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医治疗结膜炎、干眼症临床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2
/ 2

傣医治疗结膜炎、干眼症临床体会

艾礼军1,陈虹宇2

1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医药研究所(州傣医医院) 云南 景洪 666100

2勐腊县中医医院 云南 勐腊666300

摘要:目的 探索五官科治疗结膜炎、干眼症的傣医药方法和方药。方法 运用傣药制剂“百解胶囊”内服,配合傣药汤剂外用熏洗的方法,对治疗结膜炎、干眼症的临床疗效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结果 结膜炎:总有效率为90%;干眼症:总有效率为80%。结论 用傣药内服外用的方法治疗结膜炎、干眼症,见效快、病程短、疗效好、复发率低。

关键词:傣药;结膜炎;干眼症

结膜炎、干眼症都是五官科临床常见的眼病。结膜炎患眼异物感、烧灼感、眼睑沉重、分泌物增多,当病变累及角膜时可出现畏光、流泪及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干眼症常见的症状是眼部干涩和异物感,其他症状有烧灼感、痒感、畏光、充血、痛、视物模糊易疲劳、黏丝状分泌物等,日久则可造成角结膜病变,也会影响视力。目前对结膜炎、干眼症的治疗,西医主要通过局部点眼以改善眼部症状及体征减少痛苦,尚无有效治疗。中医则从整体出发,通过辨证论治后内服中药,并辅助中药外洗等方法进行干预。

傣族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传统医药经验,形成了一门特有的学科即“中国傣族传统医学”,它是我国“四大民族医药”(藏、蒙、维、傣)之一,具有2500多年的文字记载历史,它不仅是傣族文化的精华,同时也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民族文化遗产。傣医学,是指起源和发展于以中国西南为主要地域的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斗争的一门民族医学科学,是以傣族贝叶文化为背景,以“四塔五蕴”为理论核心,以聚居区天然药物为资源,以适应于本民族生产、生活的行医方式为医疗模式,以本民族为主要服务对象,研究人的生命规律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防治规律,通过不断实践总结积累、独立创造而自成体系的传统民族医学[1]。它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统一,重视整体调节、医药并重,具鲜明民族和区域特色的生命科学。傣医认为人体内疾病的发生是人体内风、火、水、土“四塔”的相互平衡被打破,或人体内与自然界的风、火、水、土“四塔”的协调关系失衡而造成的。笔者在从事五官科临床工作中,尝试和摸索傣医药治疗结膜炎、干眼症的方法和方药,取得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50例,其中结膜炎共30例,年龄12~76岁;急性结膜炎22,亚急性结膜炎8例;用药时间最短4天,最长14天。干眼症共20例,年龄12~50岁,水液缺乏型干眼症7例,蒸发过快型干眼症13例,用药时间最短3天,最长14天。

2 治疗方法

2.1予“百解胶囊”口服8粒,3次/日口服。

2.2取傣百解20g、苦藤20g、蒲公英20g、蔓荆子20g、冰片10g,水煎取过滤放凉备用。取滤液150ml放入雾化器中,对患者眼部进行熏洗,患者在进行熏洗过程中不定时眨眼,熏洗时间为30min,每日1次,7天为1疗程。同时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

3 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结膜炎:显效:治疗后眼眼、流泪、结膜病变及分泌物全部明显减轻。有效:治疗后眼眼、流泪、结膜病变及分泌物全部缓解。无效:治疗后眼眼、流泪、结膜病变及分泌物部分缓解改善不明显。

干眼症:显效:症状消失,角膜染色阴性,泪液分泌试验大于10mm/5min,泪膜破裂时间大于10s。有效:症状减轻,角膜染色减少,泪液分泌试验5~10mm/5min, 泪膜破裂时间5~10s。无效:症状改善不明显,角膜染色呈稀少点状着色,泪液分泌试验小于5mm/5min, 泪膜破裂时间小于5s。

3.2疗效结果:

3.2.1结膜炎:本组30例患者中,显效18例,占60%;有效9例,占30%;无效3例,占10%;总有效率为90%。

3.2.2干眼症:本组20例患者中,显效11例,占55%;有效5例,占25%;无效4例,占20%;总有效率为80%。

4 病案举例

岩某,男45岁,农场职工。就诊患者自述近两天来双眼模糊、发痒、有灼烧感、畏光不易睁眼、流泪。检查:裂隙灯检查现结膜充血、乳头增生、滤泡形成、结膜水肿。诊断:急性结膜炎,予“百解胶囊”内服8粒,3次/日,外用取傣百解20g、苦藤20g、蒲公英20g、蔓荆子20g、冰片10g,水煎取滤液雾化熏洗眼睛,每日一次。治疗1周后复诊病症明显减轻,为巩固疗效继予内服1周“百解胶囊”。1周后复诊病症完全消失,疗效满意。

龙某,女17岁,学生。就诊患者自述近三天来双眼睛干涩、有异物感、视物模糊、畏光。检查:裂隙灯检查现结膜充血、乳头增生,睑缘有不规则边缘增厚、泪膜可见许多细胞碎屑。诊断:干眼症,治疗同上,5天后复诊病症明显减轻,为巩固疗效继予内服1周“百解胶囊”。1周后复诊病症消失,疗效满意。

5 结论

傣医学认为,人体健康是因为“四塔”(风、火、水、土)、“五蕴”(色、识、受、想、行)功能的动态平衡和协调,“四塔”和“五蕴”的失调,均可导致人体各种疾病的发生

[2]。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通过采取“雅解”(解药)的预防措施,调节“四塔五蕴”,排除毒素,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即“未病先解”;人体发病后应先服用“雅解”(解药),一是以解除导致人体发病的各种因素;二是患病日久,久治不愈而来诊者,应先服用“雅解”(解药)以解除用药不当或所用药物的毒副作用,调节人体生理功能、解除人体的各种毒素,保持体内四塔(风、火、水、土)、五蕴(色、识、受、想、行)功能的平衡和协调,即“先解后治”。结膜炎、干眼症的发生均与“四塔”和“五蕴”失调有关,“百解胶囊”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医医院根据傣医验方研制的民族药制剂,具有调节“四塔”、“五蕴”的功效,所以治疗中先给予“百解胶囊”内服。外用熏洗方中“傣百解”它属于傣药解药类,入风、火、土塔,具有清火解毒、消肿止痛之功[3],抑菌试验证明:凡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解药,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消炎、解热镇痛作用,同时毒副作用低[4];其中苦藤、蒲公英都具有清热解毒除风消肿之功;蔓荆子、冰片具有祛风止痒之功。通过临床治疗得出,使用此方法治疗结膜炎和干眼症疗效可靠,未发现不良现象,同时有效降低了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参考文献

[1] 郑进,林艳芳,等. 傣医基础理论,21世纪傣医本科教育规划教材[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

[2] 郑进,林艳芳,等. 傣医基础理论,21世纪傣医本科教育规划教材[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53~55

[3] 马小军,张丽霞,林艳芳. 中国傣药志(上卷)[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619

[4] 玉腊波,林艳芳. 傣药雅解与现代解药理论探讨[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5,国际傣医药学术会议论文集: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