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艺术介入乡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3

看“艺术介入乡村”

符,全, 

沈阳师范大学 110000

摘要: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政策大力实施,人们尝试各种新的方式介入乡村,欲使其焕发新的生机活力。“艺术介入乡村”是艺术学科领域组织的进入方式,同时也构成美育的新话题。对于这一现象本文借助艺术世界结构几个层面解读,还原其真相。这期间艺术的社会性本质决定艺术介入乡村的必然性。过程中,乡村的特殊性、丰富性为艺术创造新的形式和内涵。艺术学在自身丰富的同时也使乡村获得新的动能。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艺术世界  美育   介入 

引 言

诸学科早有注入乡村的形式。“土地爷”、“送子观音”诸神最早来到乡村,并成为村民生活的精神依托,这是宗教介入。村间小路上老农民赶着毛驴、打着手机,与四邻八村沟通信息,交流买卖,这是科技介入乡村。“秋菊打官司”是法律介入乡村的缩影。父老乡亲投上自己认可人选一票是民主政治介入乡村,等等。它们与面朝黄土背朝天,春种秋收的我国农村最根本生计交织,形成了过往千百年来连绵不断的乡土生活。

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的城市生活。毫无疑问,由于多年的政策导向、资本注入、人口涌入等生产要素连续不断的在城市尤其是发达地区的城市发生效应,造就了城市资本积累和文化的繁荣。进而形成了城乡差距、不均衡的状况。而我国国情和农村巨大的人口基数决定我们不能放弃农村,不能完全通过转移农村人口解决城乡差距这一巨大问题,必须通过新的、更多内生有效的方式介入乡村。进而使城市、农村各美其美,相得益彰。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政策大力实施,人们开始尝试各种新的方式介注入乡村,欲使其焕发新的生机活力。艺术介入乡村是近年来比较热的现象。其研究体现在国内外具体案例介绍以及个体实践艺术家的阐释与反思中。如耿欣通过对日本濑户内国际艺术节和新泻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研究总结出7点日本通过艺术节实现地区振兴的特征。陈可石、高佳研究台湾台南市土沟村“农村美术馆”以艺术为媒介挖掘乡村价值,进而扩展到乡村产业、资本、管治与文化等深层领域,实现乡村多元发展与全面复兴的实践内容。日本北川富朗自己通过10种创想详细介绍大地艺术节创作方法和路径。本土艺术家渠岩、艺术策展人左靖分别具体阐述山西许村案例,和安徽碧山案例等。刘天剑的社会学视角直接研究艺术介入乡村研究方式有间接借鉴意义。同时,用不同学科研究非艺术问题较多,也可作为研究方法的参考。

本文试图用艺术世界之艺术家、艺术与权力合作、艺术展场与环境空间融合和艺术的接受的几个结构层面解读这一问题。把“艺术介入乡村”放入艺术世界中还原真相。

一、艺术世界

当代艺术是当代文化的浓缩,很大程度是也是当代城市文化的浓缩。它具有开放兼容的特征,也不断在追问当下生活,并通过新技术精妙的表现对世界的认知,并直接参与建构世界。

同时,艺术世界形成不断完善的艺术个体、艺术生产方式、艺术运行机制、以及与科技、社会权力、资本等互动形式,形成了以艺术生产创作为核心的艺术世界。因此,本文所谈论的艺术介入乡村的话题是一个立体话题,是一个艺术体系或艺术世界介入当下语境的乡村问题,而不能是某一艺术载体、艺术元素、艺术个体进入乡村生活。

二、艺术介入乡村的元素与呈现的特征

1艺术家都是关怀乡村的社会人。

王宏建等7认为,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宰,除具有先天后天良好的修养(审美理想、文化修养、生活积累、超常的艺术思维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外,更是社会性与主体性的统一。

在“艺术介入乡村”的创作活动中,主体都是关怀乡村的社会人,各自分工不同扮演各自角色。在诸多艺术介入乡村案例中,山西晋中和顺县许村是一个典型案例。仔细考察整个许村案例发现,一直离不开几个关键人物,一个是创作者渠岩、(他从《权力空间》到《信仰空间》到《生命空间》,走了几万公里的乡村,从乡村的现场推导中国现实一系列问题);一个是当地的“名流”范乃文(从许村走出的大学生后来当了县政协主席)。范通过摄影爱好这个机缘找到了渠岩(摄影家、画家),再促使县委书记对渠岩居所探访(探访的目的是检验艺术家是否通过艺术获得社会意义上成功),则深入了用艺术改造许村信任。

2艺术与权力的合作性

艺术与上层建筑诸种因素相互作用,反映生活,反作用于生活。许村计划中,针对乡村形态的蚕食,文化灵魂的缺失,艺术家通过“魂兮归来”等艺术活动,意图重新唤醒古村人们业已丢失的原始信仰,唤回人们对土地的依恋。这是通过艺术手段达成宗教的作用,使传统文化基因唤醒,进而重新注入村民内心。当然,这种方式也遭到以主流价值观的行为主事人的极力反对。这也恰恰说明了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之间距离“绝对权力”之远近强弱的博弈关系。同时,也构成了艺术深入介入乡村文化的窘境。“绝对权力”与艺术思想之间这时由主要的城市民主意识之争,转换为与乡间的基层信仰之争。那么,这也必将形成一种反作用力,反映乡村在改造进程中的意识面貌。

3村民的艺术生产形态被唤醒

艺术是生产形态,与庄稼人生产农产品无异。同样在许村计划中,艺术家并不是仅仅介入观念,势必要通过具体的艺术载体逐渐使观念潜移默化发挥作用。公共空间的改造、艺术节活动、驻村艺术家创作活动、以及后来唤起的本地村民的艺术创作活动使艺术介入乡村的行为进入高潮阶段。这种特殊的、精彩的生产方式使常态的乡村生活,得到介入后的新常态。它使古村活力倍增,同时具有了原本自然风貌带不来的吸引力。各方人士纷至沓来,衍生了民俗旅游等后续项目,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

4艺术展场与环境空间融合

从国际艺术看,当代美术日趋重视艺术家、作品场所和观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为例,艺术走出美术馆,更多的与地域特色相契合,让艺术融入生活,让大众参与艺术活动。这改变了美术的创作与展示方式,使艺术产生积极的公共效应,创造出更大范围的持久价值。作品场所被作为双方互动、交流的空间,即场所本身成为艺术活动完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在消费文化、大众文化崛起的今天,积极寻找艺术与生活进一步融合的空间,成为艺术家共同的目标。可以说,艺术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共生的理念成为近年来当代艺术的新主题。同时,当代艺术与社会发展呈现互动关系,这为艺术激活乡村非都市资本、去主流中心艺术发展提供可能性。

三、案例分析艺术介入乡村的艺术世界形态

在国际艺术新潮流与我国艺术空间嬗变的驱使下,近年来在各地不断有艺术介入乡村的艺术案例。艺术中国网刘鹏飞8根据类别、地域统计三个类别,10个案例,尹爱慕(9)在挖掘出的18个案例中以“最大化变异”原则,根据地域及乡村类型,结合案例在文献中的出现频率及社会评价,挑选出8个典型个案进行分析比较。本文加入人大艺乡建1个案例。研究根据艺术世界要素合并同类项共有3大类,11个案例可供说明。

1、以艺术家主导的艺术项目

包括《碧山丰年祭》、《许村国际艺术节》、《石节子美术馆计划》,图1。这类项目选址相对偏僻,经济相对落后。艺术家和策展人(左靖、欧宁、渠岩、靳勒等)他们都有较为完整的乡建理念,具有鲜明的社会理想主义特征。项目的侧重点也并非局限在艺术领域。这类项目属于乡村在地性项目的早期原创类型。

图1 碧山-许村-石结子(转载艺术中国)

2、大型艺术节模式

包括,《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东莞道滘新艺术节》、《隆里国际新媒体艺术节》和《2016阳澄湖地景装置艺术季》,图2。这类项目往往处在经济相对发达,文化资源丰富地区。由地方政府出资,邀请策展人与艺术家到当地策划大型艺术节。地方政府的目的要提升地方文化形象,推广地方旅游品牌,进一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而策划人和艺术家可以获得较大的资金和使用空间权限,可以实施一些较大型、深入性的在地性、公共性艺术作品。艺术家往往都是对当代艺术手段有着精湛表现能力。有些地方艺术节的后续活动不再采取首届的大型博览会模式,而是采取长期的驻地计划。

图2.乌镇-东莞-隆里-阳澄湖展场(转载艺术中国)

3、艺术院校实践项目

包括,《羊磴计划》《60%公共艺术计划 -乐从蒲公英艺术节》《贵州雨补鲁村创作》《衢州柑桔文化艺术节》等,图3。这类项目一般是艺术高校的某些院系与地方的乡镇村级政府展开的合作项目。项目规模小型而灵活,形式多样化,具有较强的艺术实践研究价值。作品多为艺术院校师生或与乡民共建产生的作品。对乡村的日常生活介入较为细微而深入。同时,限于资金和青年学生的技术水准,项目精彩与深刻度有待商榷。

图3.衢州-羊磴-60%艺术-雨补鲁村(转载艺术中国)

四、案例总结

综上,艺术介入乡村以上三种模式归纳其特点:

1、艺术家发起,并在整个活动中扮演核心作用。

2、较多艺术门类综合进入。包括艺术、建筑、视觉传达、环境设计、公共艺术、非遗、文创等。

3、艺术牵头,多学科配合。活动往往以社会学、人类学、田野调查开始,通过统计获得大数据,通过考古、历史、文化、民俗、宗教获得精神资源,通过建筑、艺术、工程、设计等学科获得物质资源。再通过策划、管理等手段发起系列活动。

4、艺术家活动与权力与村民间三者达成默契,互相认可。这是当代艺术发展的新阶段,是以针对权力批判和发现空间问题为主导的活动规律,向围绕相同问题寻找办法的新方向努力。权力与村民对此付出一定物质和精神的酬劳,和过程的肯定。

5、乡村场域参与艺术过程。它们都具有艺术脱离架上、展馆进入新的空间特征,新的空间不仅是艺术活动的背景,而且提供艺术创作的物质素材和内容素材,也即参与形成了艺术本身,如许村计划,许村俨然是一件更大规模、更高层面的艺术作品。而往往一个传统意义上一件艺术家作品反倒是成了一个“背景”组成元素。进而使原本乡村得到艺术属性。

结论:艺术介入乡村使乡村获得新的动能

我国乡村在几十年城市高歌猛进中,显得低调颓势。这一高一低的发展也造成了目前社会新的矛盾。解决这一根本矛盾必将是差距的势能转化为改变乡村的动能。由艺术家和艺术策展人发起,通过与当地政府、村民共同协作利用艺术综合效能,协调诸多学科开展艺术介入乡村活动, 使当地方面获得了环境的改善、生活习惯改观,唤醒了村民本土生活的自尊感和自信心。得到相当程度的认可。

非当地民众,尤其是城市人有机会通过艺术巡礼的方式亲近土地、自然,观赏村风村貌,体会风土民情。拓展了非本地人的存在、休闲、美育空间。同时,不平衡空间得到校正,使人流较大规模流动,乡村经济得到很多方面的提升。

艺术介入后也有窘境。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乃至艺术家的特立独行,对于受过高等教育非专业人士尚且有相当人群的不能相容、不能理解的地方,更何况偏远农村见识不多的农民。因此,包括很多知名学者也认为是一群人在那里活动,对乡村于事无补。但正如艺术家自己而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时间,要靠时间和今后的事件证明这里得与失。

从艺术的本体结构出发,梳理“艺术介入乡村”这一现象,可以看到其仍然符合艺术理论研究艺术对象的结构。但艺术场域、艺术内容、艺术形式都有着新的内涵和形式,艺术家考虑创作方法也从预言、批判、赞美等方式向问题的解决方向努力。民众的接受也从一件作品的品味转向特定的场域的综合体验。

参考文献:

1、耿欣、陈可石、高若飞. 植根于地区风景和环境-通过艺术节实现地区振兴.《中国园林》 , 2014 (1) :88-92

2、陈可石、高 佳. 台湾艺术介入社区营造的乡村复兴模式研究——以台南市土沟村为例.《城市发展研究》2016 (2):p57-63

3、北川富朗.乡土再造之力:大地艺术节的10种创想.欧小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4、渠岩.“归去来兮”一艺术推动村落复兴与“许村计划  建筑学报. 2013 (12) :22-96

5、左靖.碧山03:去国还乡续.北京:金城出版社,2013

6、刘天剑.新返乡实验的困境与反思一“艺术介入”的多个案例比较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2014

7、王宏建主编:《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8、刘鹏飞. 艺术中国网 .2017-09-11 10:03:39

9、尹爱慕.艺术介入乡村建设多个案比较研究与实践:[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长沙:湖南大学,2017

10、艺术中国网

作者简介:

符全,(1976一),男,博士研究生,讲师,现任职于沈阳师范大学,主要从事艺术设计教学与研究。

联系地址: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北大街253号 

邮编:110034。 

电话 18640402953 

E-mail: fuq7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