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计政策的变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2

论会计政策的变更

赵筠怡 ,郑丹丹指导老师

摘要:随着社会的小断发展,我国也在建立相应的现代企业制度,其中就包括给予企业较大的财务会计政策变更权。财务政策选择主要指的是,企业管理者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选择一项价位具体的原则对其进行处理,属于企业内部行为之一,在选择过程中,企业可以按照自身实际情况,对可以选择的财务会计政策进行比较和选择,这样就能选择出最为符合企业自身的政策。企业选择小同的财务会计政策,企业财务信息也就会小同,进而也会对企业利益分配以及企业决策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在财务会计政策变更过程中,一定要最大程度保证各其合理性。

关键词:会计 会计政策 政策变更

 我国确立企业会计政策变更经历了一段从无到有、不断调整的过程。随着企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经营范围、业务种类趋向多样化,使企业与各方的经济关系日益复杂。这不仅拓宽了会计活动的范围,而且充实了会计业务的内容,也决定了企业必须在准则、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寻求和选择有利于具体反映企业会计实践,全面满足会计工作要求,且能正确处理企业与各方面经济关系的会计政策。

二、会计政策变更理论分析

在我国,会计政策是指对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告时所采用的原则、方法、程序的总称。一般认为,根据会计政策的制定主体和适用范围的不同,分为两个层次,宏观会计政策和微观会计政策。宏观会计政策,是政府或有权制定会计准则的机构组织制定和发布的,通过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或相关法规等形式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原则、程序和方法所作的规范。宏观会计政策的核心是会计准则。微观会计政策,是指在宏观会计政策的规范和约束下,企业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经过权衡利弊后制定的最能恰当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会计核算原则、程序和方法。本文是从上市公司的角度研究会计政策,主要研究的是微观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变更是企业在会计准则等有关法规的范围内,对可供选用的会计原则、方法、程序进行定性、定量的比较分析,从而选定会计政策的过程。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即包括经济事项初次发生时的初始选择,也包括由于客观环境的变化和新的会计准则或制度的颁布而选择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二、会计政策变更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不完善

1.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过大新准则对会计政策的选择留有很大空间,这使得会计政策变更的时机性很强,任何细微调整都可能带来较大的变动,例如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对存货发出成本的计价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企业的资产价值和利润大小

2.会计政策变更的披露还有待完善由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政策变更要求披露的内容较少,企业关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披露信息并不够充分。另外,还存在一些企业未按规定披露会计政策变更的原因和影响数,未能引起报表使用者对会计政策变更及其带来的影响的重视

(二)滥用会计政策变更的违规成本较低

目前,我国相关监管机构对企业会计政策变更违规行为和未按规定披露行为的惩罚力度远远不够,尽管此类行为较普遍,真止受到处罚的公司少之又少。除此之外,笔者搜索了关于会计政策变更的公开谴责,但结果显示证监会从未对会计政策变更违规行为进行过公开谴责。企业进行会计政策变更违规行为既不会收到罚单,其信用程度也没有受到影响,这让上市公司更加无所顾虑地滥用会计政策

三、防比会计政策变更违规行为应采取的措施

当前,我国财政部虽然制定了关于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准则,但准则内容过于宽泛,缺乏具体细化的规定,也没有制定出关于会计政策变更的专项审计准则,无法为注册会计师发表审计意见提供指导意见,建议尽快完善相关准则或在审计准则中增加如下规定:将上市公司会计政策变更对财务报告的利润影响百分比上限比例设置的更低(如20%),或一旦变更致使公司盈亏性质发生变化,注册会计师就应当出具专项审计报告,甚至可以将其视为会计差错进行调整。此外,即使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上市公司必须披露会计政策变更的当期利润影响数以及累计影响数,却并不要求企业预测,或是在随后年度里,连续不断的跟踪披露先前会计政策变更行为对后期利润、净资产和未来股价等方面造成的影响,建议修改为如下要求:会计政策变更企业必须在变更当年预测变更行为可能对企业未来股价、净利润和净资产等方面的影响程度;必须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对变更随后年度(如后5年)的净利润影响数和净资产变化数等向公众做出有关提示。

(二)加大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

加大企业违规成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企业会计政策变更中的违规行为。当前滥用会计政策变更的行为之所以存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种违规行为的预期风险收益大于它的预期风险成本因此应当对企业上市、增发、配股、贷款融资、发行债券等加以限制,企业的违规风险成本大于违规风险收益,企业必然会谨慎考虑

(三)加强外部监管

要改善当前会计政策变更存在的问题,不能只依赖于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还应强调监督的重要性,进行信息共享,保证法规的落实。只完善政策法规,却不对其的严格执行进行有效的监管,也徒劳无功。此外,增加注册会计师审计对会计政策变更项目的专门审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企业滥用会计政策变更的现象

(四)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证监会应规定上市公司管理层拟订包括会计政策变更在内的内部管理制度,尤其加大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力度,以及其与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内幕交易的惩处力度。明确审计委员会在公司治理中的特殊地位,鼓励企业在选择审计委员会成员时,尝试由中小股东和董事会成员提名,而不是只采用管理层和控股股东选举的方式。一方面,提高审计委员会内部成员中独立董事的比例,确保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审计委员会中财务专家的比例,确保审计委员会的效率和质量。总之,保证审计委员会在公司中不是“虚壳”,能真正发挥内部监督的作用。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报告的披露,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在审查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企业的内控设计时,必须发布专项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企业会计政策变更的置信度,并提出相关意见,将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

建立起科学的公司治理机构,完善内部控制建设,能够使企业各个管理部门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各自的行为与利益相互牵制。应注重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的监督作用,注重独立董事的素质,选择具有专业知识、经验丰富、且具有独立性的独立董事,特别是保证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话语权,是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音仔控制的有效措施。

(五)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在任何系统中,人都是最重要的因素,会计人员的品德和能力也直接影响了会计政策的执行效果。如果政策不能贯彻执行,再有效的政策也没有效果因此注重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挺高企业经营者的商业伦理水平,从“人”的因素遏制滥用会计政策变更的动机,便是从源头上防止此类违规情祝的出现。

参考文献

[1]苏红梅,吕雅秀.浅谈应对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的对策[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000(002):143-143.

[2]姜勇.论企业会计政策变更对会计信息的影响[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8(17):54-54.

[3]李天虎.上市公司会计政策变更的盈余管理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No.655(29):31-32.

[4]崔露.会计政策变更影响审计收费吗?——机械性假说还是无效应假说[J].会计之友,2018(1):128-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