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水务行业发展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9
/ 2

智慧水务行业发展浅析

邱煜雯

(中国电建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

摘要:为推动水务及环保行业高质量发展,水资源利用于保护已逐渐从传统的开源节流、减少浪费、防治污染等方面的全球共识,逐渐深化为如何向“双碳”经济过渡的问题。数据分析应用在水务行业的渗透与发展,带来传统水务工作向“智慧”转型的开端,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下,水务信息技术对行业的影响日趋显著,利用智能传感技术手段提升城市水系统管理水平备受关注与重视。本文基于国内外智慧水务的发展现状及瓶颈问题进行分析,为水务行业的智慧化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慧水务  数据分析 复合型人才

一、智慧水务发展背景

水资源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是全球经济发展所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不断深化,水资源贫乏及频发的系列水安全问题日渐成为制约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由此引发的水环境污染、水生态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且直接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智慧水务作为智慧城市的衍生概念及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为依托,很多国家融合计算机辅助和业务技术支持,相继开展了智慧水务的建设实践。美国IBM公司为哥伦比亚水务局创建了一套监督系统,实现水务基础设施的率先维护;西班牙马德里的智慧城市灌溉系统利用智能灌溉使公园管理者更好地管理灌溉;以色列、美国、澳大利亚及韩国推行的智能水网可精密感知水网状态,集成感知、通信、控制及调度系统,通过智能化的水资源管理平台优化配置水资源,解决了区域水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实现多水源高效利用。

近几年,我国从水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品质提升等多角度出发综合考虑,也进入了智慧水务建设的高速发展阶段。伴随着昆明市智慧水务项目、龙岗区智慧水务建设工程及深圳河湾支流运维管养等一系列优秀智慧创意项目的启动与完成,使得涉水大数据分析技术及其与专业模型相结合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技术突破与实际应用经验。预示着智慧水务建设通过集成物联感知采集数据,在智慧水务平台规划设计、数据可视化、水文预报、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联合运行调度、水动力水质模拟分析等等综合技术相结合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突破与实际应用经验,为城市生活提供了另一种别样可能

二、智慧水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从智慧水务国际发展现状中不难看出,当前已开展的慧水务建设大多集中于水资源的检测与调度、城市供水、水污染治理以及水生态保护等单一业务系统的智能化升级,为具体的水问题提供业务系统层级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在进一步的发展中其主要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顶层设计与规划不足,难于统筹一体化实施。智慧水务的建设并不是单一孤立的,囊括了城市给排水、防洪、雨洪资源化利用、城市水系治理等诸多方面,往往涉及水利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渔业部及自然资源部等多头管理问题,存在城乡、部门及专业分割的现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1]。面对后疫情时代更加复杂严峻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如何运用和把握数字化转型背景,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化监测和决策系统,优化面向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智慧水务,是全球领域内水务智慧化发展道路上亟待解决的纲领性战略问题[2]

2.“数据孤岛”现象严重。水务工程受人文、自然、社会及经济等多重因素影响,智慧水务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全行业的大数据收集与一体化管理,并对具体对象的大数据进行统筹管理和多维度综合分析,智慧水务目前存在尚无整体规划和统一的建设标准,不同地区和细化专业领域的智慧化建设流程各异、设备硬件和软件兼容性差、数据共享能力不足等问题。

3.智慧化决策系统薄弱。随着传感监测设备的普及与应用,智慧水务逐步实现智慧感知设备基础,所获取的大量实时数据实际还普遍停留在运行数据实时监测的功能阶段,缺乏智慧平台决策的问题日益凸显,不能将各监测系统集合成为整体,实现所有资源的集中管理,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与智慧决策的深度融合,达到水务智慧运作和科学管理的目的。

四、发展建议

1.统一智慧水务发展目标,加强智慧水务综合规划。智慧水务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在现有的信息与专业基础上,充分利用实践经验,循序渐进推动智慧水务建设的走深进程。为实现智慧水务的进一步快速发展,改变过去各涉水部门各自为营,硬件、软件市场标准不统一等瓶颈现状,离不开统一的智慧水务的发展目标、综合规划和相关保障措施。通过统筹安排建设任务,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最大最优化利用与保护,在不同职能部门间形成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将城市供水、污水处理、河网水系及全生态环境等相结合,将智慧化贯穿到城市水循环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全过程,将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的全流程一体化,才能实现真正的信息互联及智慧决策。

2.强化水务系统信息化的基础建设,为城市智慧水务建设统一标准体系筑牢基础。基础工作的加强无疑是发展前行的有效路径,理性结合水务智慧化需求,

扎实完善网络系统、水务基础设施智慧感知监测系统,扩大基础数据的自动化采集覆盖面,为构建集地理信息数据、监测数据、业务数据于一体的水务数据中心提供物质条件,明确外部信息共享的交换机制,为区域间形成统一的智慧化标准、建设内容及数据接口等筑牢基础。将理论、工具与技术综合运用,才能在实时检测、动态模拟综合评估基础上,为城市的规划和发展提供城市水承载力评估、防灾抗旱及绿色发展等方面的数据与理论支撑。

3.加大智慧水务领域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储备。智慧水务作为水务行业的新兴发展方向,其典型的多领域交叉特性要求相关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信息计算、处理及传统水务专业的复合知识储备,对于人才综合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既要满足现阶段智慧化发展过程中的系统的不断更新迭代需求,又要逐步实现未来复杂的信息化跨平台整合目标。如何吸引更多的优秀技术人才、培养优质复合型技术人员和打造专业技术团队,是智慧水务行业发展的必备条件。因此要通过院校、企业及行业多渠道进行人才培养、引进和储备,加大对行业人才的吸引力,形成复合人才培养机制,从而改善现有的人才构成结构,为智慧水务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1]《浅析“智慧水务”建设》

[2]《2019-2020年国外智慧水务建设现状分析》https://wenku.baidu.com/view/60fc0e1754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89.html?_wkts_=1669481327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