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次护理管理在感染性疾病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分层次护理管理在感染性疾病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分析

沈丹阳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 750001

【摘要】目的:在感染性疾病科的护理管理中应用了分层次护理管理,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以2021年1月到2022年9月期间在我院感染性疾病科工作的14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同时分别于分层次护理管理开展前后各选取100名患者,将管理前100名患者作为对照组,管理后100名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分层次护理管理。结果:与管理前相比,管理后护理质量评分显著提高,工作压力评分显著降低,工作满意度评分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00%,对照组患者为7.00%,差异明显(P<0.05)。结论:实施分层次护理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提高其工作满意度,同时可减少院内感染发生。

关键词:感染性疾病科;分层次;护理管理

感染性疾病科是院感控制的关键科室,感染性疾病主要是指病毒、真菌、细菌等感染引起的疾病,包括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等。与其他科室相比,感染性疾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诸多风险因素,若护理管理不到位,可能造成院内感染,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研究发现,与其他科室相比,感染性疾病科的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更大,更容易出现焦虑情绪,且容易产生工作倦怠[1]。因此,为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减轻护理人员负担,本文在护理管理中应用了分层次护理管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21年1月到2022年9月期间在我院感染性疾病科工作的14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年龄23~48岁,平均(34.03±4.34)岁;工龄1~22年,平均(10.90±4.50)年;能级:N3级2名,N2级4名,N1级5名,N0级3名。同时分别于分层次护理管理开展前后各选取100名患者,将管理前100名患者作为对照组,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20~78岁,平均(52.02±7.78)岁。将管理后100名患者作为观察组,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龄19~79岁,平均(51.90±7.55)岁。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分层次护理管理,具体方法:(1)建立分层次护理管理体系,包括“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护士”四个等级,责任组长需要工龄≥10年,临床护理经验丰富,具备较强的护理管理能力,可辅助护士长,对护理工作质量进行监控,同时,需要全面掌握病区内的病患情况,检查、督促护理工作落实情况,对评估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责任护士需要工龄≥3年,学历大专以上,熟练掌握各种理论知识、技术操作,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负责病患整体护理及专科护理工作;护士为工龄<3年的低年资护士,负责基础护理工作以及日常护理;(2)建立弹性排班制度,即根据护理人员层级、工作能力,合理安排班次,采取24h 责任+8h 在岗的方式,高峰期应适当增加排班,尽量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排班时应遵循新老搭配的原则,高层级护理人员应对低层级护理人员进行指导、帮助;(3)采取柔性管理策略,重视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焦虑情绪及职业倦怠;建立激励性管理制度,即对表现良好的护理人员进行奖励,对出现护理差错的人员适当进行惩处。

1.3评价标准

(1)评价分层次护理管理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总分100分)、工作压力(总分10分)以及工作满意度(总分10分),应用自制调查问卷评价,分值越高,提示护理质量越好,工作压力越大,工作满意度越高。(2)比较两组患者的院感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22.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以(%)、()表示,应用X²、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质量比较

与管理前相比,管理后护理质量评分显著提高,工作压力评分显著降低,工作满意度评分显著提高(P<0.05),见表1。

表1 分层次护理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比较,分

组别

例数

护理质量

工作压力

工作满意度

管理前

14

80.32±4.04

7.78±0.74

6.86±1.11

管理后

14

90.42±5.25

3.46±0.80

8.90±0.79

t

--

5.705

14.832

5.602

P

--

<0.05

<0.05

<0.05

2.2院感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00%(1/100),对照组患者为7.00%(7/100),差异明显(X²=4.69P<0.05)。

3.讨论

感染性疾病科是临床上的重要科室,其管理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院感控制效果。同时,研究发现,感染性疾病科护士多工作压力较大,心理负担较重,对工作的认同感及自身价值感较低[2]。为提高感染性疾病科的护理质量,本文采取了分层次护理管理的方法,即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经验、职称,分为不同层级,明确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优化排班方式,从而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及效率

[3]

在本次研究中,除建立层级护理体系、弹性排班制度外,还引入了柔性管理策略、激励机制,结果显示,与管理前相比,管理后护理质量评分显著提高,工作压力评分显著降低,工作满意度评分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7.00%,差异明显(P<0.05),可见分层次护理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状态,同时有助于控制院感风险。

综上所述,实施分层次护理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提高其工作满意度,同时可减少院内感染发生。

参考文献:

[1] 吴文娟,李儿,骆欣,等. 分层次教学培训对护士院感防控知识掌握水平及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影响[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2(6):99,101.

[2] 阳梅. 分层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儿科患儿多重耐药菌感染中的应用[J]. 医学美学美容,2019,28(16):118.

[3] 孟凡美. 分层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多重耐药菌感染中的 应用价值[J]. 中国卫生产业,2018,15(3):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