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及标准化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9
/ 2

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及标准化管理

侯丹

新疆宏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830000

摘要:很多因素会对建筑工程造价造成影响,还需要业内人士对这些影响因素加以把控,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完善措施。本文首先说明了工程造价落实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工程造价影响因素,最后详细阐述了工程造价的标准化管理措施。

关键词: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材料;变更

一、工程造价落实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中涵盖内容广泛,在对其进行造价管理阶段存在一定的难度,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哪一方面出现偏差,都会直接对建筑工程整体造价带来不利影响。为了规避影响,可将全过程造价控制法贯彻落实到工程决策至工程竣工验收整个过程,基于设计图纸,对所有施工环节及技术开展标准化管理,加大建筑工程整个施工过程的监督力度,杜绝出现违规操作等现象,以此来避免不必要成本的投入。若想将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工作落实到实处,需要总结以往工程造价经验,深入分析影响因素,判断潜藏问题,综合考虑实际情况,拟定切实可行的标准化管理方案,加强提升建筑方案的科学合理性。

如果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不到位,则可能会造成资金链断裂等问题,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对建筑工程施工进度还是质量,均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针对建筑工程造价的标准化管理来讲,要求建筑单位基于自身经营方向开展。除此之外,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复杂性特点较为明显,在开展造价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明确规定所有资金的使用情况,如此一来,不仅能加强提升资金利用率,而且也有利于建筑企业获得最大化经济效益,促使建筑企业在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市场取得长足进步。综上,在建筑工程造价中落实标准化管理,能确保资金利用的合理性,真正达成专款专用的目的,减少施工成本,提升经济效益。

二、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

建筑工程自身规模持续性扩大,内部结构复杂程度加剧,涵盖人员、部门较多,资金投入较大,影响整个工程造价因素较多,从而对施工进度、质量产生干扰,其实际影响因素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设计变更的影响

建筑工程设计图处于正式施工之前,便确定施工规模、占地面积等相关标准,高质量的建筑设计不仅可高效化配置各方面资源,而且促使建成的建筑物经济实用。建筑工程设计与整个施工进度存在密切的关联性,处于项目施工环节后,受多个外界因素干扰,易造成施工内容发生变更,工程造价也随之波动,需建议通过设计变更,及时做好施工内容调整。整个设计变更调整施工内容基础上,工程造价受影响,促使其超出初期目标。

(二)工程材料价格波动的干扰

工程材料始终作为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保证,其主要占据整个工程造价较大比重,工程材料价格发生波动,直接体现在工程造价。建筑工程实际施工所需材料种类繁多,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干扰,工程材料市场价格仍处于波动状态。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增加,采取一系列解决措施,但材料实际消耗量较大,材料市场价格处于动态化变更中,引发工程造价难以实现可控化。

(三)工程造价编制客观性不足

随着当下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建筑产业面临较大的挑战,为企业获取经济效益,建筑工程实际开发过程中过度重视进度、质量。为节省工程项目成本支出,整个工程正式实施之前,此类企业并未采取相应的勘察手段,导致其工程实际状况掌握度不足,工程造价核算过程中核心依附主观经验判定,并未结合实际状况做好分析,造成工程造价与初期目标存在偏差,出现工程造价超支现象。工程造价具体执行过程中,应对整个阶段做好管控,增减概算项目时需对其进行系统性勘查后确定。

(四)受预算人员专业素质的影响

工程造价预算需交由专业人员实施,对项目各方面做好精细化评估,进而科学、合理的做好工程造价编制工作。诚然,受预算人员自身能力的影响,难以确保工程概算内容完整性、可靠性,其一经产生错误,不仅无法实现整个工程造价可控化,而且会影响整个工程自身实际质量。

三、工程造价的标准化管理措施

(一)加强工程规划设计

在工程建设之前,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工程规划设计。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图纸是工程造价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在设计图纸的过程中,设计师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如气候、地质、地形等因素)来绘制图纸。在开展工程图纸设计工作的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充分考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需要尽可能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破坏。设计师还应多准备一些图纸,通过对比分析来不断发现图纸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进一步提高图纸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另外,在设计图纸时,设计师需要制订相应的应急方案,尽可能地避免因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突发情况而影响工程进度。

(二)控制材料成本

建筑工程施工期间需大量材料,材料成本在建筑工程总造价中至少占60%,因此为保障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实际效果,应加强对施工材料用量及材料的把控。材料采购时,应动态分析市场材料价格变动情况,注意采集价格数据进行动态分析,在保障材料质量过关的基础上降低成本。材料供应商的选择应从多方面进行,需全面审查供应商材料质量、资质、信用及性价比,从材料采购方面进行造价成本控制。

除此之外,施工材料进入建筑工程施工场地前,应组织严谨严格的材料质检,将材料质量检查过程及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强化材料质量管控,防止因材料质量问题而出现返工情况。施工期间的材料取用需进行严格管理,要求相关人员按照施工进度情况按需取材,材料领取需详细记录,做好施工材料出入库管理,以此做好材料资源管控,保障工程造价控制质量。

(三)严控变更

第一,借助先进技术设备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控,定期调查现场环境状况,如地质结构等,同时注意观察当地环境气候情况,若出现恶劣天气隐患,可提前了解并予以应对。

第二,施工过程中注意总结归纳以往管理经验及教训,立足于实际,结合建筑工程实际条件预测可能会导致工程变更的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制定预警应急方案,以此避免出现较大变更,并于突发状况发生时能够快速响应,将施工造价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第三,对建筑工程变更处理流程进行优化,构建工程变更预警机制,一旦确定变更思路后,需立即发送书面报告及电子文件给建筑工程相关主体,同时不断完善变更方案,在保障工程质量的情况下尽可能压缩工程变更带来的额外成本造价。

(四)做好工程造价预结算的审核

做好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能对施工成本进行更为有效的把控。在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开始之前,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的审核流程与标准,充分掌握审核内容及其方式,确保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科学合理性。在开展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提前收集建筑工程的所有信息,如施工合同、招标文件、施工图纸等方面,在此阶段,一定要确保所获得信息的真实性与精准性。另一方面,基于建筑工程的规模、施工难易度、施工工艺难度等实际情况,选择最为可行、科学的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对施工造价成本做出有效把控。

结语

综上,工程造价控制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它会直接影响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工程造价控制涉及的环节较多,因此只有有效控制各环节的造价,才能有效控制整体的工程造价。建筑企业应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实施建筑工程 造价成本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造价成本,从而在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洪玉婉.建筑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探讨[J].城市建筑,2021(15)

[2]陈丽,赵阳.建筑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探讨[J].居舍,2020(3)

[3]刘艳.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及降低工程造价方法的思考[J].散装水泥,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