机构,宗旨是发展菲律宾华社的华文教育和主流社会的汉语教学。华教中心与菲律宾政府机关,如教育部、高等教育委员会、外交部、文化艺术委员会、移民局等,建立了比较密切的协作关系,为推动菲律宾的华语教育和主流社会的汉语教学而努力。

由于菲律宾长期以来缺乏研究汉语的刊物,汉语研究和汉语教学研究近乎空白。菲律宾华教中心成立后,大力推动汉语研究和汉语教学研究,出版期刊、书籍,举办研讨会。华教中心创办了《华文教育》和《华语教师之友》,报道了菲律宾华语教育的信息,展示汉语和汉语教学研究成果,并介绍中国和世界各地汉语和汉语教学研究的有关文章。此外,华教中心编辑出版各类书籍110种,其中教育类52种。华教中心还主办各种形式的研讨会,如“菲律宾华校华语教学研讨会”、“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华校高峰会议”、“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等,研讨菲律宾华语教育的方方面面。

华教中心在推动教学改革与提高师资水平方面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华教中心根据第二语言教学理论,已制定了菲律宾华校华语教学大纲,并编写全套华语教材。目前,三分之二的华校已经采用华教中心的教材。华教中心重视华语教师队伍的建设。中心成立的“菲律宾华语教师协会”,在全国开展提升华语教师业务和增加福利、联谊等活动。中心启动的“221”工程,包括“两个计划(“输血计划”和“造血计划”)、两个方案(“华语教学督导方案”和“华语教学师资队伍专业化方案”)、一个行动(“华校新生行动”)”,为华教师资队伍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2003年10月,华教中心成立四个地区性华文教育组织——大马尼拉华教协会、吕宋华教协会、米沙鄢华教协会、棉兰老华教协会,覆盖全菲律宾,会员学校共128所。华教中心通过各华教协会,组织开展了积极有效的教学教研活动,规范课堂教学,提高华语教学质量。

作为菲律宾华语教育的枢纽,华教中心在华语教育的定位和规范、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师资队伍的建设、题库的建设、组织HSK考试、语言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等方面,都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1. 菲律宾政府和社会关注华语教育

近年来,随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大,汉语也逐渐被菲律宾社会所认同。这种认同首先表现在菲政府态度的转变方面。一些包括教育部门在内的官员,除了在公开场合倡导要学习汉语外,还积极参与“汉语桥”、“中学生中国知识竞赛”等推广活动,在主流社会开展推动华语教学的各项工作,这无疑有力地促进了菲律宾华语教育的发展。

菲律宾高教委积极参与汉语推广活动。由菲高教委参与举办的“汉语桥”中文演讲比赛,主要受众是菲高等院校学生。菲高教委与中国汉办达成了汉语培训协议,而由菲高教委参与、菲贸工部主导的中菲交换学生项目也开始启动。菲政府对汉语教育的支持态度为本地汉语教学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2016年10月,菲律宾大学孔子学院与菲律宾城市联盟(League of Cities of the Philippines,LCP)签署汉语教学备忘录,汉语教育拓展到了职业学院领域,该联盟内的145个城市学院将在孔院帮助下陆续开设汉语及文化课程[[14]]

此外,菲律宾众多政府部门和企业也纷纷开展相应的汉语培训。随着近年来中菲关系的升温,经贸往来日益增多,一些菲律宾政府官员也表示汉语在其工作中越来越重要,希望以后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汉语能力,更希望能到中国看看。自2017年2月在菲律宾总统府马拉卡南宫开设培训班为总统府新闻部及其下属机构职员教授汉语以来,红溪礼示大学孔子学院已先后为菲律宾众议院、外交部、教育部、移民局、海关、国家图书馆等政府部门230多名官员提供应用汉语课程培训及中华文化知识讲座[[15]]。在校企合作方面,香港励泰有限公司与菲律宾红溪礼示大学签署协议,该校孔子学院将在2013-2018年5年间为励泰公司代为培养懂汉语的菲律宾籍管理人才。此举既能为企业提供紧缺人才,也让学习汉语的孔院学生学以致用,从而促进汉语在菲律宾主流社会的推广[[16]]

  1. 中菲汉语教育合作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简称“一带一路”倡议。菲律宾的东盟主要成员国之一,是“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也是与我国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伙伴。国家合作、经贸发展和文化交流是语言交流的助推器,语言交流同时也是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催化剂。在“一带一路”相关政策的推动下,中菲两国的经贸合作会继续保持增长,两国在科教文卫体、司法、军事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会稳步发展,这些都极大推动了菲律宾华语教育的发展,也促进了中菲两国的汉语教育合作。

师资是菲律宾华语教育的软肋。2003年,国家汉办(现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开始试点向泰国和菲律宾派出第一批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自此,“赴菲汉语教师志愿者活动”已成为了对菲汉语推广的一项制度化活动。近20年来,已有数千名志愿者教师赴菲开展汉语教学。这些拥有专业的汉语知识和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经过系统化二语教学技能培训的汉语教师志愿者,为菲律宾华语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华语教育不能一直依靠汉语教师志愿者而持续发展,面对“一带一路”建设中不断增长的汉语学习需求,菲律宾也在国家汉办和中国高校的帮助下,通过在职教师培训、汉语师范专业学生培养、输送菲律宾本土汉语教师来华留学进修这三种途径培养当地汉语师资人员,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

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也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张名片,开展汉语教学和中外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菲律宾目前拥有5所孔子学院,分别是亚典耀大学孔子学院、布拉卡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红溪礼示大学孔子学院、菲律宾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和达沃雅典耀大学孔子学院。与当地的公、私立学校的华语教学相比,孔子学院的华语课程开设从时间、内容、形式到招生都更加灵活,是对菲律宾现有教育体系汉语课程的有利补充。而对比当地的一些汉语培训机构,孔子学院的专业优势极为明显。孔子学院所提供的服务除了我们熟知的开展汉语教学、培训汉语教师、提供汉语教学资源、开展汉语考试和汉语教师资格认证外,还包括在中菲高校共建的基础上,为当地的汉语学习者们提供来丰富的汉语教育资源和广阔的汉语国际交流平台,进一步促进菲律宾社会了解中华文化和进行文化交流。

(二)菲律宾华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尽管华语的地位近年来有大幅提升,但华语教育面向菲律宾主流社会也还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因此在教学规模、师资、教材、教学法、教学对象、语言环境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1. 教学规模

近年来,尽管菲律宾政府和社会对华语教育的关注和支持有所增加,但华语教育在菲律宾主流教育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仍相对较低,还有待更进一步的推动和发展。与其他本土学校相比,华语教育规模十分有限。第一,虽然目前在菲的华校有143所,但是真正形成了完整华语教育体系的华校很少,基本上都只停留在幼儿园、小学和中学阶段,而进入高等教育的也是少之又少。第二,即使马尼拉地区现在已有27所高校设有华文课,但总体来说,设有华文课的高校还是很少,从事汉语教学和学术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第三,自2011年菲律宾教育部宣布将在公立中学开设汉语课以来,以前华语教育只局限于华人后裔的情况才开始慢慢改观。但从根本上说,华语进入菲律宾主流社会要走的路还很远,要在更大范围内开设华语课程,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1. 师资

菲律宾华语教师十分匮乏,尤其是专业的本土华语教师更为缺乏。据统计,2015—2016学年,菲律宾开设汉语课程的公立中学一共是72所,本土汉语教师总数为233位,学生总数为10475人,师生比为1:59[[17]]。除了数量不足之外,菲律宾华语教师队伍还存在着其他的一些问题:一、师资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年龄严重老化和性别构成不合理两个方面;二、非专业化严重,多数华语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师范培训,对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都不太了解;三、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师中兼职或跳槽的情况严重[[18]]。目前,菲律宾华语教师以年龄偏大的女教师为主,工资较低,社会地位也不高,是一个缺乏吸引力的职业。

2003年起,中国国家汉办开始向菲律宾派出汉语教师志愿者,改善了本地教师结构,促进了菲律宾华语教育的发展。但是,一旦中国外派志愿者的政策发生变化,菲律宾华语教师队伍将受到重大影响。如从2011年开始,中菲关系开始紧张,并在2014年降至冰点,导致外派志愿者数量大幅减少,部分华校教师严重不足。因此,华语教师本土化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汉办选派的志愿者服务时间短、流动性大,使学生需要不停地适应不同的华语教师,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与此同时,菲律宾华校的办学经费大都来自学生学费和商会的捐助,办学经费不足的情况普遍。另外,菲律宾华校办学资源分散且不均衡。如华校学生主要集中在马尼拉和吕宋地区,而在偏远地区,华校分散的现象尤为严重,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19]]。华语教育机构彼此之间缺乏联系,对于学习和研究华语的人,仅能依靠所在地有限的教育资源。

  1. 教材

因为华语教育并没有被菲律宾的主流教育系统全面接收,华语教材的使用不受菲律宾政府的管制,所以适合菲律宾本国特点的教材比较缺乏,教材版本众多,许多教材版本陈旧,甚至还存在着一些错误。所以,应该编写一些“本土化”的、统一的教材与读物,使华语教育更符合菲律宾的国情与社会现状,从而促进菲律宾华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此外,菲律宾华语教材还有繁体字和简体字混用的情况,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惑与不便。因为在中国大陆进行汉语推广之前,菲律宾的华语教学长时间受到台湾的影响而使用繁体字,老一代的教师掌握的也多为繁体字。而在当地老教师先入为主的情况下,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繁体字,志愿者老师很难再纠正其为简体字,为教学带来了很多麻烦,许多有汉语基础的学生也因为两套汉字带来的困惑而害怕汉字书写。

  1. 教学法

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学者吕必松老教授于1991年在菲律宾作了关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演讲。通过这次演讲,菲律宾的华社大体上接受了“第二语言教学”这一理念。但是,大多数华校的华语教师对于将华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仍停留在理论的理解上,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受到专业的培训,所以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即以老师讲为主,学生少有参与;强调死记硬背,忽略掌握新的技能;讲课内容空洞,与现实联系不紧密,仅仅通过最终的考试成绩来评定华文的教学质量水平。此外,部分中国外派的志愿者教师也因为缺乏经验,仍然按照在中国授课的方式来教授菲律宾学生,因此出现课堂讲授和语言练习脱节,强调机械记忆而不是灵活运用的问题。

  1. 教学对象

目前华校的生源背景呈现多元化,根据学生的血统来划分可分为华人、中菲混血、菲律宾人、和其他族裔这四类。华人家庭在菲律宾生活了几代后,渐渐融入了菲律宾社会,后代也开始选择就读于菲律宾学校,而其他血统背景的家庭在择校时的第一选择一直是菲律宾学校。在这种情况下,华校的生源中华裔学生逐渐流失,招收到的非华人血统的学生越来越多。据2008年菲律宾华校学生统计数据显示,纯华人血统的学生占总数的 22.97%,混血华裔的学生占 45.74%,纯菲人血统和其他族裔的学生占 31.29%。在米沙鄢地区华校,纯菲人血统和其他族裔学生占比达到 56.97%。这意味着菲律宾华校的华文教育已经不仅仅针对华侨华人,华校已经成为不同族裔青少年语言文化交流的场所[[20]]

目前,华文教育的对象更加广泛,他们在语言、文化、年龄、能力、水平方面各有差异,学习目的和学习环境都各不相同,给华语教育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1. 语言环境

早在教育“菲化”之前,第二、三代华人中就兴起了“华文无用论”的论调,华人中接受西方思想的阶层极力主张华人应尽快融入当地社会,而部分教育界人士也批评华教脱离社会实际、无助学生发展,且阻碍了华人融入当地社会的进程。菲律宾学院的教学和交际语言是菲语与英语,志愿者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常常成为障碍,教学与课堂管理效果不佳。至于学生回到家中,家长也都以说菲语为主进行交流,华语语言环境不尽人意。

菲律宾的电视能接收到一些中国的电视台,菲律宾还有5种华文报纸,但年轻一代却很少涉足这些频道和报刊。各个开设汉语课的学校,除教师及学生使用的汉语教材以外,学校图书馆中有关汉语的书数量也极为有限,多为孔子学院或国家汉办赠送,且多为汉字,没有拼音,所以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结语

综上所述,菲律宾的华语教育经历了从华侨教育到华人教育的历史,最终正式进入了菲律宾国民教育体系,获得了政府和主流社会的关注,并在华教中心的引领下,借着中国汉语国际推广的春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华语课程虽然被纳入了菲律宾国民教育的体系,但与菲律宾的本土教育却没有融合在一起,教学规模、师资、教材、教学法、教学对象、语言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也严重制约了华语教育在菲律宾的发展。

上述对菲律宾华语教育现状和问题的分析为我国也带来一些启示。第一,华语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经济整体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华文化才会被国际社会了解,汉语才会逐渐被国际社会所认同,华语教育才会有其发展的空间。

第二,“一带一路”建设要求中国必须在国际视域下做好中国语言规划,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加强汉语的国际推广。进行汉语国际推广,有助于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发展语言资源和其他文化资源,进而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提高文化软实力,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同时,汉语国际推广应该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政策优势,制定好适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情的汉语国际推广的规划。菲律宾因其地理位置和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应成为中国将汉语和中华文化推向全世界的前沿阵地。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菲律宾的汉语学习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我国应扩大与菲律宾的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协助菲律宾华校完善华语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孔子学院和其他汉语国际教育机构也应在进行汉语国际教育的同时,培养菲律宾本土汉语教师,进一步推行汉语水平考试,进行文化学术交流和语言教学的研究,以促进菲律宾华语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开盛. “一带一路”国别研究报告·菲律宾卷[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

[[2]] Gonzalez, Andrew. The Language Planning Situation in the Philippines[J].Journal of Multilingual and 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1998(5): 487-525.

[[3]][20] 赵惠霞, 樊静静. 文化传播视域下的菲律宾华侨华人和华文教育发展[J]. 西部学刊, 2019(1): 5-11.

[[4]] 杨静林, 黄飞. 新世纪以来菲律宾华文教育的新发展及其困境[J]. 八桂侨刊, 2017(1): 36-41.

[[5]] 杨静林. 马科斯的华人同化政策与菲律宾华人社会的嬗变(1975-1985)[J]. 八桂侨刊, 2015(1): 65-74.

[[6]] 姜兴山, 李凌晨. 教育“菲化运动”对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影响[J]. 南洋问题研究, 2013(1): 73-81.

[[7]] 菲律宾华教中心. 华校一览[2022-08-05]. http://www.pcerc.org/Schools/Schools.htm.

[[8]] 章石芳, 范启华. 菲律宾语言教育政策的回顾与反思[J]. 海外华文教育, 2013(4): 356-361.

[[9]] 赵益普. 让更多菲律宾民众拥有学汉语的机会[N]. 人民日报, 2019-12-19(3).

[[10]] 黄端铭. 世界汉语热背景下的菲律宾汉语教学[C].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 2011(4): 19-20.

[[11]] 樊静静. 菲律宾华文教育现状研究[D] .西安石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20.

[[12]] 范跃龙. 面向菲律宾主流社会,汉语课首次进入菲公立大学[EB/OL]. (2007-07-11)[2022- 08-07]. https://www.chinanews.com.cn/edu/hjhy/news/2007/07-11/976347.shtml.

[[13]] Yang Shimin. Several Thoughts on Current Chinese Education in the Philippines[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al Science (ICETSS), 2014: 196-200.

[[14]] 徐丽丽, 余可华. “一带一路”新形势下的菲律宾汉语教学发展策略探析[J]. 国际汉语教育, 2018(1): 91-99.

[[15]] 王海丽. 菲律宾政府公职人员汉语培训班结业仪式在红溪礼示大学孔子学院举行[EB/OL].(2018-07-31)[2022-08-07]. http://news.cri.cn/20180731/f13b4afa-6acb-47d9-a428-b62c c6cc6338.html.

[[16]] 王琦. 孔子学院在菲律宾借“校企合作”推广汉语教学[EB/OL].(2013-10-25)[2022-08-08]. http://www.scio.gov.cn/m/zhzc/35353/35354/document/1511327/1511327.htm.

[[17]] 陈艳艺, 章石芳. 菲律宾公立中学本土汉语师资培养模式研究[J]. 海外华文教育, 2017(4): 544-552.

[[18]] 罗庆铭, 王岩. “一带一路”视域下菲律宾汉语师资问题探析[J]. 北华大学学报, 2019(5): 15-21.

[[19]] 林梅芳. 菲律宾华文教育的若干问题——以怡朗新华学院为个案研究[D]. 华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3.

作者个人信息

姓名:张梦

工作单位:西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职称:讲师

学位:硕士

电子邮箱:zhmeng@126.com

QQ号:7120615

研究方向:语言政策和语言教育、英语教学

张梦,女,讲师,西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2002年自武汉大学外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受聘于西南林业大学任教,2009年获云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商务英语专业和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工作,讲授《综合商务英语》、《大学英语》、《英语视听说》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政策和语言教育、英语教学、文学,主持学科点建设项目两项,参与教育厅项目两项,参与省级一流课程建设一门,参编教材三部。

通讯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西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650224

联系电话:1388809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