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患者护理中肢体语言沟通+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3

儿童患者护理中肢体语言沟通+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

林云珊

福建省石狮市医院 儿科 362700

【摘要】目的:分析儿童患者护理中肢体语言沟通+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96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例)、观察组(n=48例),对照组采用肢体语言沟通模式护理,观察组另外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依从性、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观察组依从性为97.92%,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②观察组满意度为97.92%,高于对照组81.25%(P<0.05);③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低于对照组18.75%(P<0.05)。结论:对于儿童患者而言,肢体语言沟通联合个性化护理干预能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关键词】:儿童;护理;肢体语言沟通;个性化护理

儿科作为全面研究小儿时期身心发育、保健以及疾病防治的综合医学科学,工作较为繁琐,且由于护理对象的特殊性提高了护理风险。另外由于小儿抵御疾病的能力相对较弱,易受多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引发疾病,且很难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导致患儿的配合度较低,给临床工作造成了一定困难[1-2]。若对患儿实施一定的护理措施,来提高其配合度,从而促使患儿早日康复,但传统护理模式已不能满足临床需求。肢体语言沟通是通过目光、表情、手势语等身体运动以及身体姿势、空间距离等来实现沟通;个性化护理是根据患儿的病情实际、恢复需要,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内容。本研究认为儿童患者护理中肢体语言沟通结合个性化护理干预能提高护理效果,为了证实这一观点选取了本院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96例患儿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96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例)、观察组(n=48例),对照组男童26例,女童22例;年龄3-11岁,平均(7.25±1.69)岁。观察组男童25例,女童23例;年龄3-12岁,平均(7.66±1.5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

1.2入选和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①无传染性疾病者;②患儿家属知晓研究内容者;③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儿情绪表达能力异常者;②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3方法

对照组采用肢体语言沟通模式,(1)护理人员需要保持温和的态度,动作轻柔,利用手势和面部等多种肢体语言和患儿进行沟通,通过眼神、动作传递信息,微笑面对患儿。(2)护理人员需充分了解患儿所表达的感受和想法,注意语言亲切、态度温和,不时地点头对患儿表示肯定,引导患儿表达自己的想法。(3)通过抚摸、拍背等形式引导患儿身体放松,消除其不良情绪。若患儿对治疗期间的各种仪器产生恐惧感,可轻柔抚摸患儿头部,缓缓握住患儿的手部,让患儿感受到支持与关怀。

观察组另外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1)充分了解患儿疾病实际情况与特点,和患儿家属进行沟通,向其讲述和疾病有关的知识以及治疗方式等,若患儿家属存在疑惑需及时解答。(2)全面检测患儿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若发生异常及时告知医师进行合理的处理。(3)保证患儿病房环境的干净清洁与空气流通,调控病房内的湿度、温度,对病房进行定期消毒及除菌处理。(4)告知患儿及其家属禁止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充足的水分,若患儿不能自主进食,可嘱医嘱予补液,保证患儿摄入足够的水分和营养。(5)指导患儿进行合理用药,向患儿家属讲述药物的用法用量、禁忌症等,对患儿用药后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6)引导患儿在儿童活动区活动,在六一儿童节时组织小丑为患儿发放礼物、布置卡通玩偶。

1.4观察指标

(1)依从性:完全依从:患儿未表现出任何抵抗感,积极配合打针、吃药等相关治疗措施;部分依从:患儿有轻微抵抗感,虽然会排斥某些治疗方式,但仍然在护理人员劝说下配合治疗;不依从:患儿对打针、吃药等保持抵抗态度。

(2)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量表进行评价,由家属辅助填写,主要调查服务态度、技能操作等,总分100分,满意:≥90分,基本满意:60-89分,不满意:<60分。

(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患儿局部感染、发热、静脉炎等症状发生情况。

1.5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22.0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对比行x2检验,计量表示方法为(x_±s),组间对比行t检验,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依从性为97.92%,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见表1。

表1 两组依从性比较[n(%)]

组别

例数

完全依从

部分依从

不依从

依从率

观察组

48

24(50.00%)

23(47.92%)

1(2.08%)

47(97.92%)

对照组

48

19(39.58%)

21(43.75%)

8(16.67%)

40(83.33%)

x2

4.414

P

0.036

2.2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为97.92%,高于对照组81.25%(P<0.05),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48

27(56.25%)

20(41.67%)

1(2.08%)

47(97.92)

对照组

48

20(41.67%)

19(39.58%)

9(18.75%)

39(81.25)

x2

5.470

P

0.008

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低于对照组18.75%(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

局部感染

发热

静脉炎

总发生率

观察组

48

1(2.08%)

1(2.08%)

0(0.00%)

2(4.17)

对照组

48

4(8.33%)

3(6.25%)

2(4.17%)

9(18.75)

x2

5.031

P

0.025

3讨论

儿科患儿年龄相对较小,生理心理均处于发育阶段,这个阶段发生疾病易对患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患儿入院后接触最多的除了临床医师以外就是责任护士,因此护理人员对患儿的心理健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所以护理人员需要为患儿提供良好的护理,以提高患儿的配合度,促使其早日康复[3-4]。现阶段常规的儿科护理侧重于技术层面操作,忽略了和患儿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影响了护理效果。肢体语言沟通是一种儿科新兴的护理模式,注重利用肢体语言和患儿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通过微笑等面部表情,降低患儿的防备心,并在护理过程中沟通过观察患儿神态、动作等判断其心理变化,根据患儿心理变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患儿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增强其依从性,顺利完成护理工作[5-6]。但若单独使用肢体语言沟通很难同时满足患儿提出的具体要求,限制了护理效果。

本研究中,观察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肢体语言沟通+个性化护理干预在提高患儿依从性方面效果更好。韩新球[7]等学者的研究中也提出了肢体语言沟通联合个性化护理可增强患儿依从性的观点,与本研究观点相似。肢体语言沟通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保持温和的态度,通过肢体语言来和患儿建立良好的关系,引导患儿讲述内心真实的想法,让患儿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减少治疗及护理排斥。而个性化护理中,全面监测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并对其用药及饮食进行指导,有助于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减轻患儿的临床症状,建立患儿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可进一步提高患儿的依从性[8-9]

表2中,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两种护理方式联合可增强患儿的满意度。在肢体语言沟通中通过拍背、安抚降低患儿的不良情绪,并抚摸患儿的头部,让患儿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与重视。而在个性化护理中保持病房的干净整洁、控制病房的温度、湿度,让患儿处于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中,有助于降低患儿的紧张、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引导患儿在儿童活动区活动,在六一儿童节时组织小丑为患儿发放礼物、布置卡通玩偶,让患儿接触到新鲜事物,转移其注意力,最大程度满足其要求,因此肢体语言沟通+个性化护理干预可增强满意度。另外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两种护理方式联合使用,有助于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个性化护理中对患儿的饮食及用药进行干预,增强患儿的免疫功能,并对病房进行定期消毒及除菌处理,减少患儿接触病原菌的几率,与肢体语言沟通相结合,能降低局部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肢体语言沟通+个性化护理干预对于儿童患儿效果理想,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孙贝贝,葛思亲,文建国,等.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儿童功能性便秘生物反馈治疗效果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32):2528-2534.

[2]胡晓莉,王彦利,杨波. 肢体语言沟通辅助阶梯式护理干预在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中的应用[J]. 山西医药杂志,2022,51(9):1055-1057.

[3]张运梅,肖坤茂,黄咏欣,等. 基于行为诱导法的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儿童口腔治疗配合度的影响[J]. 海南医学,2022,33(1):130-133.

[4]张笑笑,梁建丽,吴碎秋. 个性化心理干预对儿童静脉输液疼痛感知和依从性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2022,37(5):826-828.

[5]黄仕梅. 小儿护理中联合采用肢体语言沟通与个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J]. 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4):1910-1912.

[6]王宇,王鹏,孟欢欢. 基于CICARE沟通模式的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14):1906-1909.

[7]韩新球,胡亚辉,全露. 肢体语言沟通结合个性化护理在儿童护理工作中的实施效果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2022,51(13):1538-1540.

[8]陈锐,高朝燕,张伟利. 个性化护理在儿童肠道准备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22,36(8):1493-1495.

[9]裴亚,杨朝辉,王双,等. 个性化综合干预对早产儿喂养困难疗效观察[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1,29(5):560-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