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慢行系统规划设计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2

城市慢行系统规划设计探讨

高峰

襄阳市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湖北襄阳  441000

摘要:生态城市建设中,环境与人的和谐发展越来越受关注,城市交通路网越来越人性化,在城市规划中打造形式多样的城市慢行廊道,以城市绿廊为载体,结合面状滨水空间打造游憩步行廊道,结合带状滨水空间打造健身步行绿道,是当前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标配”。本文以襄阳华侨城片区为例,与武汉部分道路案例作对比分析。

关键词:城市规划;慢行交通;分析

1城市绿道系统规划

慢行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规划不可轻视的部分,打造形式多样的城市慢行廊道,以城市绿廊为载体,结合面状滨水空间打造游憩步行廊道,结合带状滨水空间打造健身步行绿道,等等设计方式在襄阳华侨城新城区规划中十分常见,见图1慢行绿道示意图。

1670917313789

图1慢行绿道示意图

2慢行过街设施规划

2.1慢行过街设施选型概述

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都是重要的城市人行过街设施,天桥和地道各具优缺点:

天桥具有建筑结构简单、工期短、投资较少、施工较易、施工期基本不影响交通和附近建筑安全、与地下管线的矛盾教易解决、维护方便等优点,但是在与周围环境协调问题上要求较高,特别是附近有文物、重要建筑时更不易处理;其次是过街者一般不愿走天桥,建天桥也常给道路改造带来困难。

地道的优点是与附近景观没有矛盾,净高比天桥要少些,一般与道路改造矛盾较少。但地道一般须设泵站排水,结构比较复杂,施工较难,影响交通,工期长,造价高,与地下管线矛盾较难处理,建成后还要专人管理,管理和维护费用大。

2.2慢行过街设施选型规范、标准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1.快速路和主干路上人行过街设施的间距宜为300-500m,次干路上人行过街设施间距宜为150-300m;2.城市快速路过街设施应采用立体过街方式;3.在商业区、交通枢纽等人车密集地点,宜结合建筑物内部人行通道设置连续的立体过街设施,行车地下

或空中人行连廊。

《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 69-95):1.行人横过市区封闭式道路或快速干道或机动车道宽度大于25m时,可每隔300-400m应设一处立体过街设施;2.天桥或地道的选择应根据城市道路规划,结合地上地下管线、市政公用设施现状、周围环境、工程投资以及建成后的维护条件等因素做方案比较,地震多发地区宜考虑地道方案。快速路或封闭式道路过街设施采用立体过街的方式,可每隔300-400m设置一处。

2.3慢行过街设施选型案例分析

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全长34.57公里,全部为高架车站。位于武汉市长江及汉江以北的汉口地区,贯穿东西湖、硚口、江汉、江岸、黄陂五区。共设站29个,由东西湖区东吴大道站至黄陂区汉口北站,途径解放大道、京汉大道、工农路、东西湖大道,其中,解放大道(黄浦大街-硚口路)为城市快速路(局部高架,其他路段为结构性主干路,京汉大道、工农路为一般性主干路,东西湖大道为城市快速路(高架)。

1号线起点至黄浦大道段:1号线沿解放大道布设,共线段长约7.9公里,沿线共设置10处立体过街设施,均为人行天桥,主城区范围内天桥间距260-650m,见示意图2。

1670918137752

图2

解放大道(黄浦大道-硚口路)为城市快速路,长约7公里,局部主线高架,两侧用地以居住和商业为主。沿线共设置10处立体过街设施,其中,人行天桥8处,均位于地面段;地下通道2处,1处位于高架段,1处位于地面段。

案例借鉴:1.快速路地面段行人过街均采用立体过街设施;2.快速路地面段立体过街设施以人行天桥为主,高架段立体过街设施多为地下通道;3.人行天桥距离不宜过近;4.轻轨沿线设有人行天桥时,人行天桥位于轻轨下方。

2.4方案比选

襄阳华侨城规划区范围内内环南线长3.75公里,为城市快速路,道路红线宽度120m,四块板,主线双向八车道,辅道双向四车道,已按快速路标准建设完成并进行交通管制。沿线两侧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规划区范围内内环南线与主干路交叉口现状均为菱形立交,被交道路主线下穿,并建设有人行地下通道;与次干路、支路交叉口均为右进右出的交通组织方式;与内环东路交叉口现状为信控交叉口,规划该交叉口按全互通进行控制进而完全实现内环南线快速化。内环南线为地面层,轨道交通为轻轨,沿快速路中分带布设线路,并在内环南线设置三个轨道交通站点(见图3)。道路沿线敷设有给水、雨水、污水、燃气、电力、通讯等各类管线。参照“内环南线周边市政道路地勘资料”,该区域地质情况较差,场地土的类型为中软土,各岩土层具有膨胀土特性,地下水位较高,属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地段。

1670918516994

图3

人行天桥与地下通道的选择,应综合地下水位、管线、周围环境、维护要求、工程投资等方面进行技术、经济、社会效益等进行比选确定。

1670918706163

通过比选,人行天桥在安全性、工程造价、对地下管线的干扰、施工和管理难易程度等方面均优于人行地下通道,但从功能实用性、对城市景观的影响等方面来看,人行地下通道要优于人行天桥。实用性方面,人行天桥可通过后期设计完善使用功能,并配套一定程度的管制和引导措施进行改善;在对城市景观的影响方面,可通过景观设计手法,合理布置景观要素,提高人行天桥的整体效果,消除人行天桥对于城市景观的不利影响。

综上,同时考虑到内环南线已经建成通车,沿线地下管线分布密集,地下水位高,地质情况差的特点,推荐采用人行天桥方案。天桥桥下最小净高为4.5米,轻轨桥下最小净高为14米。结合相关规范要求和实际案例,快速路立体过街设施可每隔200-400m设置一处,同时考虑到内环南线两侧用地以商业为主,用地联系较为紧密。规划在快速路沿线新增5处人行天桥,立体过街设施最小间距为350m,间距合理。见图4。

1670918924712

3步行网格

在城市中形成由地上、地下、空中连廊联合的三维的步行网络。行人可以从沿河、湖的大自然以及从空中连廊上观景等,以各种方式欣赏景观。

结语:慢行交通规划来源于公平和谐、以人为本、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等设计理念。在城市规模不断扩张、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的今天,城市交通压力日益严峻,规划与发展基于慢行系统建设的城市低碳交通迫在眉睫。

作者简介:高峰,男,1985年10月生,籍贯湖北谷城,本科学历,工程师,多年来从事城乡规划及城市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