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全流程管理研究——以X制造型企业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6
/ 2

固定资产全流程管理研究——以X制造型企业为例

全潇潇

单位信息:海翔机械厂, 河北省,邯郸市,邮编:057150

摘要:固定资产具有使用周期长、投入资金成本高、回收投入周期长等特点,是每个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资条件。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一环,良好的固定资产内控管理必将深刻、积极地影响企业的发展。本文从固定资产全流程管理这一当前较为主流的理论谈起,以某制造型企业为例从全流程管理角度出发研究了固定资产管理各个阶段的现状以及当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固定资产如何优化管理。

关键词:固定资产;全流程管理;制造型企业

固定资产全流程管理理论概述

固定资产全流程管理是指在保证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安全、高效的情形下实现固定资产取得与验收、维护、转移、盘点、报废与退出等流程的最优化。

图1-1  固定资产全流程管理示意图

固定资产全流程管理理论与固定资产生命周期理论的区别在于,它更注重各流程之间的联系和信息交流。这种综合管理模式从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能力管理以及价值管理三个维度展开。

实物管理是指利用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实现实物管理与财务管理的联动,通过可视化的操作界面,对固定资产形成多角度的控制和管理,实现固定资产从初期购建到最终处置多维度、全方位的动态管理。

能力管理是将实物要素从固定资产的能力角度进行重新排列组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以产品为核心的多维度管理。它将固定资产延伸至业务层面,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价值管理是指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通过运用各种特定的财务指标,在投资、经营等方面为企业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它将企业的投资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尽可能小,以提高企业控制成本的能力

固定资产全流程管理对企业来说可能难以执行但它却是一种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固定资产全流程管理不同于传统固定资产管理,它更重视固定资产的能力与价值管理,而不仅是局限于实物管理,它可以实现对固定资产从无到有、再从有到灭的全过程管控。

2  X制造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在固定资产取得、验收与领用方面,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严格遵照全面预算管理及合同管理的相关规定,执行严格的审批流程。资产验收时由主管部门联合使用部门会同供应商一起进行三方验收,点收数量、检查品质规格是否合格。

在固定资产日常维护方面,企业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会指定专门人员定期对本部门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维护,保证资产运作的正常进行和资产使用效益的提高。

在固定资产转移方面,企业通过OA电子审批流程,加强对流程节点的把控,加快业务办理效率。

在固定资产盘点方面,企业会在每年末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清查盘点,确保账、卡、物相符,同时确认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维修等情况。

在固定资产处置方面,企业会对长期闲置、确需淘汰或报废的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清理,组织主管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等相关部门对固定资产处置项目进行评审,出具评审意见。金额较大的资产处置时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出具评估报告。

3  X制造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固定资产取得、验收与领用阶段存在的问题

(1)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采用招投标和比价的方式进行,对于金额低于招投标标准的固定资产通过比价的方式购建,由于比价方式程序简单,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可能会造成资产购建成本的增加。

(2)固定资产投资的前期规划意识不强,固定资产投资只关注了当前环节产生的成本,没有考虑到之后运行维护、报废处置可能产生的成本,资产管理各环节有脱节现象,成本管控不全面。

(3)各部门之间由于信息传递不及时造成转资滞后,财务部门固定资产转资的时间往往迟于资产实际验收的时间。

3.2  固定资产日常维护与转移阶段存在的问题

(1)企业固定资产主管部门、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在现阶段各自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对固定资产分别进行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资产管理系统共享资产信息,信息传递滞后的现象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不能实现实物管理、资产数据管理与资产价值管理的联动,不能同步更新资产信息。而且由于信息化水平低,大多数的管理工作只能通过传统的人工方式操作,增加了数据偏差的可能性,也难以实现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

(2)当前固定资产所有权属于企业,使用权归各部门、车间所有,固定资产的使用权与所有权相分离,造成一些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不强,缺乏责任心;资产管理部门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只重视新资产的购买和领用,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关心不够,对各部门闲置和损坏资产情况认识不足,更谈不上对发挥固定资产效益起到促进作用。同时由于缺乏沟通,各资产相关部门数据不同步,导致企业内部相关闲置资产无法及时得到调配使用

3.3固定资产盘点阶段存在的问题

(1)在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的盘点常常没有引起大家足够重视,工作开展往往局限于形式上,只注重盘点的过程,没有及时对盘点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反思与改进。

(2)固定资产主管部门与各资产使用部门之间、资产管理人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致使固定资产数据发生变化时未能及时将信息传递,有关部门不能第一时间更新台账导致账实不符造成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失误。

(3)由于企业固定资产的数量、种类繁多,存放地点较为分散,固定资产盘点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人力和物力。而当前企业仍采用传统人工逐一盘点的方式,不仅耗时费力而且容易出错。

3.4固定资产处置阶段存在的问题

重废轻处置的情况比较普遍。重资产报废和销账,轻报废品清理回收的现象在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工作中普遍存在。很多情况下,报废后的固定资产仍滞留在企业,既影响报废资产的残值回收,又易造成企业账物管理混乱。

4  X制造型企业固定资产全流程管理优化分析

4.1  固定资产取得、验收与领用阶段优化

(1)结合企业工作实际,制定或完善相关制度规定,形成对比价环节的约束。

(2)加强固定资产购建环节的前期调研,做好成本规划,不仅要考虑资产购建成本,同时也要考虑到之后资产运行维护的成本,在确保资产质量的同时降低资产购建成本。

(3)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可以利用OA流程管理等方式由固定资产主管部门将固定资产购建进度情况及时传递给财务部门,确保固定资产转资的及时性。

4.2固定资产日常维护与转移阶段优化

(1)引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在统一的平台上整合固定资产实物信息与价值信息,增加资产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实现固定资产数据共享和资产全流程跟踪管理。

(2)健全内部转移机制,合理调配闲置不用或使用效益不高的固定资产,及时登记上报各部门的闲置资产,以部门为单位统一调配,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

4.3固定资产盘点阶段优化

(1)企业可以通过绩效考核等方式强化对盘点工作的管控,各部门对固定资产盘点工作必须认真落实,对发现的各类问题及时查明原因,落实责任。

(2)引入基于RFID物联网核心技术的固定资产盘点软件,实地盘点时可以通过小程序或者手持终端远距离批量扫码盘点,提升固定资产盘点效率。

4.4  固定资产处置阶段优化

对报废或报损的固定资产,由固定资产主管部门进行分类管理,建立专账,定期组织核查。积极做好变现处置工作,严格执行询比价和价格审核程序,利用变卖等方式降低损失。有变现价值的报废、报损资产应在一年内处置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

参考文献

[1]王兴伟.企业固定资产全流程管理研究[J].财经界,2020.

[2]白华.ATD公司固定资产全流程管理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