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对前牙区口腔种植患者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对前牙区口腔种植患者的影响

薛魁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安徽 蚌埠 233000

【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分析对前牙区口腔种植患者应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采集30例在2021年7月-2022年8月于我院诊治的前牙区口腔种植患者病例参与本次研究,研究期间将患者均分两组,研究组患者拔牙后接受常规处理及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参照组拔牙后接受常规处理,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牙槽骨高度、宽度、密度以及患者满意度,同时利用统计学工具进行相应的检验,分析应用措施的有效性。结果 经统计,治疗前,两组牙槽骨的高度、宽度、密度均值组间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两组牙槽骨的高度、宽度、密度均值组间差异明显存在(P<0.05);治疗后患者满意度,研究组15(100.00%),参照组11(73.33%),对比结果(P<0.05);治疗后数据以研究组更具优势性。结论 对前牙区口腔种植患者应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的效果确切,患者牙槽骨高度、宽度、密度均得到明显改善,提升面部美观度,效果获得患者满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广泛使用。

【关键词】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前牙区口腔种植;应用效果

口腔种植是指在牙缺损部位的牙槽骨内外科植入预制人工牙,它是临床上常用的口腔修复手术,能有效修复缺失的牙齿,促进牙齿功能的恢复。在口腔种植过程中,种植体的稳定性与牙槽骨的宽度、高度、骨密度存在紧密的联系[1]。临床研究发现拔牙后自然愈合的牙窝会导致种植体区域骨密度和骨量降低、流失,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拔牙位点保存技术是近年来逐渐应用于口腔种植的一项新技术,能有效减少骨质流失,为术后软硬组织恢复提供良好条件。本文主要分析对前牙区口腔种植患者应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的效果及价值,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30例在2021年7月-2022年8月于我院诊治的前牙区口腔种植患者病例参与本次研究,研究期间将患者均分两组,研究组患者年龄跨度22-54岁,均数(38.35±2.17)岁,男性占比8/15(53.33%)、女性占比7/15(46.67%);参照组患者年龄跨度21-51岁,均数(36.33±2.20)岁,男性占比8/15(53.33%)、女性占比7/15(46.67%);两组数据存在可比性,可进行有效研究(P>0.05)。

1.2 方法

拔牙后常规处理:拔牙后,按照微创手术的原则,用挖勺将根尖肉芽肿、感染组织及牙槽窝内囊肿取出。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切口,待拔牙窝内出现鲜红色血液后,用棉球压止血[2]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根据拔牙窝的大小,将Bio-Oss胶原骨粉放入拔牙窝中。完全填平后,骨粉高度比牙槽嵴顶部高0.5mm。表面覆盖Bio-Gide胶原蛋白膜,用钛钉适当固定。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抗感染药物口服3 ~ 7天,并用康复新液漱口。2周后拆除缝线,6个月后复查,行延迟植入手术[3]

1.3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牙槽骨高度、宽度、密度以及患者满意度,同时利用统计学工具进行相应的检验,分析应用措施的有效性。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1.0是本次研究所用的处理工具,分别用(n%)或(x±s)计数、计量,X2或t检验,当统计学检验数据有意义时,P值的显示即为<0.05,若无意义时,则会显示出P值超过0.05。

2 结 果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槽骨情况(x±s)

组别

例数

时间

牙槽骨高度

牙槽骨宽度

牙槽骨密度

研究组

15

治疗前

15.40±2.51

7.35±0.87

1.83±0.27

治疗后

14.53±1.65

6.40±0.73

1.68±0.88

参照组

15

治疗前

15.39±2.55

7.37±0.84

1.84±0.25

治疗后

12.58±1.40

5.71±0.57

1.31±0.21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研究组

15

9(60.00%)

6(40.00%)

0(0.00%)

15(100.00%)

参照组

15

6(40.00%)

5(33.33%)

4(26.67%)

11(73.33%)

P

<0.05

3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美感的要求日益提高。口腔种植技术作为治疗牙列缺损的一种重要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拔牙后处理不当,可能会发生牙槽骨吸收和牙龈萎缩,直接影响种植体修复的效果,因此需要在拔牙后进行处理[4]。近年来,随着口腔种植技术的不断完善,拔牙部位保存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位点保存技术是指拔牙后种植特定的替代物,使牙槽窝保持填充状态,促进牙槽窝内骨再生,为种植体修复提供最佳条件[5]。本次研究数据经统计,治疗前,两组牙槽骨的高度、宽度、密度均值组间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两组牙槽骨的高度、宽度、密度均值组间差异明显存在(P<0.05);治疗后患者满意度,研究组15(100.00%),参照组11(73.33%),对比结果(P<0.05);治疗后数据以研究组更具优势性。

综上所述,对前牙区口腔种植患者应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的效果确切,患者牙槽骨高度、宽度、密度均得到明显改善,提升面部美观度,效果获得患者满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王祥军,王进,王清芝.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对前牙区口腔种植患者牙槽骨高度、宽度及美学效果的影响[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21):60-61.

[2] 郑少平.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对前牙口腔种植患者牙槽骨骨量及牙槽美学效果的影响[J]. 当代医学,2020,26(3):173-174.

[3] 赵志鹏.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对口腔种植患者美学效果的影响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12):108-110.

[4] 许志杰,杨蕊,吴纪楠,等. Bio-Oss Collagen联合不同软组织处理方式行拔牙位点保存术对前牙区拔牙后骨组织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2020,17(9):14-18.

[5] 范挽亭. 后牙区拔牙位点保存术后牙槽骨三维变化的CBCT测量评价[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6):24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