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初中美术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6
/ 2

“双减”政策下初中美术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策略

徐小凤

遂溪县第三中学  广东省 湛江市 524399

摘要:美术作为一门综合素养性学科。在“双减”政策下,初中美术课堂教学需要进行转变,提升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兴趣,重视对学生艺术审美与创新意识培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本文探讨“双减”政策下初中美术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美术;高效课堂;美术教学;构建策略

前言:在“双减”政策下,对初中美术课堂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美术课堂教师应遵循政策,尊重学生个性,选择适当的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切实落实减负增效,提高美术教学效果,以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双减"政策下初中美术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在初中阶段,初中美术作为一种综合性学科,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有重要作用。多样化的美术课堂可以充分提升学生审美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双减”政策的落地,就是为了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告别校外培训,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接触自然,感受艺术。因此,美术课堂成为了“双减”的主要阵地。在美术课堂中渗透“双减”的理念,一定程度上对于学生焦虑情绪有所缓解,同时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都是非常有利的。可以说在美术课堂中践行“双减”理念是对政策的一种有效补充。

二、"双减"政策下初中美术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1.摈弃传统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在“双减”政策中,是对学生的课业做出了减负,但是并不意味着课堂也要减负,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更要处处体现出“双减”,美术课堂也不例外。从过去的注重学生成绩,转变到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因此,在初中美术课堂中,要摈弃传统的教学方式,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美术教学中,很多学生并没有引起对该课程的重视,整个课堂都是教师一人在唱独角戏。因此,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美术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对美术课程的探索和兴趣,把课堂“让”给学生,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作用,帮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参与程度和学习热情。例如:在初中美术课程中,美术教师针对《手绘线条图像—会说话的图画》一课,让学生在课堂中去对自己熟悉的校园进行二次参观和观察,有了实践的经验才能激发学生的灵感,而不是在课堂中,仅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力,让学生绘画出整个校园,或是自己做出示范后再让学生进行模仿。通过学生的亲自观察,校园的不同角落不同感觉都可以通过自己的画笔描绘出来,而且这样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对于学生的创作灵感也是一种激发。

2.强化美术鉴赏,培养创新精神

教师要结合新课改育人目标与方向,积极开展创新性、多样性教学指导活动,使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充分掌握知识要点与重点,以“鉴赏”学习的视角进行美术课堂探索活动,全面培养学生创新、创造精神,为学生快速、高效、全面性发展提供助力。教师要融合美术高效课堂的建构策略,促使学生真正了解美术知识存在的形态与结构,加强知识点的探究兴趣与动力,积极展开美术技法探索学习活动,夯实美术实践学习基础,从而全面培养美术创新精神。例如:在赏析《蒙娜丽莎的微笑》这件画作时,教师通过播放短视频介绍作者创作背景,使学生了解作者的经历与事迹,帮助学生在舒缓的背景音乐的烘托下,对《蒙娜丽莎的微笑》进行鉴赏学习,感受从不同角度观赏“蒙娜丽莎”都能看到“她”在微笑,表现出作者高超、精进的创作技艺,展现出“蒙娜丽莎”高贵、典雅、温柔、善良的人物特点,进而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综合能力。

3.采用情景教学,构建高效地教学课堂

情景教学法是当前美术教学中一种比较受欢迎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是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通过设置特殊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构建高效地教学课堂。在初中美术教育中,教师为学生创建美术情景教学,能够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创作美术艺术品。在创设情景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其与生活融为一体,使其与生活紧密结合,以提升教学质量。比如,在学习《吉祥物的设计》的时候,老师就能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具体的场景,让他们进行绘画。在教室中,教师可以将吉祥物悬挂在墙壁上,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形式找到有关吉祥物的图片和视频,供学生参考。另外,教师可以会放些轻快的音乐,让同学们在听觉和视觉双重的影响下,创作出极美的艺术作品。学生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之中,定会发现生活之美和艺术之美。

    4.多元化评价,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有效落实好“双减”政策,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开展多元化评价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评价,进行自我评价和对他人学习表现进行评判。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在学生在做完美术作业后进行自我评价,从而提高美术作业效果。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一课的教学为例,美术教师可以把同学们分为若干个学习团体,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站在台上,模仿《血衣》里的一些角色。教师要求学生在讲台上展示造型姿态时,需通过面部表情展表现角色的内在情绪。在学生对角色表演完毕后,教师让学生对自己的表演进行评估,如有些同学说:“作品里持血衣控诉的妇女,她的心情很痛苦、很悲伤和很愤怒,但我自己的情绪没有全面表达出来,而且我的表情也不是那么的自然。”然后,教师又让其他同学进行点评,有些同学觉得这个同学表演的很好,如果能把服饰在完善一下,那就更完美了。在这种评估中,美术教师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使他们对画作的内涵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认识到艺术品是一种来自于生活而而又超越生活而的艺术。

结论

综上所述,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既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又要使他们的思想素质得到提高,培养其创造性思维,促进其个性化发展。基于“双减”政策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注重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做到提质增效,有效优化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本文是广东省校本研修专项课题《双减政策下关于七年级美术校本研修开发的行动研究》(课题编号:2022XBYX055)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涛.激发中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策略分析[J].品位经典,2022(13):152-154.

[2]吴雯婷.探究兴趣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09):191-193.

[3]刘庆昶.论核心素养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2

(20):1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