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延安精神,传播红色文化——如何发挥新媒体优势传承弘扬延安精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29
/ 2

弘扬延安精神,传播红色文化——如何发挥新媒体优势传承弘扬延安精神

白倩玉

延安新闻纪念馆

摘要: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延安精神永放光芒。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曾指出: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于滋养党员初心、淬炼党员灵魂的延安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巍峨的宝塔山不仅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十三载的延安岁月,而且成为民族危难之际引路的“灯塔”。让延安精神的时代光芒照亮中国第二个百年奋斗之路,对新媒体时代党员初心如磐、奋楫笃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延安精神

一、延安精神在新媒体的价值体现

(一)延安精神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

延安精神凝聚了中国共产党最深厚的价值追求和文化底蕴,是文化自信的红色养分。优秀的文化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的底气就是来自血脉永续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根与魂。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继承并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仁爱、诚信、正义、自立自强、刚健有为等思想观念。在延安时期成熟的革命文化,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直接源头,具有不可替代的精神引领作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培育出来的延安精神,再一次使传统文化基因复活,也进一步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亘古常新的强大生命力和感召力。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同时把传统文化的精髓升华到了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崭新境界。延安精神展示出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增强了文化自信的底气,成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发展阶段推进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之源,进而向世人展示中国文化自信的力量。

(二)延安精神是加强党自身建设的重要法宝

在延安时期培育形成的伟大延安精神,是党的性质、宗旨和作风的集中表现,是党保持旺盛生命力、赢得人心的重要支柱,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力量源泉。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奇迹般地孕育了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又在新媒体丰富和滋养了党的自身建设。中国共产党借鉴延安整风经验,加强党内自身建设,继续弘扬延安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过程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自觉做到坚定政治立场,践行根本宗旨,以延安精神校准前进方向,用延安精神净化政治生态,保持党内优良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党的优秀传统和优良作风之中蕴含着延安精神,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中,应继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延安精神,要让全体党员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胸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体党员学好“四史”教育,自觉接受红色教育,提升自我综合素养,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通过学习红色文化历史、红色革命优良传统,提升全体党员红色党性修养,锤炼全体党员崇高文化品格和勇于担当的精神,为崇高理想信念而矢志奋斗。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凝聚红色力量,既是党的使命,也是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落实从严治党的必由之路。

(三)延安精神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育人功能

理想信念不仅是一个政党永葆生命力的重要源泉,也是一个人在精神生活领域“安身立命”的根本,是激励共产党人和广大青年勇往直前、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支柱。理想信念是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之“钙”,是实现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要求。在历史发展的每一个进程中,无数个共产党人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怕牺牲,勇往直前,英勇奋斗,支撑他们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追求和政治灵魂就是在血与火的硝烟中铸就的。这种精神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也是推动革命走向胜利的精神力量。延安革命精神凝聚了中国共产党最深厚的理想信念,是“四个自信”的红色养分。历史的发展优胜劣汰,忠于革命、忠于党和国家的人,以及为革命献出宝贵生命的先烈们,将永远被人民铭记。他们这种敢于胜利、追求胜利的精神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正是因为始终具备这种追求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二、新媒体传承红色文化,弘扬延安精神的着力点

(一)打造推广延安红色文化品牌

利用建设好的新媒体平台,在平台上对红色故事与红色人物进行介绍与推广,将红色故事与红色人物打造成红色IP(知识产权),支撑红色文化品牌,强化新媒体用户对红色文化的认同。例如,可以详细包装延安红色文化资源的红色故事,制作成为更多类似网剧或微电影等形式的新媒体内容,并利用新媒体传播渠道进一步推广,扩大延安红色文化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就是要把红色资源打造成红色文化,成为党史学习、廉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以组织广大青年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学习参观、瞻仰革命先烈,充分解读延安红色文化,了解红色革命文化背后的故事,推动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从整体意识、集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思想观念出发,大力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摒弃以追求经济效益等眼前利益和地方利益为核心的本末倒置现象,杜绝红色文化资源商业化、娱乐化现象,要凸显红色基因“立德树人”这一根本宗旨,构建好红色文化传承的制度保障体系,制定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承的相关政策法规,把传承红色文化落实到社会治理中,让红色文化的传承有章可循。

(二)形成传播合力

延安红色文化的传播由于其内容的特殊性,需要通过政府牵头来整合各个领域的资源,打破不同区域、部门之间的壁垒,进而构建出复合型的延安红色文化传播体系。而复合型的延安红色文化传播体系可以联动各媒体资源,有效利用各种媒体优势,各自取长补短,形成强大的传播合力。

在新媒体时代,延安红色文化传播主体的革新与发展,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单一的新媒体传播主体很难实现延安红色文化跨区域传播,更难适应更多用户群的不同需求。媒介之间的内容竞争也存在交叉与重合的问题。在延安红色文化新媒体传播中,要注重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优化组合,整合可利用的延安红色文化内容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存;最大限度地提升延安红色文化的传播力,打破各个传播主体之间的壁垒,从而形成立体的、多方位的红色文化传播体系,增强红色文化内容对受众的冲击力。

在宣讲的过程中,要注重学校、家庭及社会三方教育主体的作用,引导师生亲身实践,把延安精神融入实践育人的主战场,充分发挥延安革命旧址、梁家河知青旧居等红色教育资源集聚的优势,加强情感培育,锤炼家国情怀,让爱家爱党爱国的情怀融入民族血液中。中国革命历史是共产党最好的营养剂,要从革命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强文化底蕴的吸引力和渗透力,重温伟大历史,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延安精神的熏染。

三、结语

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离不开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中国共产党历来运用红色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不断以理论创造新成就,以文化建设新成果,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延安精神就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和生动缩影,蕴涵着深厚的智慧资源,是坚定信念的基石。因此,要继续在延安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在更广阔的领域凝聚红色力量,为民族复兴提供深厚的精神支持和智慧滋养,奋力谱写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彩篇章。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9.

[2]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002).

[3] 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34.

[4]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