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浅谈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钟小燕

兰溪市第三中学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它与高中学生的知识和学业成就有着密切的关系。提高创新意识是高中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与高中生的成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高中数学基础素养的视野内,着重培育高中生的创造力,是推动高中生整体素养提高、全面成长的一条关键途径。所以,高中的数学老师们应充分考虑到了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培育高中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意义,并针对现有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鼓励其创新思想与创造力的成长。文章从创新思维概述入手,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视域:高中数学;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引言: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如何培养学生的主观素质,激发学生的主观思维和创造能力,是当前高中数学教师的当务之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般认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具备的重要素质和基本素质。在当前的教学改革背景下,核心素质的培养不仅要在理论上,更要在实际工作的中体现出来。

一、创新思维概

“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已有的思维基础上进行突破,在思维方式和方法上进行创造性的创新。它既是一种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提高个体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手段。“创造性思维”不但是对学生创造性的有效开发,还是对未知世界的开拓,使学生既可以获取知识,又可以通过不断的实践来积累自己的经验和方法。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在数学问题上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指导学生如何克服困难和障碍,从而调动学生想象力与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一)提高学生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独立思考

在高中数学课中,教师不但要给学生灌输基础知识,还要引导他们分析课程内容。新课程需要教师注意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所以,教师应该主动指导学生的独立思考,使学生对各知识点形成自己独到的看法和认识。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提升自己课堂教学能力和自身素质,同时懂得理解学生个人成长和个性想法等,从而有效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人教A版第一章《集合间的基本运算》一课中,教师要举出具体案例,便于学生理解,比如,,书记或主任去参加会议,这有三层含义:(1)书记要参加会议,(2)主任出席会议,(3)秘书和董事都要参加会议,让学生自己总结和总结“或”的三个含义)。在教学设计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力,从而使学生得到发展与提高。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高中数学教师应注意创造良好教育环境,为学生的思维成长创造有利条件。而数学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指导学生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旧问题。老师在开展教学中,应引导孩子以提问的方式进入课堂环境,引导学生找到问题并解决。如此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能够有助于学生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1]

例如,在教学人教A版《基本不等式》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观看图片来为学生创设一个教学情境,并适时提出问题,,例如:“上面这幅图片是第24届北京国际数学会议的会标,其色彩的深浅使得它看起来就象一个风车,你能找到这张图表上的等价不等式么?"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不等式,并把并把面积与实际的数字相关联。通过设置这样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意识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对知识的理解,具体可以从一些几方面展开:第一,要培养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推动知识与问题的结合;第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第四,要善于发现和归纳课堂上的问题。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例如,在进行《函数的应用》这一章节教学时,教师可以以问题为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关问题:“求函数的最小值”。但是对于这一问题很多学生会感到疑惑和不理解:“为什么要问最小值呢?不如直接问求最大值好了?”因此,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解决问题:“对于这个问题而言有三个大的难点:(1)如何求函数最大值点?(2)在哪两个区间求最小值比较合适呢?(3)如何判断哪个区间求最小值效果更好呢?”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后,教师要进行引导并提出疑问:“这三个大难点是否可以通过其他方法解决?”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选择出最佳解题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

在从核心素养视域下,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以核心素养为根本,以学生为核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层次教学,在课堂上关注到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获得合理、科学、有效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创新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例如,在进行《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教师要先制定好教学目标,然后给出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要求。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y=x+2x+1中存在一个实数e (1≤e≤2)使得f(y)=0,求这个实数是多少?”该问题中包含了一些关于实数知识内容,要求学生能够利用这些知识解决此题。接下来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制定计划、探究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思维能力[2]

结束语:综上所述,数学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又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积极开展教学工作,在高中数学课堂上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其独立思考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在课堂上,教师要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自由表达思想的良好环境,进而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段纪飞.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策略[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2(23):52-54.

[2]王满强.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22):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