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中诊断中的护理要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4
/ 2

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中诊断中的护理要点分析

邓美凤 ,余红艳,通讯作者

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急诊科 重庆 九龙坡区400042

【摘要】目的: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护理要点。方法:运用抽样调查法从2020年1月到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行心肌损伤标志物诊断的患者中抽选60例作为研究对象,再利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护理,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肌损伤标志物诊断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减少其不良反应。

【关键字】心肌损伤标志物;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前言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人体冠状动脉突发阻塞状况,心脏血液供应中断,导致心脏肌肉缺少足够的血液养分而出现坏死,进而使得人体心脏功能受到严重损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一种突发急病[1]。急性心肌梗死起病突然,病情发展快,短期内便可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3]。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能够及时对患者进行确诊,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本文将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诊断的患者的护理要点,具体如下: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2020年1月到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行心肌损伤标志物诊断的患者中抽选60例作为研究对象,再利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男12例,女18例,患者年龄区间20~40岁,平均年龄(30.84±9.16)岁;实验组患者男13例,女17例,患者年龄区间21~41岁,平均年龄(30.89±10.11)岁。经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对研究结果无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即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

1.2.2实验组

实验组患者需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心理护理: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对疾病了解较少,发病后常常认为自己病情严重,进而出现紧张、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不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和身体康复,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帮助患者建立治疗成功的信心。

(2)健康宣教:有部分患者由于缺少对疾病的了解,不利于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对患者实施相应的健康宣教。通过一对一讲解、健康知识讲座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科普,加深患者对疾病的了解。

(3)用药指导: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嘱指导患者服用药物,防止药物服用不当延误治疗时机,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产生的不良反应,一旦出现异常,要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4)生活指导: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患者身体状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和作息实时间表,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和t表示计量资料,使用x2和%表示计数资料, 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经过护理,实验组有非常满意患者20例,满意患者7例,一般患者2例,不满意患者1例,护理满意度为90.00%,对照组有非常满意患者10例,满意患者11例,一般患者6例,不满意患者3例,护理满意度为70.00%。对比可知,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x2=12.500,P=0.001<0.05)。

2.2实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护理后,实验组有心绞痛、发热和休克患者各1例,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有心绞痛、发热和休克患者数量分别为3例、3例和5例,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67%,对比可知,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x2=19.880,P=0.001<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常见症状为胸骨后疼痛,此病症通常具有剧烈持久的特点,并且随着病情的发展极有可能并发心律失常、休克以及心力衰竭,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3。为降低患者死亡率,缓解患者痛苦,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诊断并予以对症治疗。临床上常用心肌损伤标志物对患者的进行诊断并判断患者的严重程度,确诊后对患者实施治疗。

常规的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较差,而优质护理是以患者为中西,结合患者的身心状态为其制定对应的护理措施,通过心理疏导缓解患者负面情绪,通过健康宣教提升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度和治疗配合度;同时,需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用药指导和生活指导,避免患者出现用药不当,改善其生活质量

[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护理,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采用心肌损伤标志物进行诊断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提升其护理满意度并减少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胡家.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管理[J]. 人人健康, 2020, No.518(09):197-197.

[2] 蒋娜. 急救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效果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 7(18):1.

[3] 吕娜, 汪兰.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估[J].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0, 27(4):2.

[4] 颜琼, 王霞, 雷秀兰,等. PDCA循环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路径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 2021, 2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