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CT检查评价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侧支循环与预后的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3
/ 1
摘要目的探究多模式CT检查评价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侧支循环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来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男68例、女52例,年龄(62.96±4.23)岁。对患者进行多模式CT检查,处理数据得到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和相对达峰时间(rTTP)、表面通透性(PS)等灌注参数。根据美国ASITN/SIR侧支循环分级系统将患者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51例、侧支循环不良组69例,比较两组的梗死核心区、缺血半暗带区域的灌注参数以及梗死范围,随访6个月后,比较两组预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采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评估出血性转化(HT)情况,依据是否发生HT将患者分为HT组(41例)及未发生HT组(79例),比较两组灌注参数。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侧支循环不良组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比例高于侧支循环良好组(均P<0.05)。侧支循环良好组梗死核心区的rCBV、rMTT、rTTP水平分别为(1.57±0.44)ml/100 g、(2.61±0.73)s、(1.15±0.32)s,均高于侧支循环不良组的(1.09±0.32)ml/100 g、(1.87±0.51)s、(0.92±0.15)s(均P<0.05);两组梗死核心区的rCB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循环良好组与侧支循环不良组缺血半暗带的rCBV、rMTT、rTT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侧支循环良好组缺血半暗带的rCBF水平为(0.81±0.42)ml/100 g·min-1,高于侧支循环不良组的(0.59±0.17)ml/100 g·min-1(P<0.05)。侧支循环良好组的梗死范围、mRS评分分别为(5.98±1.47)ml、(1.64±0.35)分,均低于侧支循环不良组的(18.03±4.21)ml、(4.31±1.13)分(均P<0.05)。HT组与未发生HT组患侧的CBV、CB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T组的MTT水平为(3.25±0.87)s,低于未发生HT组的(5.06±1.29)s,PS水平为(17.15±4.18)ml/min·100 g,高于未发生HT组的(2.03±0.54)ml/min·100 g(均P<0.05)。结论多模式CT检测能够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侧支循环、缺血半暗带情况及HT的发生进行有效评估,建立并促进良好的侧支循环能减少梗死病灶体积,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