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产教结合的出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22
/ 1

论产教结合的出路

陈卓

自贡职业技术学院643000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说过,人不可无志,人不可以没有追求,没有追求就丧失了生命的动力,失去了生命之价值。

自2017年习近平先生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以来,全国各地的职业院校与大小企业在校企合作的路上已经摸索前进了几个年头,尝到了“产教一体化”甜头和苦头的学生也接连毕业,踏入社会。

诗人汪国真的一首诗《热爱生命》:我不去想能否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我只顾风雨兼程。道出了生命的价值真谛。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成功的那一刻,而在于为成功而奋斗的历程之中。

校企合作的路上,有躬身前行的一线教师,也有加油助威的企业方,优秀的企业会深度参与校企合作,为空白的科目和空白的教学板块出谋划策。自贡灯彩集团的周宪先生就为自贡职业技术学院的中国彩灯史这一课程编写了《中国彩灯史》一书。

当然,校企合作也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个别企业利用学校师生心地单纯的弱点,剽窃知识成果,以师生作品参赛打掩护,用师生作品去注册成公司版权和专利的情况也不在少数。

规范校企合作的方式,明确校企合作的方向,是一个专业对接多个企业时需要谨慎斟酌的。出于教学目的来说,一个学科对应一个企业是较为科学的,这样企业的压力也不大,学校分别以单个学科的带头人去对接单个企业,占用的教师资源也不大,教师和企业员工的个人时间也能合理安排。如果是一个教师对接多个企业,教师个人的教学工作和承担的行政任务最终就会大量占用该教师的个人时间。

一个学校最重要的是学风,是否有尊师重道的风气,除了书记的宣讲外,学校工会、董事会、理事会、监视会、教务处是起到核心作用的部门,一线教师的个人素养是起到决定性的因素。红色工会自然能传承红色精神,黄色工会就只能维护资本家利益;相信术业有专攻,就不会存在外行引导内行、不懂专业的人插手专业的事甚至充当兼职教师或专业教师的职务;承认行道有先后,就会让身经百战的教师担当学术带头人而不是看学历或者是否完全服从领导安排;真心诚意要搞教育,就不会贪恋课时费、科研经费,更不会照本宣科或以自习为主来水课忽悠学生,就会花大量时间备课、并尽量在上课时间照顾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学生、尽量在课外时间以文字的形式进行作业的批改和分析并反馈到学生本人。

产教融合本来就是破除应试教育和形式主之局限性,理实一体化,回归一线,探索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和教育的多形式发展。这就需要企业开放尽量多的实习岗位,但是迫于三方协议的人数比,单个企业能够提供的实习岗位十分有限,部分中小企业甚至没有签署三方协议的资格,学生的就业和收入根本无法得到切实保障。

这时候,我们就要反问——产教融合当中得分清楚产和教这个产是什么东西?

就像现在好多产业学院一样,有的是以技术为准则,有的是以经营利润为准则,有的是以教学过程内容为准则。只能说先行先试,然后总结在做试点,最后定标准规范进行推广。

产教融合有两层含义,对大学来讲是推动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解决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脱节问题。对职业技术类学校来讲,是培养适应新业态工匠人才,我们很多是打1环,而不是10环,理是这么个理,但在职业院校中感觉都好像只是停在表面上,产教结合了,学生去一线了,但是教育体系没跟上,知识体系没跟上。有些学校的招生就业处,为了解决学生的就业率,就安排些跟学生专业不挂钩的工作,甚至让学生牺牲上课时间去招生。

以鄙人的观点来说,产业应包括:基础理论和实际运用。

基础理论包括:行业起源与发展趋势、行业规则、专业技术理论,这些在大一就应该接触。

实际运用包括模拟生产、模拟运营、生产实践、运营实践,这些完全可以在寒暑假衔接。

校企结合,先校后企,教学是第一位的,实践是在具有理论基础和模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展开的无缝衔接。产教融合就是要企业和学校互相配合,将产业的规则和教育的规律容纳成一个科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