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如何救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1

 急性心肌梗死如何救治

周龙

广安市前锋区人民医院 四川广安 638019

急性心肌梗死(AMI),有较高发生率、较高危害性,在具体分类方面,包括ST段抬高型、非ST段抬高型,持续进展阶段,会明显增加患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诱发风险;对其全面分析后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中,典型表现有:心前区疼痛、胸闷不适、乏力、心悸、气促、烦躁、呼吸困难、咳嗽等,伴随反应有:意识模糊、皮肤苍白、四肢冰冷、血压降低,在诱发机制方面,关联指标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耗氧增加、心肌供氧不足、心脏内血液灌注量减少,血栓、血管内斑块脱落、冠状动脉狭窄、痉挛、剧烈运动、过度疲劳、情绪波动、暴饮暴食等,急性期发作时,会对患者生活质量、身心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在以上背景下,本文将以改善疾病症状、提高预后水平为目的,采取有效救治措施进行干预,相关总结如下。

IMG_256

1.一般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骤、短时间内进展较快,其危害性较高,在临床发作后,患者需在第一时间稳定自我情绪,保证绝对性卧床状态,从而降低心脏负荷;与此同时,在入院就诊过程中,还需开启绿色通道,从而节约患者救治时间,保障救治效果;急诊科干预时,应连接吸氧装置,并建立静脉通路,对患者身体指征密切观测,相关指标有:血压、脉搏、体温、心率等,而后安排相关检查,了解其病情状况。

2.临床用药

2.1镇静、止痛药物

具体包括:地西泮片、吗啡、哌替啶等;临床给药时,具体剂量为:地西泮片,2.5mg-5mg/次,3次/日,经口服途径给药;吗啡,10mg/次,3次/日,经静脉注射给药;哌替啶,25-100mg/d,肌内注射给药;其功效分别为:地西泮片,为长效苯二氮卓类药,口服后,能够在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发挥直接性作用,进而达到稳定情绪作用,对于效果不明显患者,可在医嘱下适当增加剂量;吗啡,属于阿片受体激动剂,镇痛、镇静作用明显;哌替啶,典型功效为:缓解患者疼痛反应。

2.2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肌耗氧治疗

常见药物有:硝酸甘油,美托洛尔、比索洛尔,临床给药过程中,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身体指征全面分析,了解其伴随疾病后进行治疗,对于血压水平较低患者,硝酸甘油服用剂量需严格把控,且急性期发作时,在口服硝酸甘油后,部分患者会在短时间内缓解;而美托洛尔,属于β1受体阻断剂,在心率方面改善较好,同时,该药物还能够抑制患者心脏收缩力;而比索洛尔,作为肾上腺受体拮抗剂,其亲和力高,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平滑肌方面有较好调节作用,能够较好地改善患者疾病症状。

2.3调整血脂指标

例如:他汀类药物,具体包括: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等,给药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体内血脂水平的改善较好,可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诱发风险,保障患者治疗安全性。

2.4溶栓类药物

《急性ST段抬高型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中,对溶栓治疗流程进行了规范,主要表现为:第三代特异性纤溶酶,在临床应用后,其血管再通率相对较高、出血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备较高安全性。

3.手术方案

3.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首先,将阿司匹林药物为患者提供,具体剂量为:300mg,经口服途径给药,后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右侧股动脉进行穿刺,并将导管置入,而后注入肝素,做造影检查,通常情况下,肝素注入剂量为2000U,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血管的具体情况进行观察,其次,持续注入肝素6000U,并在导管引导下,选取导丝置入,直至患者远端血管处,最后,对于病变血管,需做球囊扩张处理,并置入支架,手术结束。该过程中,相关药品信息为:阿司匹林,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7021425,规格0.3克,生产厂家:山东威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肝素注射液,规格:2ml:12500单位,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0612,生产厂家: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术后,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身体指征、临床反应,工作人员还需密切监测,将相关注意事项及时讲解,嘱咐患者不可大喜大悲,不可暴饮暴食,不可剧烈运动,从而有效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复发,提高治疗安全性。

3.2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

总而言之,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在患者心脏功能方面有较高危害性,需在短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救治,从而对患者生命安全进行较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