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门诊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临床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9
/ 2

儿童保健门诊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临床探讨

张德美,经廷森,田飞*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重庆401420

【摘要】目的:探析儿童保健门诊对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NIDA)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7月儿童保健门诊系统中管理的180例婴幼儿,按照年龄段不同分为观察组(1.5~2.5岁婴幼儿)以及对照组(6个月~1.5岁婴幼儿)。对全部患儿抽血化验,对比两组贫血患病情况、严重程度,分析贫血原因。结果:观察组NIDA 的患病率50.00%对于对照组65.00%(P<0.05)。结论:婴幼儿时期是出现NIDA的高发期,要对其实施血常规检查,早发现、早治疗,进而将NIDA的患病率降低。

【关键词】儿童保健门诊;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由于儿童时期食物摄入铁不足,储存缺乏,造成体内缺铁,导致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合成减少,从而造成贫血[1]NIDA为小儿常见的一种贫血类型,以小细胞低色素减少为主要特点儿童贫血已经成为了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在6月~2岁的婴幼儿中发病率较高,所以NIDA的危害应高度关注,如果在适宜的时间内没有得到治疗,缺铁性贫血可导致机体免疫力减低,使儿童易发生反复感染,影响其生长发育[2]。此外,还会对婴幼儿智力发育和认知功能造成长期不可逆的损害,甚至会增加婴幼儿的死亡率。预防NIDA成为了儿童保健门诊一项最重要的工作[3]。本文为了对NIDA的患病情况以及诱发原因进行深入了解,分析并研究本院儿童保健门诊管理的婴幼儿180例的资料,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180例儿童保健门诊系统中管理的婴幼儿(2019年9月至2020年7月)纳入研究,按照年龄段不同分为观察组(1.5~2.5岁婴幼儿),平均年龄(2.01±0.13)岁;对照组(6个月~1.5岁婴幼儿)平均年龄(0.92±0.23)岁,两组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

全部患儿均抽取EDTA静脉抗凝血2ml采用XN-9000流水线全自动血细胞仪(重庆三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测定HB 含量,同时研究时对家属关于婴幼儿的喂养方式,是否给患儿添加果泥、米粉、肉泥、菜泥、肝泥、蛋黄等辅助食品以及添加情况,对母亲妊娠期情况了解,就其是否正确实施分析和记录,同时按照贫血标准进行评定检验结果。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婴幼儿的贫血患病率,分析不同喂养方式同贫血的关系。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标准:血红蛋白低于110g/L、平均红细胞体积低于80fl、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低于316g/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低于28pg。

1.4 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20.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行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统计学成立。

2 结果

2.1 NIDA发生情况比较

组间对比(P<0.05)。见表1。

                         表1 NIDA发生情况对比(n,%)

分组

例数

男性婴幼儿

女性婴幼儿

总患病例数

患病率(%)

对照组

80

32

20

52

65.00%(52/80)

观察组

80

23

17

40

50.00%(40/80)

2

-

8.362

8.802

6.354

14.823

P

-

<0.05

<0.05

<0.05

<0.05

2.2 婴幼儿不同喂养方式NIDA患病率比较

NIDA以母乳喂养的患病率最高,奶粉喂养的最低,如表2。

                表2 婴幼儿不同喂养方式NIDA病率比较(n,%)

喂养方式

例数

患病例数

患病率

双混合喂养

46

21

27.63%

奶粉喂养

56

15

19.74%

母乳喂养

78

40

52.63%

总计

180

76

100.00%

2

-

-

14.632

P

-

-

<0.05

3 讨论

临床中NIDA成为了一种儿童高发病,其并不是单一的发病原因,且存在多种多样的发病诱因,所以对其治疗刻不容缓,量研究表明,儿童早期的IDA 因长期处于贫血状态,可导致儿童重要脏器长期供氧不足,影响整体健康状态和重要脏器功能成熟;造成肌软弱无力、运动能力下降,进而影响动作发育导致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功能下降,使患儿因免疫功能下降对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4-7]。研究显示[8-10],缺铁性贫血患儿的智商、运动和智能指数均明显低于健康儿童,年长儿甚至可能出现注意力缺陷和心理行为异常,影响其正常发育。因此,为保证婴幼儿健康成长,关注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刻不容缓。所以,确定病因,针对性治疗才是最根本的目标。婴幼儿出现该病的主要原因是其体内的铁元素较少,对于人体所需的血红蛋白并不能合成,进而人体对于该种蛋白的需求不能满足。本研究结果说明1.5~2.5婴幼儿患NIDA的概率低于0.6~1.5岁的婴幼儿,同时在母乳喂养、奶粉喂养以及双混合喂养方式中奶粉喂养对于婴幼儿摄入铁元素非常有利,进而促进血红蛋白合成。并且也要在婴幼儿发展期间对各项常规检查加强,尽早发现并治疗,进而将健康的成长环境提供给婴幼儿,从而加快其身体发育,保证神经以及大脑系统运转正常。

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尽管母乳喂养在婴幼儿NIDA发病率中最高,但是婴幼儿吸收并利用母乳中的铁元素更高,并且母乳的免疫物质比较丰富,降低了婴儿患病的风险,但是母乳中的铁含量较少,在喂养期间建议母乳喂养,但是注意母亲多食用些铁含量较高的食物,进而满足婴幼儿对于铁的需求,如多食用铁和维生素C的蔬菜及水果,增加其吸收及利用铁元素;在喂养时间喂养指导工作做好,利用喂养的正确方法,适当的加一些铁剂在婴幼儿食物中,使婴幼儿体内的铁元素进一步强化;针对那些混合喂养的婴幼儿,家属需及时添加高营养以及铁含量高的食物,避免其流失铁元素[5]

总而言之,婴幼儿时期存在较高的铁元素需求,婴幼儿应及时实施健康检查,特别是多胎儿、早产儿等高危儿,要定时实施血常规检查,针对已经确诊的患儿,需对其家属实施早期喂养指导,合理增加铁剂,保证膳食合理。推荐其母乳喂养,且及时对其添加蛋类、肉类等含铁的辅食,加强平衡膳食以及科学喂养的宣传,进而避免NIDA的出现,同时积极预防且积极治疗NIDA,进而利于其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房红芸,于冬梅,郭齐雅,等.2013年中国0~5岁儿童贫血现状[J].中国公共卫生,2018,34(12):1654-1657.

[2]《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血液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儿童保健学组.儿童缺铁和缺铁性盆血防治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7):502-503.

[3] 李永红. 儿童保健门诊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探析[J]. 东方药膳,2020(16):84.

[4]《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0~3岁婴幼儿喂养建议(基层医师版)[J].中华儿科杂志,2016,54(12):883-890.

[5]关智勇,李丽,彭中华,等.0~3岁婴幼儿贫血与喂养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5,63(5):5-8.

[6]于春燕,班文芬,谢丽,等.贵州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6~23月龄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病现状极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8,34(6):812-816.

[7]王蕾,苏潇歌,王超,等.我国中西部4省(自治区)农村3岁以下儿童贫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3,29(5):390-393.

[8]陈秀,许立伦.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178-180.

[9]尹小蜂,秦祖国,蓝晓芳,等.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3~6岁儿童贫血及饮食行为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5,31(9):827-829.

[10]高越,侯红,廖建军.乌鲁木齐一级幼儿园3~6岁儿童血红蛋白水平分析[J].新疆医学,2014,44(7):146-148.

通讯作者:田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