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4
/ 2

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张庆伟

江苏省人民医院麻醉科 江苏南京 210029

摘要:麻醉学是研究临床麻醉、生命机能调控、重症监测治疗和疼痛诊疗的科学,在临床上较为侧重实践性和应用性,常被用于手术或急救的过程。麻醉科住院医师除了要掌握监测、调控和支持人体基本生命功能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还要了解相关学科的基本医疗知识和具备能够应对各类突发医疗事故的能力。传统的教学培训方式侧重于教师讲授,教学实践的手段过于单一,无法彻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且受教育对象通常存在着个性化差异,普通的教学方式无法及时获得学生对问题整体把控程度的精准反馈。将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应用于麻醉科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中,能够有效提高规范化培训对象的学习效果,增强规范化培训的综合质量,更好地实现规范培训的目的。

关键词:规范化培训;麻醉科;住院医师;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MDT

引言:麻醉学是一门涉及范围广泛、整体性和综合性较强的临床医学,与其他临床学科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是临床各学科尤其是外科手术医疗的基础组成部分。麻醉学科可以根据医疗技术特点的不同划分为若干亚专业,如普通外科麻醉、心胸外科麻醉、神经外科麻醉、小儿麻醉、妇产科麻醉、口腔麻醉、眼耳鼻咽喉科麻醉、骨科麻醉、手术室外麻醉、重症监测治疗、疼痛诊疗和体外循环等。将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引入麻醉科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活动中,有利于总体教学目标的贯彻落实,培养出具有独立从事麻醉科临床工作能力的专业人才。

1、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

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不仅是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相关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随着我国社会医疗服务水平的上升和医学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住院医师和医护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住院医师作为我国医疗体系中辐散最广、群众基础最大的医疗服务群体,其实际的医学临床治疗水平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着社会的医疗服务质量。麻醉学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特征,一名合格的麻醉科医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专业过硬的实践技能,麻醉科医师担负着保障患者安全、为手术创造条件和增加手术过程的舒适化等任务。坚持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之下开展对麻醉科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型人才,为相关医学事业和医疗体系的建设提供卓越的贡献。在加强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同时,保证医疗培训的效率和质量。

2、麻醉科住院医师培训中应用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1.1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的简述

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治疗是近年来新兴的诊疗模式,由多科室协作对患者进行诊疗并进行决策,从而制定最佳的诊断结果和最优的治疗方案,于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安德森肿瘤中心提出,这种新型治疗模式的特点就是将患者作为医疗活动的中心,以询证医学作为临床证据,结合患者自身的病情状况、病理特征和生物学行为,合理地结合现代化科技治疗手段,以实现治疗的最佳效果。当前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也就是MDT教学模式被广泛用于国际临床教学的工作之中,并在本科及研究生的教学中取得了十分亮眼的成绩和良好的教学成效。

1.2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的优势

发展全科医学不仅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决策,更是全面培养高素质的全科医生和医疗人才以及促进基础医疗保健发展的基本环节和关键步骤。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将问题学习作为其发展的重要内容,全面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教育活动主体、以实际问题分析为教学行为导向、以学生自主讨论和相互指导学习为教学实践路径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该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自主性。多学科教学模式对比传统教学模式来说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其能够整合相关学科的知识点,形成一个完整的综合性的系统概念。在此种教学模式下,能够让麻醉科住院医师在规范化培训中掌握最新的规范化医学基础知识和个体化治疗的临床思维,具备根据患者病情发展的差异选择最适宜的治疗手段的素质,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3、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下麻醉科住院医师的规培策略

多学科协作教学(MDT)模式下,邀请相关科室的专家与讲师如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和检验科及影像科等对相应疾病进行MDT讨论,并从麻醉科角度出发对所述理论与见解经验等进行归纳总结,结合具体的病例分析增加培训对象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准,树立疾病认知的全局观和整体观,进而帮助其掌握能够针对病情的差异来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的能力。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能够从临床应用、综合分析等角度增强住院医师规培的综合效率,有效提升学员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扩展能力,保证临床各项医疗工作的质量与安全,进而实现我国医疗梯队建设的总体水平和综合实力的有效增长。

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MDT教学中,教育者首先要向学习对象讲授医学临床治疗的基本原则,即规范化治疗与个体化治疗原则,再通过对不同病例的讨论来向学员传递临床治疗的思路,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教学培训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临床治疗水平的提升,这就要求MDT教学模式下的规范化培训能够为相关学员构架起科学且全面的知识体系,培养其询证治疗的临床医学思维,使其拥有进行规范化、个体化治疗的能力。在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的指导下,麻醉科学员能够从不同学科专家的教学传导中获取所需的知识与经验,掌握差异化应用过程中的优劣之处,从而实现用变化的角度和多学科的思路来看待患者的病情,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多学科教学模式比起以教师为主导来说,更侧重于以学生为主导,不再是单纯的系统理论讲解,而是将知识与经验融入到教学的双向互动中,进而加速学生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

结论: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学科协作教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不仅能够提高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还能提升住培医师的教学满意度。多学科教学具有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整合临床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的教学特点,有利于学习对象综合业务素质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大幅进步,增强麻醉科住培学员的临床学习效果,进而促进相关部门临床医疗水平的提高,值得在麻醉科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信文启,杨晴,丁涛,梁丽敏,江启亮,张义轩.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22,38(06):627-630.

[2]刘晓鹏,张思森,舒延章,王红宇,付晓丽.MDT联合PBL教学法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2(03):91-92.

[3]朱智威,张思森,杨季菱,郝义彬.多学科协作教学在住院医师规培轮转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06):104-105.

[4]胡乃琴,龙丰云,沈邮静,纪维,郭松青,严蓉,郭芳,杨柳青,高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01):143-144.

[5]黄乐天.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在结直肠癌教学中的意义和具体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7,31(04):40-42.

[6]朱叶苇,宣燕,戴晓雯,陈思宇,郑宏.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24(06):877-879.DOI:10.13555/j.cnki.c.m.e.2016.06.018.

张庆伟(1983.1),男 汉族 山东潍坊人,硕士,讲师,从事临床麻醉工作,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老师

张宁(工作单位: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 江苏南京 210008)

张宁(1982.6),女 汉族 江苏徐州人,硕士,讲师,从事口腔科临床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