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崔静

单位:榆林市第一医院  719000

摘要:目的:探究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内收治的74例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抽样原则平均分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和PICC置管(研究组),比较护理效果。结果:比较护理满意度得出,对照组相对较差,研究组相对更优,P<0.05。结论:在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可以通过运用此项护理措施有效缓解在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感,进一步提升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PICC;肿瘤护理;临床应用

在临床治疗中,肿瘤疾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使得患者在接受各项治疗措施时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而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通过实施科学的护理措施,可以进一步提升患者在接受治疗时的生活品质[1]。PICC置管在实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运用范围相对较广,在肿瘤疾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有着较高的评价。对此,我院则展开了相应的实验,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近两年内收治的74例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抽样原则平均分组,37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其余患者则作为研究组实施PICC置管的护理措施。参与患者平均年龄为(36.2±2.5),男性38例,女性36例,比对其他各项基本资料不存在明显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的静脉实施注射,并在合适的时间为患者开展心理干预工作,以此缓解患者在治疗阶段的心理情绪。

研究组:护理人员应当为患者各个重要区域的静脉实施穿刺处理,在实施穿刺工作时需要尽量选择相对较粗的静脉,进一步降低出现穿刺失误的概率,详细测量患者身体双臂两侧区域需要实施插管的距离:护理人员应当将患者上肢手臂实施向外部区域的伸展活动,从预计穿刺区域开展,沿着患者的身体静脉实际的走向直至患者腋下区域,完成此项工作后再经过患者右胸区域的锁关节部位,最后再抵达第三肋的间隙区域[2]。针对患者需要穿刺的区域科学的实施消毒处理措施,并运用合理的清洗措施仔细地对导管实施清洗处理,并对导管实施合理的修剪处理。运用相关工具实施穿刺处理,在完成进针后需要及时实施该工具的送入处理,完成此项工作后需要及时撤出穿刺针。通过对患者实施插管鞘处理将需要插入的导管送至合理的静脉区域,之后再对导丝和鞘实施处理,各项连接设备需要实施科学的消毒处理措施,并将其做好固定处理。在完成各项插管工作之后,护理人员需要确保导管能够保持良好的流通性,如果患者的导管发生严重的堵塞现象会对患者自身生命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护理人员应当依据我院的相关标准为患者实施科学的注射处理,护理人员在实际开展各项操作时还需要确保患者的肝素帽能够得到稳定,坚持实施正压脉冲的操作处理,并为患者规划一段时间实施封管处理,进而有效避免患者官腔内出现返血的现象[3]

1.3观察指标

通过培训专业人员负责对此次实验数据展开科学的分析,患者需要运用专业满意度调查表对此次护理工作展开评分,护理人员再将所有数据进行收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使用%表示,x²校验,以P<0.05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运用科学的分析措施比对护理满意度得出,研究组相对更优,对照组相对较差,P<0.05。见表1。

表1 比较护理有效率(%)

组名

例数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总满意度

对照组

37

16(43.20)

15(40.6)

6(16.20)

31(83.8)

研究组

37

25(67.50)

11(29.80)

1(2.70)

36(97.30)

注:P<0.05

3.讨论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生活、工作等多方面的压力明显增大,患上肿瘤疾病的概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势,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在为患者开展护理工作时,应当运用更科学的护理模式,以此进一步缓解患者在治疗阶段的疼痛程度,从而促使患者提升对各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4]。在将不同的护理措施运用于临床中可以发现,以往的常规护理措施由于各项护理工作模式过于单一,使得护理满意度无法得到理想的提升效果,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治疗效果,导致患者的治疗时间、康复情况受到影响,进一步提升患者在治疗时的经济消耗程度[5]。而PICC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仅能够进一步缓解患者在接受治疗时的各项疼痛感,降低在实施各项治疗措施时对血管的伤害,且在实际开展护理工作时对于患者各项并发症的护理工作更为简单,可以充分满足大部分肿瘤患者的各项需求,因此,将此项护理措施运用于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具有较高的价值。PICC在现阶段的运用前景相对较广,再加上对患者各项并发症处理相对简单,因此,在实施广泛运用后可以为所有患者实施更优质的护理服务。通过对研究结果展开分析可以发现,研究组各项评分相对更高,对照组相对较差,P<0.05。由此可以发现,通过对肿瘤患者运用PICC护理措施之后,进一步提升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医护人员各项治疗措施的认可度。

综上所述,在为肿瘤患者实施护理工作时,通过合理地运用PICC护理措施能够进一步降低患者对各项治疗措施的疼痛感,帮助患者改善对各项护理工作的看法,有效缓解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时的压力,同时此项护理措施的运用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可以进一步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婷婷.静疗小组在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21,34(06):82+79.

[2]陆依琳.输液室护理干预应用在肿瘤患者PICC输液穿刺部位皮肤损伤的效果[J].中外医疗,2021,40(31):151-154.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21.31.151.

[3]胡耀华.规范化癌痛护理措施在肿瘤内科癌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名医,2021(19):114-115.

[4]王程程.营养饮食干预与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应用在肿瘤患者中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2021,13(18):67+69.

[5]舒菡艺,陈淑霞,高红燕,毛剑婷.小组合作制激励法在肿瘤介入治疗护理带教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21,19(08):761-763.DOI:10.13558/j.cnki.issn1672-3686.2021.008.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