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乡风文明建设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风文明建设路径研究

李娓

安康市村镇建设指导中心  陕西省 725000

摘要:乡村振兴发展是一项重要战略决策,是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在乡村治理中,创新乡村精神文明的有效平台载体;而乡风文明则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对其所蕴涵的时代价值的把握,是实现农村文化建设的逻辑起点。乡风文明是衡量乡村整体经济是否迅速发展、乡村人民心灵富足,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风文明;建设路径

1.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优秀乡村文化面临流失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人民群众的智慧结晶,反过来又应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实践”。文化取之于人,用之于人。优秀乡村文化如同乡村的灵魂,蕴含着乡村特色的文化力量,是乡村发展的原动力。乡风文明建设必须重视文化启迪开智作用,要从源头重视起优秀乡村文化的积极作用。大多数乡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缺乏认知,认为只是一个艺术,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没有经济利益效益来得更为直接,更不会知道传统乡村文化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再加上某些传统艺术是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了解的,依靠传统技艺也很难维持生活,加之青年群体更多的是身上背负快节奏生活的压力与对城市现代化的羡慕,很难对乡村传统文化产生共鸣,由此乡村里优秀传统文化代际传承就会出现断裂情况。

1.2.乡民合作意识缺乏

乡风文明建设归根结底是乡民自身建设精神家园的活动,乡民的主体能动性直接对乡风文明建设发展进程以及最后成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乡民合作意识是与乡民个体意识相对的,不是为了乡民单个个体存在,乡民的行为会与整个乡村发展联系在一起并且能够产生有益影响的自觉能动性。乡民的合作意识在整个乡村里是缺乏的,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方面是部分乡民的社会交往较为匮乏,特别是上了年纪的妇女和老人,习惯于在熟知的宗亲群体内活动,所以社会交往媒介相对较少,而无法定位自身在乡村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部分乡民单纯地认为生活好就是物质财富的积累,财富掌握得越多,这就是幸福生活,而忽视对集体利益、精神生活、乡村发展等方面的追求。即使是经济不断发展,在大多数时候乡民也不会从事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对于乡民而言,致富才是最主要的,其他都是次要甚至是不重要的。除此之外,乡民会将乡风文明建设看作政府的事情,由政府去执行,与自己无关,表现出参与积极性不高的情况。

2.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路径

2.1.培养乡风文明建设的践行者

2.1.1.人才培养

要培育好乡村人才拉动乡村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快速发展就要发挥人才的作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工程。乡村应建立乡风文明建设人才管理机制。特别是在选拔人才管理方面,要让乡村留得住人才,健全各乡村人才选拔聘用制度,在工资待遇、人才聘用方面,充分发挥“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的信念,提高资金和待遇,使一些真正有能力、综合素质高、敢于干事担当的年轻人才能够留在乡村。另外还要明确一点,乡村有人才,乡村的乡民主体参与不可或缺。人才起到引领的作用,最终还是要广大乡民去干事。直接地来说,乡民既是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也是乡风文明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乡村基层政府应采取实用策略,充分地调动起农民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人翁作用。

2.1.2.注重乡民教育技能培养

这里的教育是指开展乡土文化的教育,要在当地课本中融入一定内容的乡土文化,包括乡村特有的衣食习惯、地方方言文化、民间风俗等内容。在编写教材的时候,发动乡土文化能人作用、走访村落村寨的老人,以乡村主体的身份参与到开发乡土文化课程之中。开展乡土文化教育能够提升乡民对本土文化的认知与自信,激发热爱家乡情感、付诸建设家乡的实际行动。职业技能培训则是针对大部分留守在乡里的乡民,教授乡民一定的职业技能,只有通过技能得到实际利益后,才能激发农民为建设乡村保持主体地位奋斗的热情与决心。让乡民不出远门就能解决就业的问题,就要优化人才管理机制和提升乡村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水平,进而转变农民消极、保守的生活状态,促成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乡村精神风貌。

2.2.加快乡村思想道德建设

对乡民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涵盖全体人民价值观要求,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最终引导成为行动自觉。对乡民教育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进行讲解,宣传栏上要以文字和图画形式共同演绎出来,使乡民能够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自我道德和行为,重点宣传“中国梦”“科学与文化知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符合现代化发展的价值观,引导乡民形成共同体的观念。乡村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起到引导乡民思想道德水平发展的作用。传统以灌输式为主的乡村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忽视了农民的个体性需要与能动性发挥,实际上乡民根本不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单纯地认为是上上“理论课”、“领导”发发话而已。因此,要从乡民的需求主体来进行讲述,要密切联系乡村振兴的形势特征,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基础上,将“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并依据乡村实际,开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活动,例如开展村歌对唱、“村晚表演”、广场舞等。实时地以农民精神生活发展需要与当前乡村社会发展的迫切任务为现实依据进行设置,以达到提升农民思想政治素质的目的。

2.3.传承发展好乡村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好传统文化中的民俗文化、民风等村落文化元素符号,文化元素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乡村发展的风土人情,与国家文化发展息息相关。民俗文化是丰富多彩的,从社庙祭祀、舞龙舞狮、灯会小吃的种种细节,它都能反映乡村里的民俗风貌,体现出村民民俗文化传统和智慧。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就当地文化资源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和评估分析,并且对相关考察内容的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要对乡村本地区遗留下来的特色文化资源加强保护。

善于挖掘乡村文化工艺的传承发展,充分利用民俗节庆活动在宣传乡村文化方面的影响力,打造特色乡村文化节。通过文化墙来展示村民提供的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例如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的农民画。水城农民画是根植于生活在乡村土地上民族刺绣、蜡染、剪纸、雕刻等民间艺术土壤之中,“这些作品表达本民族的历史、本民族的宗教信仰,或表现作者的喜怒哀乐;乡民把这种情绪或表现在满足自身物质生活需要的衣物上,或表现在满足精神生活的纸上”。这些画作可以使乡民与作者产生共鸣,切身感受到农民画的魅力。这是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乡村文化项目,可以与旅游公司合作,利用具有生产性质的传统工艺转化为文化产品,形成乡村特色的文化品牌,借助批量生产、流通与销售等市场化手段来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生产性保护。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在于实现村民在物质、精神上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乡风文明的创建,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又是传承民族精神、实现人民幸福的重要内容。乡风文明是一项综合性的、多方面的、系统的建设。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着乡村主体意识缺失、道德失范、封建思想、优秀乡村文化的缺失。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下乡风文明建设,就必须培育村民合作意识,加强村民思想道德改善乡村生活氛围,继承和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马琳,韩春妹,朱邦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研究[J].乡村科技,2019,(25):17-18.

[2]任焦阳,李明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路径研究[J].乡村科技,2019,(20):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