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师资核心素养及其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学前教育师资核心素养及其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

赵淑贞

浦江县檀溪镇中心幼儿园  浙江金华  322200

摘要:学前教育师资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项综合工程,只有紧紧围绕核心素养体系,从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统筹协调,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核心素养时代的优秀学前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最终提升我国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学前教师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教育改革最核心的理念之一,它既要求融通职前职后培训,帮助准教师顺利过渡,也要求在职教师能够结合实践经验不断实现自我提升。

关键词:学前教育师资;核心素养;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

1学前教育师资核心素养发展存在的问题

1.1我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与发展氛围不够浓厚,部分学前教育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发展自我、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的重要性。 如部分职前学前教师在进入高校时就已经被纳为免费师范生,待其本科毕业后就可以定向分配至生源地从事学前教育相关工作,由于不受就业压力和学业动机的影响,他们削弱了终身学习的观念;又如部分职后学前教师,尤其在编制系统内的,他们会随着教学时间推移而产生职业倦怠,慢慢失去了终身学习的热情。 而新生代学前教育教师对新事物充满兴趣且愿意参加各式各样的教学实践活动,但教师适应陌生环境的能力普遍较弱,自我管理能力也存在问题。 大部分学前教育教师受到家庭因素影响,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较少,受挫能力不强,合作意识薄弱。 教师的职业发展视野狭窄,学习的知识、技能有限,所学知识、技能无法支撑教师的长远发展。 许多学前教育教师在从学校走向社会时出现不适心理,且随着年级和年龄的增长,教师对学习与发展相关工作依然缺乏深入认知,对自己的定位也较为模糊。 另外,学前教师应反思自身对学前儿童兴趣与经验的关注。 许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处在“一刀切”阶段,学校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不够重视,也没有围绕学前教育师资发展的需求设计教学过程,引入相关资源。 学生对自我发展的相关工作不够重视,核心素养的发展也陷入瓶颈期。 在学校学前教育师资发展氛围不足的情况下,学生更是缺乏发展动力,这对他们专业能力的提升提出了巨大挑战。

1.2学前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体系应当不断改革完善,满足“多元化核心素养”的要求。 学前教育师资的核心素养具有多元化特征,具备专业知识与能力只是对学前教育教师的基本要求,学前教育教师还应当具备较强的社会参与意识,并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寻求自主发展的有效路径,在实践中逐渐形成良好的教育理念与师德师风。 传统的职前职后一体化培育体系对学前教育教师的核心素养发展不够重视,许多教育课程集中在对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教学上,无法满足学前教育教师发展的现实需求。 为加快实现现代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对学前教育基础体系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优质的学前教育教师培养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根本途径。 学校培育学前教育师资核心素养的各项工作也没有落到实处,教育主体采用的教学方法、模式和新生代学前教育教师发展的需求不相符合,学员在参与培训的过程中配合度较低,教育达不到应有效果。

1.3核心素养作为处于发展过程中的概念,是学前教育师资发展连续性、阶段性的体现,但在传统学前教育师资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体系中,教育主体与学员都认为核心素养是抽象化、理论化的事物,而没有将发展核心素养视为学员长远发展的必经之路。 现有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体系还没有完全体现核心素养理念的要求,不同教育模块并没有联系起来,这导致教育效果较差。 教育主体应当逐步解决学前教育专业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体系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员客观、全面地评价幼儿学习、发展的过程,促进学前教育学员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2学前教育师资核心素养及其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体系发展策略

2.1优化课程配置,建立起完善的课程体系,尤其注重优化课程结构。 如在课程体系中增加更多研究幼儿心理、身体发展规律的内容,防止出现教师单纯掌握教学知识、技能,而对教育模式理解不够深刻的问题。 鼓励学前教师在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中要运用启发式思维的教学方法,不但能够使儿童保持兴趣和创新的意愿,还能促进儿童创新意识的养成。 学前教育不同知识之间有着内在联系,传统的课程体系将学前教育教师培训相关课程分散开,知识与知识间的联系无从体现。 许多教师学习大量知识,但对所掌握知识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发挥的作用把握不够准确。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学前教育教师需要掌握的专业能力也存在差异,教育主体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对教师进行教育,这可能导致不同教师发展路径趋同,教育效能无从体现。 学校需面向不同个体采用差异化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并根据学习主体的现实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增强教育实效。

2.2营造核心素养发展的氛围,构建多维教育体系

应当营造良好文化环境,鼓励教师发展自我,激发教师发展的内生动力。 应深入理解职前职后学前教师一体化核心素养的内涵,建构一个由情感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等三大维度构成的学前师资核心素养体系。 为使学前教育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现实教育氛围,教育主体可引导学前教育教师形成专业气质与能力,采用演讲、专题讲座等方式,促进他们全面、客观、系统地了解学前教育教师核心素养的发展路径。 培育学前教育师资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在教育过程中形成较强的认同氛围。 教师认识到自身所从事职业的价值,发展个人核心素养,支撑个人职业生涯长远发展的动能感更强。 尤其是在学前教育教师价值观面临多种文化思潮冲击的当下,明确学前教师师资核心素养的发展方向有助于增强教师发展导向性。 学前教育教师只有具有正确的态度与价值观,在教育过程中才能渗透正确思想理念,培育出品德兼备的优秀青少年。 此外,教师应当建立起正确儿童观,做幼儿教育的引路者与启蒙者。 教师只有掌握幼儿发展的科学规律,充分了解幼儿在不同阶段的发展需要,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提升教育实效。 教师基于对教育规律的理解开展教学,教学创新能力也显著增强。 如在实际学前教育中,教师根据幼儿发展的不同阶段设计差异化教育内容,面向小班幼儿,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鼓励他们在发挥动手能力的同时,积极和同学沟通交流,感受集体氛围。 小班幼儿在和谐的班级氛围中成长,这对他们良好性格的养成起到重要作用。面向中班与大班的幼儿,教师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进行创造,将自己的新奇想法融入手工作品中。 如此一来,小班到大班的幼儿完成了从模仿到创造的思维成长过程,发展的循序渐进性由此体现。

3结语

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核心素养直接影响学前教育水平,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体系的构建状况则会直接影响教师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 正因为如此,加强对学前教育教师的培训,构建起完善的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体系支撑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教师核心素养的发展与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体系的构建并非一日之功,教育主体应灵活配置现有资源,既为促进教师队伍的发展注入力量,也为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体系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彭媛琼.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改革研究[J]. 戏剧之家,2022,(04):133-134.

[2]赵红霞,庄莲莲. 幼儿园教师核心素养的模型构建研究[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21,41(02):128-136+143.

[3]黎勇,蔡迎旗. 基于核心素养的幼儿园教师专业促进路径[J].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20(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