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2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

戴有铭

云南省德宏州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  云南 德宏   6784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已逐步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水稻机械化作业,能提高插秧速度、减轻农工负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质量、提高农民收入,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是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现实问题。鉴于此,本文首先提出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应用的作用及必要性,其次探索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应用,最后论述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推广的策略。

关键词: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水稻生产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它不但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还可以促进水稻的增产,并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支撑。随着科技发展,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日益广泛,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一条重要途径。为此,应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提高水稻插秧技术水平,大力推广机械化插秧技术,增强农民对新技术的认识和应用,并逐步扩大应用范围和面积。提高稻米产量,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一、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应用的作用及必要性

(一)推广机械化插秧技术的必要性

常规水稻插秧技术不但效率较低,耗时较多,且对人工劳动的依赖程度较高,且栽培费用较高,存在一定生产风险。同时,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部分的流动人口都在城市里找工作,造成农村劳动力的短缺。所以,大力推广应用机械化插秧技术已成为必然趋势。水稻机械化可以使大多数的农村劳动力摆脱农活,使农业生产结构得到优化,使农民有更多的选择副业。比如发展养殖业,进城打工,提高农民的收入;德宏的气候条件优越,全州靠近北回归线,处于低纬度地区,是南亚地区的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都有充足的阳光,冬天没有寒冷,夏天没有炎热,可为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及过冬提供较好的环境。德宏自古以来就是一块“四季可耕、四季可收”的宝地。随着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水稻机械化程度的逐步提高,以进一步的方式推进水稻的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提高农村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在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上,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应用的作用

1、减少农产品的生产费用

机械化水稻生产的实施,使水稻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标准化的生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水稻插秧不但高效,还能快速播种,生产周期短,对劳动力的依赖性降低,降低了人工费用,有效地控制和降低了农产品的总成本。

2、减少播种时间

德宏土地肥沃,物产丰饶,由于地势的原因,陆地分布有28个超过千亩的坝址,面积286.5万亩,占国土面积17.1%;其中,大坝子面积超过90,000亩,面积240.15万亩,占国土总面积14.3%。采用机械插秧技术,使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与传统的手工插秧相比,提高了十多倍。一些高技术的秧苗设备,其产量更是高达30多倍。这样,种植的时间就会减少,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工作压力,提高生产效率。

3、增加种植产量

现代插秧机可以实现对秧苗行距、行距的统一管理,保证秧苗的合理插秧深度,为秧苗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光照。同时,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降低倒伏,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推动了我国农业的现代化。

二、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应用

(一)整理土壤

在实施机械插秧前,要对田间土壤进行最优的处理,保证地面的平坦,不能有太大的起伏,同时要清理田间的杂草,以保证地面清洁。要加强对土壤的消毒,以避免土壤中的细菌、微生物对秧苗的侵蚀。将2克敌克松加入5公斤的水里,在土壤里喷洒,可以降低秧苗发生病虫害的可能性。在三天的整地工作后,进行压实处理,达到上烂下实,泥浆沉实,保证水分充足。

(二)科学选择秧苗

通常,水稻的早播期为23天,而中、晚稻则不宜超过20天。播种前要保证土壤水分含量在41%左右,保证秧苗自然伸展,避免暴晒。在采用插秧机进行双模式育苗时,要注意分片育苗,以保证其符合插秧机的使用规范。一般来说,它的尺寸是28*58 cm。要严格控制秧苗的品质,在破壳的时候要及时进行移植,以确保秧苗的存活率。区别秧苗,除去病苗,焚烧秧苗和干抗秧苗。

(三)秧苗数量的合理控制

为提高秧苗的光照和通风,在实施机械化插秧技术时,要注意合理地控制每亩插秧苗数量。这就需要科学地调整插秧机,保证秧苗的合理间距,并对每一穴插秧苗的数量进行控制。一般来说,每公顷的秧苗要维持在65000株左右,并且要保证10cm的株距和30cm的间距。

(四)对秧苗的正确处理

在实施机械插秧时,应根据田间土壤的泥足深度,合理地控制插秧机的插秧深度。由于土壤软硬程度的差异,在机械化插秧时,会造成插秧深度的差异。所以要科学地设定机器的敏感度,使秧苗的深度保持一致。 要掌握好秧苗的深度,使秧苗在插秧后不飘不倒,并保持适当的水深,保证全漂率和倒伏率不大于3%。在实际使用机械插秧技术时,插秧深度不得小于1cm,不宜大于1.6 cm

[1]

、目前我国水稻机栽技术推广面临的问题

(一)德宏现存主要问题

德宏农业机械化水平虽高,但与国内及其它发达地区的发展水平仍有很大差距。一是农机设备配置不合理;“三多三少”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小拖拉机数量偏多,大中型拖拉机数量偏少;电力机械数量较多,辅助机械数量较少,单机操作较多,双机操作较少;结构优化工作依然艰巨。二是全州农业生产的综合机械化程度较低。从整体上看,还处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初期。

三是在重要农作物生产环节中,农机作业的机械化程度仍然不高。德宏是云南省水稻和甘蔗的主产区,其水稻种植机械化程度只有0.91%,甘蔗收获机械化技术目前还处在引进和试验阶段,与目前德宏两大传统产业的发展水平相去甚远,还不能满足目前发展的需要。四是不同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不均衡。芒市是全国农业机械大国,农业生产、林业等综合机械化程度达41.74%。而盈江县占全国耕地面积的一半,其农业机械化程度只有20.62%,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很大。

(二)面临的困难的制约因素

第一,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机制。在产前、产中、产后,许多生产环节与农业延伸产业链的联系不密切,很难形成规模化、成龙配套和一条条龙服务。二是农业、农村经济基础不强,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较低;尽管近几年来,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了两位数字,但是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一些农村农户平均收入不足3000元,购买力较差,影响了农机化投入的积极性。三是山区、半山区适宜机械化耕地的面积较小,耕地分布较分散,严重影响了农业机械化和规模化生产。四是部分地区由于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原因,技术基础薄弱,农民对农业科技的认识不高,接受新技术、新机具的接受程度低。五是目前存在机耕道路、机具仓库等农机化设施建设滞后、技术研发和推广资金短缺等方面的问题。

四、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推广的策略

(一)增加投资

加强对农业机械维修站的投资,推动农业机械化育秧技术不断更新,实行信息化管理,逐步扩大机械育秧的推广。

(二)改变农民的思想

德宏是一个少数民族的边疆地区,在漫长的劳动和生产过程中,大量的农业生产工具被发明和应用,从原始的骨、石工具发展到铁、木、人、畜力、油、电的现代化农具。德宏农业从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演化与发展,是历史悠久的过程。目前,我国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面临的最大障碍是农户思想观念相对滞后,对其效益认识不足。为此,有关部门应组织专家到农户实地指导,保证技术推广工作落实到位。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整合与设备的配套。加快引进、示范、推广全国主要农作物的关键农时技术,强化培训,以德宏地区为中心,大力发展和培育一批具有独特优势的农机手,以提高农机手的技术水平和致富水平。

(三)明确主体,推进社会化服务

发展农业机械的主体是农民,推动农业机械的主要是政府。在发展德宏地区的农机化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农机具的主动性,加强政策宣传、技术培训、信息引导、维护服务,要进一步规范农业机械操作的行为与标准,让农民买得起、用得好、有效益。根据德宏农机化发展的地域特点,在不改变现行农村土地承包基本经营体制的基础上,要积极发展有特色的农机大户、农机专业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德宏高原特色农机化,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和产业化。

(四)与本地公司紧密合作

在推广水稻机栽技术时,要把地方的大型农机生产单位和农户作为重点,在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上的配合程度愈高,愈有利于推广此项技术。因此,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和项目的合作力度,引导地方龙头企业积极投入到水稻机栽技术的推广中来。比如,建立水稻机械化生产基地,对农机具生产企业进行财政、税务等方面的支持[2]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插秧机机械性能的不断改进,在推广机械化插秧技术上也有了很大的进展,水稻科技实力日新月异,技术水平持续提高,水稻生产的科技实力逐年提高,同时,也使农民增收、增产增效,从根本上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为国家发展作出重大贡献。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我国今后将逐步加大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少稳.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现状及优化路径[J].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5):51-52.

[2] 李爱花.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的成效存在问题及对策[J]. 农民致富之友,2016(9):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