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疗法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6
/ 2

静脉输液疗法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

丁小平,丁业娟,赵雪,张青

聊城市人民医院 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目的: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静脉输液疗法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2020年4月到2022年3月前来我院就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计有86例,随机的分为两个组别,分别是参照组(常规治疗)和特殊组(静脉输注多巴胺),每组43例,比较治疗结果。结果:特殊组总有效率比参照组高,不良反应比参照组少,相关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静脉输注多巴胺治疗可以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同时安全性比较高,运用价值高。

关键词:静脉输液疗法;高血压;脑出血;应用效果

高血压脑出血属于临床神经内科的多见病,其死亡率和致残率非常高,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中占比为20-30%,若不及时进行治疗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压会显著的上升,血压上升会导致脑出血量进一步加重,提升死亡的几率、神经功能恶化和残疾的风险,所以需要注意控制血压。临床中对此疾病的治疗常运用药物治疗,在治疗本疾病中,只有有效的控制血压才可降低再出血的风险[2]。据有关研究证实,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静脉输注多巴胺可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不良反应少,对改善患者功能缺损有重要作用,运用价值高。多巴胺是受体激动剂,是人体合成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前体物,广泛存在于外周交感神经、神经节和中枢神经系统内,属于中枢神经递质之一。因其不能透过血—脑脊液屏障,故主要表现为外周作用,具有兴奋肾上腺素阿尔法、贝尔塔受体的作用,也能作用于肾脏、肠系膜血管、冠状动脉上的多巴胺受体,具有抗休克、升高血压的作用。多巴胺可以兴奋心肌,增加心脏收缩力和心排血量,并促使血管收缩,从而起到抗休克、提高血压和心率的作用。此次就2020年4月到2022年3月前来我院就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计有86例,探析静脉输液疗法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20年4月到2022年3月前来我院就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计有86例,随机的分为两个组别,分别是参照组(常规治疗)和特殊组(静脉输注多巴胺),每组43例;特殊组45-77岁,平均(61.69±2.31)岁,男23例,女20例;参照组46-78岁,平均(61.57±2.65)岁,男25例,女18例。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均知情并且签署同意书;治疗依从性高。排除标准:精神疾病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者。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颅内降压,进行脱水处理,距离7h予以20%甘露醇125ml,持续加压静滴5min,运用40mg呋塞米静脉用药。针对心肾功能不全者,不能运用甘露醇,可运用呋塞米。如果收缩压>26.7mmHg,舒张压>16mmHg,便服用硝苯地平,如果血压>140mmHg,用硝酸甘油、硝普钠改善血压;用脱水剂时,注意保持电解质、酸碱平衡。特殊组于上述基础上静脉输注多巴胺,多巴胺6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缓慢静脉滴注,维持滴注8-10h,注意查看血压变化情况,确保血压140-150/90-100mmHg,1个疗程为10-14d。

1.3观察指标

(1)疗效:经治疗通过CT检查血肿大部分吸收,症状消失,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为显效;治疗后径CT检查血肿部分吸收,症状减轻,功能缺损评分小于20%;不符合生疏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为前两者之和。

(2)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皮疹、头痛。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利用软件SPSS25.0处理,计量、计数资料用x±s、(n,%)表示,差异性对应t、2检验;依据:P<0.05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两组治疗效果

特殊组总有效率比参照组高,相关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分析两组治疗效果(n,%)

组别

n

显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特殊组

43

31(72.09)

11(25.58)

1(2.32)

42(97.67)

参照组

43

22(51.16)

14(32.55)

7(16.27)

36(83.72)

2

/

/

/

/

4.962

P

/

/

/

/

0.026

2.2 评价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特殊组不良反应比参照组少,相关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评价两组不良反应情况(n,%)

组别

n

恶心呕吐

头痛

皮疹

总发生率

特殊组

43

1(2.32)

0(0.00)

1(2.32)

2(4.65)

参照组

43

3(6.97)

2(4.65)

3(6.97)

8(18.60)

2

/

/

/

/

4.074

P

/

/

/

/

0.044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病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全部脑卒中亚型中最严重的一种,指脑内动脉在长期高血压作用下,发生慢性病变,最终血管破裂引起脑出血的疾病。最常发生于大脑的基底节区,其次为脑干,一般在30min内出血停止,血肿保持相对稳定;但也有少数会在发病后3h内血肿继续扩大,导致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进行性加重。发病后,患者多有血压明显升高,因颅内压增高,还会出现头痛、呕吐,以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嗜睡或昏迷

[3]。如为脑干出血,多比较凶险,可迅速出现昏迷、呕吐、中枢性高热、呼吸障碍、四肢瘫痪,可致死亡。本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致残率。此病的发生发展与长期高血压导致的脑细、小动脉发生玻璃样或纤维样变性相关[4]

多巴胺属于临床运用比较广泛的血管活性药物,常运用在高血压脑出血、心脏手术、心肌梗死等疾病中,高血压属于一种慢性疾病,会引起脑血管疾病的出现,伴着现在多巴胺的运用能够改善患者的循环、提高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和尿量,对血管有收缩的作用,同时对降压的效果很高[5]。多巴胺的控制血压效果较好,针对收缩压>180mmHg的患者,可以显著的将收缩压维持在140-150mmHg,避免血压上升诱发再出血的出现。据相关研究提示,静脉滴注多巴胺的时候需要注意查看血压的变化状况,注意调节多巴胺的剂量及滴速,降低低血压的发生风险。由于血压太低导致脑灌注不足,对于脑和神经功能的改善不利。此次研究中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静脉输注多巴胺治疗后,结果为,特殊组总有效率比参照组高,不良反应比参照组少,相关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证实为患者静脉输注多巴胺的效果和安全性很高,静脉输注多巴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可以显著的对血压水平进行控制,避免再出血的出现,可以有效的促进血肿吸收和缓解脑水肿,调节患者脑部血管的痉挛,保护神经功能作用很高,运用价值高。

按照上述所讲,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静脉输注多巴胺治疗可以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同时安全性比较高,运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赵涛. 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脑疝形成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J]. 北方药学,2022,19(04):164-166.

[2]胡蓉,胡海平,许时来,等.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静脉输注多巴胺的治疗分析[J]. 北方药学,2022,19(03):82-84.

[3]简利鹏,骆鹏任,骆超,等. 高血压脑出血治疗过程中发生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一例[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22,19(02):126-129.

[4]张嵘,何地芹,刘红娟,等.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J]. 颈腰痛杂志,2021,42(03):407-409.

[5]丁国林. 头孢他啶静脉滴注联合鞘内注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有效性评价[J]. 智慧健康,2020,6(18):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