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脑包虫病治疗及预防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5
/ 2

牦牛脑包虫病治疗及预防措施

拉巴次仁

西藏山南市隆子县日当镇农牧综合服务中心   西藏山南市隆子县   856600

摘要:牦牛是在我国高海拔地区所特有的一种牲畜,一般野外防牧过程中,经常会接触到病原体,而且还有部分牧民其养殖习惯非常的不合理,也会有各种不同的寄生虫,寄居在牦牛身上进而加大了流行病产生的概率。脑包虫病就是在牦牛的大脑和脊髓中寄生刺球蚴所引发的一种疾病,一般在患上这种病症以后,牦牛会出现非常严重的神经症状,甚至还会威胁到生命。基于此,在本文中就简单分析了脑包虫病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和预防措施。

关键词:牦牛;脑包虫病;治疗;预防

中图分类号:S858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如果在牦牛的脊髓或者脑部等位置寄生了多头蚴,就会引发脑包虫病,患病的牦牛也会出现非常严重的神经性病症,一旦出现这种状况,会对牦牛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这种病情大多会出现在牦牛幼崽身上,而且一般集中在1~3岁以内,由于牦牛的幼体对于疾病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弱,一旦出现非常严重的疾病状况,就有可能会引发牦牛的死亡。因此,必须对脑包虫病加大重视力度,最好预防措施,一旦发现病症,立即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1 临床表现

脑包虫病是指体内寄生了多头用,其病原体会出现明显的囊泡状,囊中有透明色的液体,小的囊泡如豌豆大小,大的可以达到鸡蛋大小。出现脑包虫病的初始阶段,并不会产生非常明显的临床症状,所以部分养殖户就会被忽略,因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一般在患病的1~3周以内,寄生虫的虫体会在牦牛的大脑内部移动,主要表现为牦牛的体温明显升高,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虫体就会逐步扩散,而这时体温很有可能会恢复正常。但是,患病的牦牛期食量会下降,在放牧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出现离群的现象,还有一些牦牛会向前冲撞或者摇头,出现非常明显的神经症状。一般病情较急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脉搏明显增加食欲不振,甚至还会出现异常兴奋原地转圈,还有一部分患病的牦牛会出现磨牙、颈部外向一侧的现象,也有一部分牦牛会出现急性脑炎,甚至还会死亡。如果耐受能力较强的牦牛可能会转变为慢性病,患有慢性病的牦牛,会在其脑部出现少量的寄生囊包,逐步向脑部的4周扩散,进而压迫脑部组织出现不同的症状,随着囊泡的进一步扩大,就会对牦牛的脑和脊髓产生非常严重的威胁。牦牛出现病症的程度也是由体内寄生的多头蚴来决定的,部分牦牛会出现直线行走,还有部分牦牛会转圈或者后退运动,不能够正常站立,或者在运动过程中会失去平衡。

2 治疗措施

2.1 手术治疗

一般来说,在临床上对于病情相对比较严重或者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例,大多会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去除牦牛体内寄生的囊包,确保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帮助牦牛恢复健康。在开始手术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患病的位置,如果牦牛的症状呈现直线运动,那么一般会寄生在大脑靠近额头两角的中线位置,如果患病的牦牛出现转圈的运动,可以根据牦牛转圈的位置来判断囊包的具体位置,确定好手术位置以后,需要对患病的牦牛进行包定处理,将患病一次的头部向上,然后固定好牦牛的头部。为了能够尽量减少手术过程中脑血管出血的现象,可以在手术之前注射止血剂,然后对需要手术的位置进行剪毛,先使用碘酊进行消毒,然后再使用酒精进行脱碘消毒,最后对牦牛进行普罗卡因局部麻醉,手术过程中需要在骨质柔软变薄的位置做U型切口,当切开牦牛皮肤以后,使用止血前进行固定,然后再利用手术刀切开牦牛的软组织使用纱布进行止血,对牦牛组织变软的位置进行触摸,确定好变软的位置以后,加入0.9%的生理盐水,同时捂住牦牛的鼻子和嘴巴,让其憋气,这样在患病的位置脓包就会自行溢出,利用止血钳或者手术刀柄将其拉出,一般囊包拉出以后通常会夹杂大量的头节,将其全部取出以后使用生理盐水对其进行消毒,然后按照常规的方式对切口的位置进行缝合。完成手术以后,还需要将病牛安置在干净整洁的牛圈内,然后再将10毫升维生素C注射液、550毫升5%的生理盐水、10毫升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以及800万IU青霉素钠进行充分的混合,对牦牛进行静脉注射,每天一次,连续注射一周,与此同时,还需要给予牦牛肌肉注射200万IU链霉素,连续使用一周,每天进行两次注射,一般患病的牦牛在用药一周以后就会逐步恢复健康,其食欲也会免显著增强精神状态好转,手术的位置也会逐步恢复正常。

2.2 药物治疗

除了对患病的牦牛进行手术治疗以外,还可以使用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方式相比,药物治疗的方式也是有着极大的区别,这里所说的区别并不单纯的是指操作上的区别,而是在性能上也会有所差别。使用药物治疗主要就是利于有其自身的性能,通过牦牛的食道口进入,然后对其脑部位置的囊包进行处理。在实际处理过程中,使用药物治疗的方式,首先需要相关养殖人员进一步明确药物的实际使用量,一般会选呲喹酮片,每7天口服一次,第1天的剂量不能够过大,一般需要保证在12克左右,7天以后其剂量也会相应的增加,可以增长到14克。使用药物治疗的方式一般需要控制在3~4个疗程,同时还需要注意,工作人员在选择药物治疗的时候,除了给予牦牛使用呲喹铜片以外,还可以结合其它方面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一定量的药物补充,经过大概一个月左右的治疗时间,牦牛的病情也会逐步得到缓解,通常在5~6周左右其病情会逐步痊愈。

3 预防措施

脑包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体内寄生虫病,一般情况下这种疾病大多在家畜之间进行传播,同时还有可能会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对于养殖人员来说,需要更加注重牦牛养殖过程中的饮食卫生,不能够将携带包虫的器官或者内胆投喂给其他的犬科动物,此外还需要加大对养殖区域以及放牧区域的管理工作,对于各种野生犬类的排泄物进行有效的消毒处理,在养殖区域最好不要养殖其他的家犬,如果已经养殖了家犬,则应该定期对家犬进行体内驱虫,并且对其排泄物进行科学的清理。一般来说,在每年的春秋两季都会使用驱虫药物,同时对家养犬类以及牦牛进行体内驱虫常规的药物,包括丙硫咪唑片以及吡喹酮片,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尤其是容易出现疾病的阶段,还需要对牦牛进行再次驱虫,这样才能够保证养殖安全。另外,相关部门还需要及时加大对脑包虫病的宣传工作,加大广大养殖人员的重视力度,切实提高对脑包虫病的防御意识。

4 结束语

一旦在牦牛养殖过程中患上脑包虫病,就会对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产生极大的威胁,所以养殖人员以及受益人员应进一步加大对牦牛脑包虫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更好的掌握这种疾病的诊断方式,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确保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有效控制病情。此外,还应该结合养殖场的病例,根据其不同的症状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确保能够从根本上消除病原体,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帮助牦牛解除病情,尽快恢复健康,更好的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娜仁吉.牦牛脑包虫病的治疗与研究[J].中国动物保健,2020,22(08):28.

[2] 孙秀红.牦牛脑包虫病的治疗与预防[J].中国畜禽种业,2020,16(04):141.

[3] 扎西才让.牦牛脑包虫病的调查及防控[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10):99-100.

[4] 吴培荣,张晓婷.牦牛脑包虫病的治疗与预防[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8(03):36.

[5] 阿索.牦牛脑包虫病的手术治疗[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7,33(0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