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航作业安全应急响应与措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拖航作业安全应急响应与措施探讨

王海港

胜利油田海洋石油船舶中心

摘要:围绕拖航作业,从应急响应程序、岸基应急响应措施、应急响应终止,以及现场应急响应措施等方面,对拖航作业安全应急响应与措施进行了论述,以为拖航作业安全提供应急保障。

关键词:拖航作业;安全工作;应急响应;措施

1应急响应程序

应急报告。当符合本预案启动条件时,拖航现场应急小组应立即下达启动本专项预案指令,各部门进行应急处置工作。当事故级别达到现场无法妥善处理,需要岸基提供支持时,拖航指挥小组应立即向各有关单位应急机构汇报,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种类;事故发生的时间;事故发生的地点、海域位置、坐标;事故发生的原因;事故发生地区的环境概况;实施自救的情况;事故的危害程度;救助请求等。

2岸基应急响应措施

在接到事故报告后,由拖航应急小组组长向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汇报,由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根据事故发生的程度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并结合事故现场提出的救助请求,立即布置协调海事局、海上搜救机构、直升机机构、医疗救助单位等工作,提供有效的岸基救援支持,同时按胜利油田应急预案汇报程序向公司报告。

3应急响应终止

当事故得到有效控制,达到本预案应急行动解除的条件时,由应急领导小组组长下达应急解除指令,结束应急行动。应急小组组长或授权人应布置现场人员彻底清除残余影响,防止继发性事故,应急状态方能解除。

4现场应急响应措施

遇大风应急响应措施。拖航现场应急小组应立即对天气趋势进行分析,根据天气发展趋势确定应对方案,辅拖船在附近待命。当突遇大风情况紧急时,如果附近有避风锚地并且确认能够安全抵达锚地,则应立即航行至锚地锚泊避风。如果附近无避风锚地或不能保证前往避风锚地的航行安全,则应采取顶风滞航措施,必要时,可将平台沉垫下放,降低平台重心提高平台稳性。拖轮和平台都要对活动物品的绑扎固定情况以及水密门窗的水密等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正常。拖轮和平台都要确认各自的救生设施、助航设备、应急发电机和应急通讯设备是否完好,拖轮与平台之间应时刻保持联系。主拖轮应保持拖缆有一定的悬垂度,防止拖缆频繁出水突然受力拉断。

遇大雾应急响应措施。主拖轮及平台开启雾笛发出警报,并安排专人进行瞭望。主拖轮开启雷达并安排专人观测雷达,同时在VHF电话中使用中英文持续播发航行动态信息,提醒周围船舶注意。主拖轮使用安全航速行驶,必要时可原地锚泊等待。主拖轮和平台关闭水密门窗,主拖轮打开驾驶台门窗收听雾号。主拖轮将拖缆尽可能收短,防止有船舶从拖缆上穿过。辅拖船在附近警戒守护,协助瞭望,主动联系附近有关船舶,提示避让。

发生断缆应急响应措施。主拖轮立即将主拖缆收回,并应将备用拖缆准备好,做好再次接拖的准备工作。平台与主拖轮保持联系,按主拖轮的要求及时将应急拖缆抛入海中,主拖轮及时抢接备用拖缆。必要时,平台可根据附近水深情况,将桩腿放下适当深度以降低平台的漂移速度,也为再次接拖提供有利条件。辅拖船按照拖航指挥的指令协助控制平台,或守护在平台附近,如主拖轮不能进行再次接拖时,辅拖船可替代主拖轮接拖平台。如果因天气等因素无法换接备用拖缆,危及生命安全必须弃船时,船长应立即按《弃船应急预案》进行。

船体破损应急响应措施。在拖航中,主拖轮或平台因与其他船只发生碰撞事故而造成船体破损,应立即通知对方,同时安排人员到现场检查破损部位、破损面积、险情程度以及发展趋势等,并将检查情况告知对方。破损部位如果在水线以上,则拖航现场应急小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对破损部位的处理方案。破损部位如果在水线以下,应立即组织力量采取排水和堵漏应急措施,排水堵漏措施如下:如破损仅为裂缝进水,采取黏合剂加水泥堵漏的方法;如破损较大,进水较急,堵漏较为困难,采取立即拖往安全海域处理,其中边拖航边排水;如单舱破损进水,无法控制但不影响整体漂浮稳性,则采取封闭该舱的方法处理,再进行补焊。发生碰撞事故造成船体破损进水时,主拖轮应立即减速,根据破损部位和当时的气象、海况和潮汐等情况,及时调整航向,使破损部位位于下风流舷侧减少进水量。抢险过程中如有人员落水,按《人员落水应急预案》处理。如果情况恶劣,危及人员生命安全必须弃船时,应立即执行《弃船应急预案》。

人员落水应急响应措施。发现有人落水,发现者应立即将附近救生圈或救生筏抛向落水者,按动警铃,并高声呼喊“有人落水”,报告人员落水位置,同时要密切监视落水人员动向,并向落水人员的下流抛放救生圈。任何人听到人员落水警报或“有人落水”的呼喊后,立即报告,并确认落水人员位置。主拖轮根据落水人员位置和周围环境情况,采取减速、停车、施舵等措施避让落水者,同时立即组织人员救助落水人员。若人员落水发生在晚上,应立即打开探照灯盯住落水人员部位以便救助。辅拖船按指令迅速到达人员落水位置附近,若当时的气象、海况条件允许,则立即释放救助艇施救。若气象、海况条件已超过救助艇的救助能力,则由辅拖船施救。当现场救助落水人员困难或未能找到落水人员,应立即向当地海事局请求救助。医生应做好抢救伤员的工作。

弃船应急响应措施。发生事故或不可抗拒灾害,经抢救无效,可能翻沉或危及全体人员生命安全时拖航现场应急小组研究确认需执行弃船应急处置方案,拖航领导小组研究批准弃船后,由船长或平台经理下达弃船命令。弃船前准备解拖主拖轮。拖航现场应急小组负责向及相关单位报告有关弃船的情况并提出求助要求。船长或平台经理令报务员发出遇险信号。船长或平台经理携带所有证书、保密文件、日志和国旗。

组织停机停电并做好封舱及水密检查工作,带好各种设备证书,技术资料和应急记录。报务员携带好应急无线电装置和电台日志。用救生设备弃船逃生。按动警铃,发出弃船信号,同时用广播发布弃船命令,指挥全体人员撤离。报务员接到弃船命令后,立即发出国际遇难信号,并报告船位,尽一切可能向和相关单位报告弃船现场情况。弃船时所有人员按照应急部署图和部署,在统一指挥下迅速到达弃船地点。登艇前,各艇负责人按应变部署表中的名单点名后登艇。登艇后,人员要均匀座好,系好安全带,听从指挥。船长、轮机长、吊车司机和报务员最后撤离平台。撤离前做好全面检查,停机、停电。乘拖轮弃船逃生。撤离时清点人数,应先非必要人员后留守人员,先有病或受伤人员,后健康人员。用固定应急逃生梯和逃生软梯及逃生绳或跳海逃生,跳海逃生方法只能在别无选择时使用,应注意:跳海前应脱掉工作鞋和安全帽、穿上并系紧救生衣或防寒衣。确保跳海路线和海面没有障碍物。

一手捏住鼻子,一手抱住肩膀,两脚并拢,垂直跳下。到水中后尽快游离平台,寻找救生艇或救生筏。否则应保存体力,等待救援。弃船注意事项:弃船时,全体人员应按海上求生的要求做好自我保护。释放救生艇(筏),应按操作要领,避免损坏。漂浮在海面的人员应尽快进入救生艇、筏中。救生艇、筏应尽快驶离母船,若海面上有油火时,应向上风流方向行驶。人员乘坐的艇筏在海里应尽量集中,互相照应。救生艇筏宜迅速向陆地浅滩靠近。若事故地点远离陆地,救援力量尚未到达,全体人员应集中在出事地附近,等待救援。

火灾应急响应措施。降低航速,改变航向,收短拖缆,使火灾现场处于下风。切断通风,关闭防火门,按火灾应急部署人员到位。若不能自救,即发遇难信号,护航船在上风靠近失火船,使用对外灭火系统救助。组织护航船与本船一起协调灭火,按火灾场所和性质组织灭火。主拖船故障应急响应措施。主拖船发生故障,应立即向拖航现场应急小组汇报,同时利

用剩余动力(车、侧推)和舵,采取措施防止两船相撞同时安排人员将锚备妥,做好随时抛锚的准备。辅拖船立即协助控制平台,同时做好接拖准备。条件允许时,主拖轮可视时将锚抛下。医疗救助应急响应措施:将人员送至辅拖船转运至最近的医院;如果情况十分紧急,在直升机所能达到的援助范围,可申请直升机到达现场;向救助局等政府部门请求人命救助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