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加强农村供水管理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探究如何加强农村供水管理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席,伟

阜南县水利局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站

摘要:农村供水工程非常重要,会直接关系到农民的人身健康和生活质量。农村供水管理应该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适合不同地域农村的管理方式,提高供水管理水平,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因此,本文提出了可行的饮水安全保障措施。

关键词:农村;供水管理;饮水安全;保障措施

引言

在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正逐渐改变以往单一发展经济的工作模式,转为实施环保战略,但是以往经济模式遗留的问题却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所以工厂废水等问题在我国部分地区仍然存在,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降低水体整体质量。对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会对当地水体和土质造成不小的污染。我国大多数农村居民均饮用地下浅层水,一旦水源遭到污染,将会对饮用者的健康造成不小的伤害,引发饮水安全方面的问题。当下优化农村供水管理方式,解决水源污染的问题,确保农民饮用水能达到安全标准,完成安全饮水的管理任务任重道远。

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发展现状

1.1农村居民没有强烈的安全饮水意识

虽然我国农村经济状况普遍有所提升,但部分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村居民没有强烈的安全饮水意识,片面认为所谓的安全饮水就是地下井水,再加上部分农村经济条件欠佳,远远达不到饮用水水源标准,导致饮水工程所设计的供水量与实际农村供水量严重不符。虽然在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因农村居民缺乏安全饮水意识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许多安全饮水设备搁置,不仅没有解决饮水问题,还造成了国家资金的严重浪费。

1.2管理模式不统一,整体管理水平不高

目前,根据工程形式划分,我国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多达五类,工程形式不同对应的管理模式各有差异。比如,引泉工程和高位水池工程因施工区域基本在山区或丘陵区域,主要的管理模式为粗放型或村集体管理、承包管理等;定时供水工程及变频恒压工程类型因施工建设区域主要在山前平原或农村较分散区域,主要管理模式为村集体或承包管理;而联村集中供水类型因施工区域为平原人口较密集区域,一般以集中管理为主要管理模式。经实践证明,上述几种管理模式除集中管理运行良好外,其他管理模式弊端较多,难以实现可持续运行,导致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整体水平不高。

1.3水源污染较严重

国家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非常关注水资源建设工作,但是受到各类因素的干扰,很多农民没有按照国家标准设置水点,而是根据自身用水需求随意设置,安置的打手压机井与国家规定和要求不符。我国农村地区的周边环境较差,部分水点与垃圾堆、厕所的位置比较近,可能会污染水体,引发饮水安全问题。在农村经济发展期间会产生很多垃圾,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等如果没有进行合理处置,会从土壤转移到附近的河流中,污染农村水源,不仅会对当地村民健康造成威胁,还会制约当地经济建设和发展。

2.农村饮水安全的措施

2.1拟定科学合理的饮水工程方案

提升农村安全用水的发展质量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饮水工程方案。工程方案设计人员在规划农村饮水工程项目时,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城乡一体、统筹兼顾全面规划”的原则。若想有效解决当下农村安全饮水建设管理问题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饮水安全作为设计方案的出发点,借助高起点的规划方案,提高安全用水建设工程的标准,以此加快工程建设的速度,确保安全用水工程的作用发挥;“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推动乡村地区快速发展的核心理念,也是实施水质水源管理、提高安全用水工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主要方式。在践行这一发展理念时,方案设计人员应积极利用现下城区的供水水源,向附近乡村开展安全供水工作,确保乡村地区的水质安全,主动切断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分界线,确保乡村地区饮水水质标准与城市水质标准相吻合。开展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的安全用水管理方式的第一步便是优先治理水污染过重、水质不达标的乡村水源,重点关注经济落后、群众安全饮水意识淡薄的乡村,依循由重到轻、循序渐进的工程建设方案,全面提升乡村安全饮水工程推行的效率。

2.2开展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工作

我国很多农村的供水工程建设迟缓,导致农民饮水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对于交通基础薄弱、人口稀少、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开展供水工程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最大程度地解决乡村居民饮水难的问题。对于人口稠密、交通发达、经济发展快的地区,可以选择集中供水的方式推进工程建设工作。在因地制宜的原则下,选择工程建设模式,可以解决村民饮水难的问题。干旱地区缺水严重,推进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工作,在缺水问题处理方面拥有良好的效果。供水管理工作也尤为重要。为了能持续运营供水工程,应该建立长效机制,按照不同的供水工程选择针对性管理手段。比如,微型集雨工程可以选择农户自建自用的体制,合理利用国家补助资金,满足农户自建费用的花销;对于大型集中供水工程,可以为其设置专管机构,合理设计收费标准,满足工程运行对资金的需要。

2.3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

推进农村供水管理工作时,应该围绕村民饮水安全设置科学的方案,规划布局内容,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工作。在乡村供水工作阶段,应该加大外部力量,按照供水方面的需要,改变原有的供水范围,从宏观角度出发重新布局,确定流域和行政区划的界限,合理谋划,将城乡集中供水作为核心,提高供水工作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在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方面,政府应该高度关注集中供水方面的工作,投入足量的资金保障工程可以按照规划方向推进工作。新建设的供水工程可以设置新型设备,改变以往不合理的管道架设方式,提高饮用水供水管道的整体质量,防止供水中途因管道质量问题,降低水体质量。在大规模集中供水工程运行阶段,应该确定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重点,在因地制宜的原则下选择供水工程建设方式。比如,对于位于丘陵、盆地等地区的农村,应适当调整供水规模,整合供水资源,实现统一管理的目标。

2.4健全完善工程管护机制

针对工程管护机制不完善和内容陈旧的情况,应多角度优化改进。一是优化管理机制。依托于实际情况推行“水管所+村+社+农户”联合管控模式。在地方政府主导下可以设立多个管理站,协调农村饮水工程相关管理单位之间的关系,促进各项工作有序落实。二是推行阶梯式管理模式。依托实际情况,强化政府、企业以及个人相关主体联系,形成合理的分级管理机制。遵循技术标准和工作要求,细化各部门管理权限、内容,为后续农村饮水工程管护工作有序落实提供坚实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向村民提供放心、安全的水,应该大力关注农村供水管理方面的工作,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落实管控工作,在加强农村水源地管理力度、农村供水实施法制化管理、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开展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工作等措施下,提高农村饮用水的质量。当下农村饮水安全方面的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按照规定要求跟进供水管理方面的工作,不断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处理工艺的研发力度,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文翠玲.加强农村供水管理保障农村用水安全[J].智慧农业导刊,2021,1(22):114-116.

[2]白占峰.探究如何加强农村供水管理保障农村饮水安全[J].新农业,2022(17):70-71.

[3]宋先锋.加强农村供水管理的对策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07):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