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患沟通艺术在儿科门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护患沟通艺术在儿科门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崔莉,陈雪

陕西省安康市中医医院 725000

摘要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儿科门诊护理工作中加强护患沟通,提升交流有效性的作用和效果。采用的方法:在我院儿科门诊某一阶段收治的所有患儿中,选择2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差异,将其分成两个小组,每组人数均等,一组名为对照组,接受一般性护理措施,另一组名为研究组,接受一般护理联合护患沟通综合性措施。护理工作完成后,统计分析和比较两组患儿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的各项数据表现优异,和对照组相比,患儿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更低,同时家属方面也有着更高满意度。结论:护患沟通是护理人员绕不开的一项工作内容,有效的护患沟通是一门艺术,护理人员工作的专业性不仅体现在医学专业上,也体现在与患者的交往和交流等方面。将护患沟通作为一门艺术在护理工作中进行应用,不仅可让患儿享受到更高质量的服务,也能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

关键词护患沟通;儿科门诊;护理应用

在医院所有门诊中,儿科门诊相对特殊,因其收治的患者多为年纪较小的儿童,这类患者不能准确表达病症,自制力和依从性差,容易激动、不安、哭闹,陪同患儿就诊的家属受孩子疾病影响,情绪不稳,存在焦虑情况,所以儿科门诊护理工作的难度,除了疾病本身,还有患儿及家属带来的。为提高儿科门诊治疗效果,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避免护患纠纷等不良事件,需要护理人员和患儿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基于此,为探究护患沟通对儿科门诊的作用和价值,本次选择了200例门诊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护患沟通的实际应用,现将研究过程和结果总结如下。

1.基本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在我院儿科门诊某一阶段收治的所有患儿中,选择2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差异,将其分成两个小组,每组人数均等,一组名为对照组,另一组名为研究组。对照组患儿的男女人数分别为57例、43例,年龄处于1-11岁范围,平均年龄(5.8±1.2)岁;研究组患儿的男女人数分别为58例、42例,年龄处于2-11岁范围,平均年龄(6.0±1.3)岁。本次研究所选择的对象均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很小,具备在本次实验中进行比较的条件。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一般性护理措施,护理干预措施包括病情观察、生活护理、用药指导、健康宣教等。护理人员在为患儿提供护理服务之前,需要对患儿的疾病状况和身体指标等进行掌握,按照医师叮嘱帮助其完成系列常规检查,患儿及家属能够得到正确就诊指导。

研究组接受一般护理联合护患沟通综合性措施,在与患儿及家属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应使用艺术性的沟通方法,具体内容包括下述几点:①患儿及患儿家属进入我院儿科门诊后,护理人员应该以积极、主动和热情的态度接待,保持微笑,有效消除患儿及患儿家属的紧张感和陌生感,提高信任度。在具体问诊环节中,应加强对患儿的引导,给予鼓励和安慰,使其能够自述疾病表现。部分患儿因为年龄较小,尚且无法准确、详细地描述自身病情,护理人员应保持耐心,认真听取患儿家属的诉说。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时,护理人员不应该影响或者干扰到患儿及其家属对病情的描述,应保持耐心,并且将开放式的交流方法应用于与患儿及其家属的交流中,引导其对临床治疗相关内容进行表述。②因为很多患儿对医院有一定的恐惧感和不适感,临床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较差,不愿意配合,因此这边需要护理人员与患儿年龄、性格等特点相结合,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部分患儿年龄较小,护理人员可通过一些亲切的肢体动作提高其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如抚摸、拥抱等,为后续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便利。部分患儿年龄较大,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其的语言引导,多进行鼓励,给予其勇气,告知临床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性,提高依从性,有效促进康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③因为儿科门诊人数较多,人流量较大,只凭借护理人员的严密观察无法为全部患儿及家属提供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在与其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询问加以引导,深入了解患儿及患儿家属的需求,之后为其提供相应的帮助,详细告知具体治疗和护理环节中需要注意的事项,逐渐消除其不良情绪。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和应加强用药监测,合并用药时需要全面监测相关药物的血药浓度,同时要根据患儿病情合理调整用药剂量,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患儿家属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本文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100.0%,远高于对照组的92.0%,两组之间数据差异较大(P<0.05),详见表1。

表1 护理满意度比较

组别

例数

十分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100

40

52

8

92.0(92/100)

研究组

100

64

36

0

100.0(100/100)

X2

-

7.356

P值

-

<0.05

2.2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出现纠纷和投诉事件共有7起,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0%,相比之下,研究组仅有1起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两组之间数据差异较大,而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儿科门诊作为医院诸多服务项目之一,其门诊治疗效果和护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医院服务整体水平,之所以要加强儿科门诊护理工作,是为了避免护患纠纷发生,同时保证护患关系的稳定性。儿科门诊收治患者都为儿童,儿童疾病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呈现出多样化,且患病儿童数量不断增加,所以医院方面对儿科门诊工作有着比较高的关注度。因为小儿门诊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并且小儿门诊中接受治疗的患儿疾病种类较广,为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临床护理难度较高,护理人员压力较大,因此这也导致医院儿科门诊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为了降低儿科门诊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儿科门诊护理安全,改善护患关系,在门诊护理环节使用有效的沟通方法十分重要。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各项数据表现优异,和对照组相比,患儿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更低,同时家属方面也有着更高满意度。

总之,有效的护患沟通是一门艺术,护理人员工作的专业性不仅体现在医学专业上,也体现在与患者的交往和交流等方面。将护患沟通作为一门艺术在护理工作中进行应用,不仅可让患儿享受到更高质量的服务,也能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

参考文献

[1]蒋百花.加强护患沟通对化解儿科门诊护理纠纷及提高患者满意度的作用[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30):4436-4437.

[2]董燕.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门诊护理中的效果干预[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12):131.

[3]林宝卿,吴志华.护患沟通对儿科门诊预分诊中提高家属满意度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32):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