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文明之星 做礼貌之人——浅谈幼儿一日生活中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争文明之星 做礼貌之人——浅谈幼儿一日生活中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

史茺

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文化幼儿园    江苏常州溧阳市    213300

摘要:我国是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十分注重文明礼貌教育,在幼儿园德育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文明礼貌教育被反复提起,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教师围绕养成教育的基本目标全方位组织开展文明礼貌教育活动,鼓励幼儿争做文明之星,做礼貌之人。自觉主动的参与一日活动,为他人提供帮助,规范言行举止,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意识。

关键词:幼儿一日生活;文明礼貌;养成教育

引言

养成教育十分关注行为规范、习惯养成以及修养提升,教师需要以幼儿为主要对象,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兴趣爱好、认知基础和思维层次,主动探索现代化的一日生活教育路径。将更多的德育元素融入一日活动之中,逐步提升养成教育的质量及层次,确保幼儿能够在参与一日生活活动的过程中真正做到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和乐于助人。

一、幼儿一日生活中文明礼貌养成教育现状

一日活动中文明礼貌养成教育的落实非常有必要,是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教师需要加大气力,综合分析以及研究影响幼儿文明礼貌习惯养成的主客观因素,始终站在幼儿的视角组织开展养成教育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养成,让幼儿能够在参与一日生活活动的过程之中自由发散。但是一部分教师没有将一日生活与文明礼貌养成教育融为一体,过多关注幼儿的行为规范,出现了公开批评幼儿的行为,导致幼儿存在抵触性情绪和负面心理,没有主动自觉地参与娱乐活动,行为偏差的问题较为常见。教师自身的教育经验比较有限,还未掌握教育教学活动的优化技巧及对策,局限于自身的主观判断和经验总结。没有意识到不同教育领域与礼貌养成教育之间的逻辑关系,整体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大的折扣。还有的教师对教育环境不重视,没有结合教育环境、教育氛围这一特殊的教育元素组织开展一日活动并灵活渗透文明礼貌教育,养成教育的质量大打折扣,与预期目标的差距越来越明显。

二、幼儿一日生活中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对策

(一)组织生活化实践活动

在开展一日生活活动时,教师需要关注对生活化元素的整合利用及科学分析,将礼貌教育与生活活动融为一体,结合幼儿的个体差异性以及身心成长规律,组织开展契合幼儿基本生活需要的生活化活动。让幼儿在参与游戏活动、睡眠活动和竞赛活动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文明礼貌品质和习惯,逐步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学习基本的为人处事道理。在一日生活中,幼儿的礼貌教育被反复提起,教师需要注重多措并举以及细节分析,鼓励幼儿主动与他人问好,拉近幼儿之间的距离。让幼儿在与父母分别时主动和父母说“再见”,培养幼儿开口说话的积极性和行为习惯,确保幼儿真正做到喜欢说、主动说、愿意说。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室的门口张贴“再见”、“早上好”等图文并茂的宣传牌,以此来提醒幼儿,让幼儿在入园和离园时能够与他人主动问好和打招呼,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入园时,教师可以站在门口和幼儿打招呼,真正实现言传身教,在迎接小朋友到来时及时肯定小朋友,给予幼儿更多的鼓励。采取潜移默化的教育形式调动幼儿的活动参与积极性,让幼儿能够在感知生活化元素的过程中正确合理的使用礼貌用语。在幼儿园的过渡环节时,教师需要主动拉长战线,加大气力。结合实践经验不难发现,在喝水以及厕所小便和下楼时,幼儿会出现你推我拉的行为,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教师需要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峻影响,借助幼儿比较感兴趣的生活化元素,深入浅出的讲解常见的交往方法,比如协商、谦让、等待、轮流和排队,让幼儿在互相交流经验的过程中主动解决各种麻烦。在日常教育中教师需要始终保持警惕,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将养成教育渗透进一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比如在盥洗室门口的地上张贴左右红脚印、红脚印,指明脚印的方向,让幼儿能够按照顺序自主进入。为了避免幼儿嬉笑打闹,教师还需要适当错开时间,确保幼儿按照规章制度自主完成清洗任务。

(二)全面优化教育教学活动

传统僵化的一日生活指导活动取得的效果不够理想,幼儿仍然存在许多不礼貌、不文明的行为,养成教育大打折扣。为了突出重围,教师需要主动审视自身的教学行为,在反思总结的过程中逐步优化教育教学活动,实现对症下药。结合心理学家的相关研究结论分析不难发现,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教师需要关注与幼儿之间的交流及沟通,了解不同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个体差异性,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准则。在落实礼貌养成教育活动时,教师需要分析不同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内在逻辑联系,积极尝试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及手段。比如在组织开展社会性活动时,教师可以围绕“我与文明手拉手”这一主题生动直观的展示正反事例,引导幼儿自主分析和对比,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和品质,结合幼儿的行为情感以及认知,全面渗透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在组织开展语言活动时,教师则可以以“礼貌故事、格言天天讲”为主题,组织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与幼儿一同搜集古今中外的经典礼仪故事,采取寓教于乐的教育模式逐步强化幼儿的情感体验,让幼儿能够自主形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体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有的教师对学前教育中养成教育的理解和认知更加深刻,能够抓住教育教学活动优化的重难点,主动利用节假日来指导幼儿。比如幼儿园将开学第一周设置为礼仪周,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让幼儿能够自觉接受优秀思想文化的熏陶。还有的教师会在“三八”节组织幼儿共同给妈妈做一张贺卡,借助节日活动来丰富礼貌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让幼儿留下深刻印象。

(三)逐步优化教育教学环境

为了确保文明礼貌教育能够落到实处,提升整体的养成教育质量和效果,在组织开展一日活动时,教师需要积极创设与文明礼貌相适应的教育环境。遵循感染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的环境创设准则。让幼儿能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自由发散、大胆实践,比如教师可以在班级的墙面上张贴“欢迎光临”、“谢谢”、“你好”等彩色文明用语,精心布置室内环境。让幼儿能够接受环境教化及熏陶,逐步形成习惯。在调起幼儿的兴趣后,教师则可以鼓励幼儿结合自己所学习的礼貌用语自主参与艺术活动,积极维护优美的室内环境,保持环境的卫生和整洁。在日常教育中,教师需要意识到自身对幼儿的影响,规范言行举止,有礼貌的与其他教师打招呼,以此来感染幼儿,让幼儿能够主动向教师看齐,真正做到礼貌文明、热情友善。大部分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往往会被故事情节所吸引,同时模仿故事中的人物。在优化教育教学环境时,教师可以从讲故事着手,设置不同的故事活动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绘本阅读活动。比如引导幼儿主动阅读“熊宝宝找快乐”以及“小熊请客”的绘本,加强对幼儿的行为指导和思想教化,让幼儿能够静下心来自主阅读,深入感受文明礼貌的重要性。

结语

文明礼貌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发展有非常关键的影响,是终身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大板块。教师需要了解这一工作的必要性,结合幼儿的个体特征以及发展规律重新调整教育计划和方向,在一日活动中灵活渗透文明礼貌教育元素,确保幼儿能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获益终身。

参考文献

[1]李妍妍. 文明礼貌伴我成长——浅谈小班幼儿一日生活中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J]. 教育教学论坛, 2011(33):2.

[2]胡英. 浅谈文明礼貌教育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渗透[J]. 文渊(中学版), 2019, 000(004):781.

[3]杨燕妮. 浅谈小班幼儿一日生活中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