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想象配合穴位按摩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运动想象配合穴位按摩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

熊思敏

眉山市人民医院 四川省眉山市620010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运动想象配合穴位按摩护理方法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0月~2022年9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使用随机抽签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应用运动想象疗法配合穴位按摩护理措施。评估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能力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运功功能评分与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运动想象配合穴位按摩的护理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促进患者生活能力的恢复,进而优化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地推广和普及。

【关键词】运动想象配合穴位按摩;脑卒中偏瘫;运动功能

脑卒中引发的偏瘫容易给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造成不利影响,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他们瘫痪肢体功能的恢复。本次研究主要探讨的是运动想象配合穴位按摩护理方式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具体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10月~2022年9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使用随机抽签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为59~79岁,平均年龄为(64.18±2.75)岁,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为58~79岁,平均年龄为(65.28±2.46)岁,应用运动想象疗法配合穴位按摩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其中包含着正确指导用药,定时监测患者体征,给予患者基础护理等等。

观察组应用运用想象配合穴位按摩的护理措施。患者住院期间,需要由专门的护理人员实施护理,并且给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培训教育工作,为患者出院后的护理工作做好准备[1]。首先,引导患者调整合适的肢体功能位,防止上肢屈曲和足下垂内翻等等,下肢的伸展需要使用足板固定住足位,避免足下垂。其次,定时变换体位,平卧位和侧卧位相互交替,等待1小时或2小时后翻身一次,避免患侧肢体受到压迫。第三,开展训练活动锻炼患者的生活能力,比如让患者自己穿脱衣服、进餐、如厕等等,每天训练3~5次。第四,配合穴位按摩。每日按摩3次,时间设置在8:30、15:00、18:00,每次的按摩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15次为一个疗程,实施三个疗程后评估疗效。按摩手法为滚法、按法、揉法和拿法等等。对于上肢的按摩和功能训练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指导患者仰卧位,用手指拿捏或揉按患者患侧的上肢肌肉以及穴位,护理人员站在患者的患侧,右手与患者右手相交叉,用拇指揉按患者的合谷穴,食指按内关穴,另一只手的拇指按曲池穴,食指按少海穴。将患者的肘关节托住,两手将患者的上肢托起,按照顺序进行肩关节外展、内收、外旋、内旋等动作,每个动作重复20~30次。下肢的按摩及功能训练方式为:指导患者仰卧,护理人员的拇指和食指分别按揉患者瘫痪下肢的双膝眼穴,另一只手的食指则按压患者的足三里,拇指按压昆仑穴,然后按照顺序揉按患者的血海、梁邱、阳陵泉等穴位。用滚动的手法从患者的大腿根沿着四头肌向下经过膝关节、小腿外侧到足背位置,重复5~8次,配合下肢关节的被动运动,双手抬起患者的瘫痪下肢,让髋关节重复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动作,用手掌握住患者的小腿,食指和中指按揉患者的承山穴,用力让患者屈膝和屈髋,让踝关节得到充分地活动[2]。最后还要配合运动想象疗法,指导患者仰卧在床上,先进行15分钟的放松运动,然后给患者设置一个任务,让患者进行间断性运动想象,设想运动环境,尝试使想象中的动作更加生动形象,让患者全身心投入,坚持30分钟左右后结束,然后引导患者进行10分钟的放松训练,整个过程控制在45分钟左右,每周要训练5天,每天3次。

1.3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能力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0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行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来表示,行x2检验,当P小于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评分的比较(±s)

组别

n

运动功能

生活能力

观察组

40

72.38±6.92

78.21±6.37

对照组

40

50.26±5.12

52.33±5.05

t

16.252

20.135

P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x2,%)

组别

n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观察组

40

17

20

3

92.50%

对照组

40

11

15

13

67.50%

x2

0.012

P

0.005

3 讨论

脑卒中是中老年群体中比较高发的一种疾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容易导致患者瘫痪和残疾,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能力,进而严重危害到患者的身心健康。中医认为导致脑卒中偏瘫的根本原因是淤血,因此治疗需要围绕着活血化瘀为主,穴位按摩有利于疏通经络,活血理气,进而促进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的改善[3]。运动想象疗法能够给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储存运动计划,进而带给患者肢体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善患者的脑血流,减轻神经损伤,加快康复进程[4]。本次实践研究显示,应用运动想象联合穴位按摩护理方法的观察组患者,其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应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患者,且收获了良好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运动想象联合穴位按摩的护理措施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发挥着显著的应用价值,值得继续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1]卢金平. 中医针灸结合穴位按摩对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2,37(4):185-186.

[2]张凤艳. 针刺、穴位按摩联合低频肌肉电刺激仪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2,35(3):511-513.

[3]庄惠玲,许秋月,林丽云,王艳芳. 穴位按摩配合中药热奄包疗法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血流动力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18):3913-3917.

[4]张玲玲,张羽. 综合康复训练联合穴位按摩干预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观察[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10):194-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