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蛾发生危害特点及综合防控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美国白蛾发生危害特点及综合防控措施

田凤玲  ,任发学  ,孙哲

山东中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  276300

摘要:美国白蛾的繁殖速度加快,使得其危害性随之增加,传播范围十分广泛,加大防治难度。因此,我国应提升各个地区之间的合作程度,建立相对完善的防控机制,提升美国白蛾危害性的宣传力度,强化人们的防控意识,为防控措施的落实创建适宜环境。本文从美国白蛾危害特征方面着手,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以期实现对美国白蛾的有效抑制。

关键词:美国白蛾;危害;特点;防控;措施

引言

在林业与农业发展过程中,若存在美国白蛾,受其快速繁殖的影响,会对二者发展造成一定威胁,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平衡性建设。因此,我国应对美国白蛾进行深入研究,明确其危害性,并结合植物特征与环境特点等因素,对相应的防控措施进行调整,有效遏制美国白蛾的传播范围,对生态系统进行维护,提升城市绿化水平,保障农业的健康发展。

一、美国白蛾危害性所呈现的特征

(一)食量相对较大,危害类型较多

在美国白蛾生长过程中,其食用的植物类型相对较多,如桑树、柳树、玉米与大豆等,不仅包含生态环境中的树木,而且涵盖我国的农作物,其食量相对较大,对此类植物与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同时,不利于农业发展速率的提升。若美国白蛾将自身的卵产于农作物之上,受其繁殖速率的影响,会形成大面积虫害,危及农作物的生产,进而影响农业产量[1]。除此之外,幼虫期的白蛾危害性较大,呈现一定的暴食性特征,所需食用的树叶等较多,若未对其进行遏制,会使得生态环境出现失衡性现象,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传播范围较广,危害力度较大

美国白蛾在繁殖能力具有显著优势,其产卵量相对较多,甚至可能高达数千以上,如1500粒,使得白蛾的环境破坏力度随之增加。一般来说,幼虫期的白蛾会以群居的模式进行生活,若其破网而出,会对整棵植物进行破坏,使得植物叶片呈现残缺或是光秃的现象,不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降低树木的抗逆能力,可能使得植物出现死亡现象。当前,在交通行业发展愈加迅速的背景下,交通工具类型持续增加,为美国白蛾的传播提供一定契机,增加其传播距离,提升其传播范围,提高美国白蛾的危害力度。因此,我国在制定美国白蛾防控措施时,应从交通行业发展着手,灵活运用相应的药剂,对美国白蛾进行驱离处理,并对运输的物品等进行细致检查,及时剔除其中存在的卵虫等,对美国白蛾的传播范围加以遏制[2]

(三)适应性较强,影响居民生产与生活

美国白蛾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不高,适应性较强,不仅可在低温环境中存活,而且可在高温环境中生存,加之其繁殖能力较强,若未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控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使得生态系统出现失衡性现象,危及植物的生长,不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落实。与此同时,美国白蛾还可在相对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如臭水坑等,在对人们生产活动等造成一定威胁的同时,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制约农业等的发展,阻碍我国发展速率的提高。

二、美国白蛾的预防与整治措施

(一)预防措施

1、加大防治工作宣传力度

美国白蛾防治工作所涉及的时间较长,任务相对艰巨,应充分调动群众的参与性,构建全员防治体系,提升美国白蛾防治水平,降低白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提升林业与农业等部门的合作性,拓宽宣传渠道,如电视、微信与网络平台等,深化群众对美国白蛾的了解,提升群众对美国白蛾识别技术的掌握程度,让群众对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具有清晰认知,提升群众的主动性,使得白蛾防治呈现良好效果。

2、对美国白蛾防治机制加以完善

在美国白蛾防治过程中,相应机制的完善性建设,有助于防治工作的有序推进。林业与农业等部门应对自身职能具有清晰认知,提高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频率,做好技术指导工作,对美国白蛾的防治情况加以监测,并在此基础上,对原有的防治措施进行调整,保证防治措施的高度针对性,提升防治水平,构建联合作战机制,以免美国白蛾灾害的进一步扩大,推动灾害治理目标的实现。

(二)整治措施

1、物理防控机制

(1)对网幕进行剪除处理

一般来说,网幕期的美国白蛾极易被发现,若人们在日常生产与活动中发现相应的网幕,应借助相应的工具,如高枝剪等,对网幕进行剪除处理。在剪除过程中,应注重对网幕的维护,以免网幕被破坏,使得幼虫从网幕中掉落,进而危及植物等的生存。在剪除工作结束后,应就近挖掘较深的沟壑,对其进行深埋处理,或是以焚烧的模式对其进行处理,促进美国白蛾数量的减少。

(2)对蛹进行处理

一般来说,美国白蛾存在一定的越冬习性,会将卵产在树干老皮缝隙与柴草垃圾堆等位置处,提升卵的成活率。在此期间,人们可深化对美国白蛾特性的了解,并对蛹进行挖出处理,以集中的方式对其进行消灭。另外,在幼虫化蛹前期,可在树干适宜位置处绑定相应的草把,引诱幼虫集中于其上进行化蛹,若发现幼虫化蛹结束,应对草把进行解除处理,便以集中的方式进行销毁,提升蛹处理水平,减少白蛾数量,推动美国白蛾防治目标的实现。

(3)应用太阳能杀虫灯

在美国白蛾防治过程中,为提升能源利用率,实现相应的杀虫目标,应在存在白蛾灾害的地区进行太阳能杀虫灯的安装,保证该杀虫灯数量的适宜性,并将其挂在没有高大遮挡物的位置处,对美国白蛾的趋光特性加以利用,对白蛾进行诱杀处理,提升白蛾处理水平,构建集中处理机制,促进其产卵量的减少,推动美国白蛾消灭目标的实现。

2、生物防治机制

(1)使用生物农药

若使用生物农药对美国白蛾进行防治,应以年龄阶段为依据,选取适宜的药剂,如白僵菌可湿性粉剂或苏云金杆菌等,并将其制成一定倍数的溶液,将其喷施于叶面处,提升美国白蛾防治效果。除此之外,可对应用性信息素加以利用,对雌雄虫的交配过程进行干扰,减少产卵量,使得美国白蛾的后代基数相对较少。

(2)培养白蛾天敌

在自然界发展过程中,任何动植物的生长会遵循相生相克原则,存在一定的天敌,保证生态系统的平衡性[4]。我国在对美国白蛾进行整治时,应探寻白蛾的天敌,即周氏啮小蜂,提升周氏啮小蜂的培养水平,并将其投放到易产生美国白蛾灾害的地区,实现以虫治虫的目标,提升生物防治水平。周氏啮小蜂的应用,在美国白蛾防治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加之其飞翔能力较强,个体相对较小,可提升美国白蛾生物管控水平,保障防治工作的全面性。与此同时,人们应对周氏啮小蜂的数量加以控制,以免为生态系统运行带来新灾害,在提升美国白蛾防治成效的同时,对生态系统的平衡性进行维护。

结束语

受美国白蛾生存特征的影响,其为生态环境带来的威胁较大,危害性较高,降低植物的存活能力,在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的同时,制约农业发展速率的提升。我国应对美国白蛾予以高度重视,结合其危害性特征,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加大美国白蛾防治工作宣传力度,提升人们的防治意识,构建全员参与体系,提升生物防治水平,实现美国白蛾有效遏制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伟,潘晓庆,于普浩.高邮市美国白蛾调查及综合防治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22,(23):110-111+118.

[2]祝军.美国白蛾现代化监测技术应用价值评估[J]. 吉林林业科技,2022,51(06):47-48.

[3]王永兰.美国白蛾在意杨上的危害及综合防治措施浅析[J]. 农业灾害研究,2022,12(09):1-3.

[4]李伟伟,邢浩春,卜宏钰,严金娥,韩红英,赵耀新,李志辉.3种生物农药防治美国白蛾的效果[J]. 林业科技通讯,2022,(07):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