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选段《三月桃花心中开》作品及演唱技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4
/ 3

歌剧选段《三月桃花心中开》作品及演唱技巧分析

任宇航

(河南大学   河南省开封市   475000)

摘要:《三月桃花心中开》是歌剧《长征》中的经典唱段之一,也是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声乐咏叹调。对于《三月桃花心中开》这首作品,在演唱过程中需要对相关的演唱技巧形成有效把握。本文首先针对歌剧《长征》和选段《三月桃花心中开》进行简单分析,然后针对《三月桃花心中开》作品的曲式结构、旋律和歌词进行分析,最后探讨相关的演唱技巧,希望通过分析,能够为业界同仁提供参考,提高《三月桃花心中开》的演唱水平。

关键词:《长征》;《三月桃花心中开》;曲式结构;演唱技巧

歌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近年来发展逐渐向好,欣赏歌剧的人群规模不断扩大。在歌剧领域,红色题材作为一类重要的题材,出现了很多经典作品。《长征》就是一部红色主旋律歌剧,其中的选段《三月桃花心中开》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能够对整部歌剧的主题予以呈现和映射。所以,有必要对《三月桃花心中开》作品本身和演唱技巧展开研究,抓住其中的要点。

一、歌剧《长征》及选段《三月桃花心中开》创作介绍

(一)歌剧《长征》

《长征》是为了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由编剧邹静之、作曲家印青、导演田沁鑫、杨笑阳等,携手合作,历史四年精心打造的一部符合当代审美又兼具民族色彩的史诗歌剧巨作,在2016年7月1号首演。在歌剧《长征》中,围绕大量年轻战士,塑造了诸多形象,谱写了形形色色的故事,既有从普通孤儿成长为勇敢战士,也有普通年轻人之间互生情愫,也有牺牲小我成全大我……歌剧《长征》的故事,体现出了红军战士身上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团结互助的品格,并把观众带回到那段艰难卓绝的长征岁月,让观众可以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从中正视历史,激励自我。在歌剧《长征》中,有很多经典选段,在对歌剧本身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对其中的经典选段深入剖析[1]

(二)选段《三月桃花心中开》

《三月桃花心中开》是歌剧《长征》中的一首歌谣体唱段,在整部歌剧中,《三月桃花心中开》一共出现了三次,每次所出现的情境和抒发的情感,都是不一样的。第一次出现,是几位村姑在唱,普通的大姑娘小媳妇。这里是由普通女性村民角色演唱,暗喻女人们送男人上了战场,她们在后方作做保障,既让男人放心战斗,同时也在后方给予他们坚定的支持。第二次出现,是红军战士万霞演唱,这出现在第三幕,红军战士万霞唱这首歌,是为了告诉所有的红军战士,不要忘记送别自己的老乡。第三次出现,则是在歌剧的第六幕,红军队伍在陕北成功会师,此时彭政委得知自己的爱人洪医生牺牲了,彭政委在看完爱人洪医生的绝笔信之后悲愤交加,唱了一首咏叹调,之后全体红军女战士齐唱《三月桃花心中开》,这不仅烘托出了悲凉的气氛,同时也在悲凉中浮现一丝温暖的回忆,那是彭政委对爱人洪医生的回忆[2]

对于《三月桃花心中开》的创作,其实在最开始并没有安排这样一首歌曲,甚至确定要开始创作时,也还没有。后来国家大剧院陈平院长和印青沟通,希望能够写出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就像以前的《北风吹》、《红梅赞》那样。印青一开始觉得这个套路太常见,不是很必要,但是周围人陆续表达了一样的看法,这转变了印青的想法,他觉得这是大众所期待的,最后和编剧邹静之商议,定下了《三月桃花心中开》这首歌曲。

二、《三月桃花心中开》作品解析

    作为歌剧《长征》中的经典选段,对于《三月桃花心中开》这首作品,应当对其曲式结构、旋律及歌词等进行全面分析,要对作品本身形成深入理解,这样在演唱中才能准确把握歌曲本身的特点以及内在情感,进而取得良好的演唱效果。

(一)曲式结构

《三月桃花心中开》全曲实在江西民歌的基础上演化而来,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这一选段共有53个小节,调性单一,g羽五声调式,4/4拍,速度70,中速舒缓,其曲式结构为并列单二部曲式,如下图1所示。

图1.并列单二部曲式

针对整首歌曲而言,在第160-163小节,属于前奏部分,是由两个纯四度音程组成,和前一小节的结尾调性,保持了顺畅自然的衔接。在第2到第4小节,基于分解和弦与音程,构成了伴奏加入其中。从总体上来说,在前奏部分,主要是由分解和弦与音程组成,具有精练、简洁的特性,和江西民歌的调性甚为符合贴切[3]

164-180小节,是歌曲的第一部分,包含了A/B两段。A段为164-172小节,采用了4+5的非方整结构,包含了两个平行的语句,分别是a乐句和a1乐句,前者是164-167小节,后者是168-172小节。A段的整体音域,大部分小节处在中音区。B段为173-180小节,采用了4+4的方整结构,分为b乐句和b1乐句,各4个小节。B段的整体音域,大部分小节处于高音区。

181-184小节,是间奏部分,该部分使用了b1乐句的伴奏织体,让歌曲的整体音乐情绪得以维持,同时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形成一个过渡衔接作用,发挥出承前启后的作用。

185-212小节,是歌曲的第二部分,从整体结构来看,和第一部分基本完全一样,只有一个不同之处,那就是第二部分在最后结尾处增加了尾声,对结尾句形成了一定的拓展和补充。

(二)旋律

    旋律是歌曲的重要组成,旋律中能够包含歌曲的思想和情感,基于旋律能够让听众感受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内涵。对于选段《三月桃花心中开》,其旋律较为简单,第一乐句从主音g羽上行到d,之后又下行回归g羽,基于这种上下交替的旋律模式,让歌曲中的音乐情绪不断延伸和拓展,之后旋律下行并反向大跳,不断升高音域,呈现出强烈的推进感,并在主音结束。简单梳理就可以归纳为:先是上下交替,再是下行,之后反向大跳音域升高,这种旋律模式具有欲扬先抑的特点,能够在最后引起情感的迸发,强化观众的体验感受和情感共鸣。第二乐句和第一乐句基本一致,只是在后两个小节加入了切分节奏并连续下行,之后又反向大跳,并回归主音趋于缓和。第三乐句则是达到了高音区,从属音d连续上行又回归属音,之后又连续下行并反向大跳回归属音[4]

(三)歌词

歌词,在歌曲中是一种文字构成部分,歌词基于文字的艺术性,能够对场景进行描述,对故事进行表达,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对情感进行抒发。歌词在歌曲当中,对于作品情感及内涵的演绎表达,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对《三月桃花心中开》来说,歌词简单,通俗易懂,并没有什么艰深晦涩的词句在里边。同时,内容含蓄,但表意明朗,容易理解。如“一针一线随你行”,就是表达了对心爱之人的思念和牵挂,鞋子上的一针一线,就好像自己一样,伴随心爱之人一同远行。同时,在歌词中,还使用到了江西方言,比如“正月……吔”、“哥哥……哎”、“前路……啊”、“四月……哎”,这样的歌词结构,借鉴了江西民歌。

三、《三月桃花心中开》的演唱技巧

在了解《三月桃花心中开》的曲式结构、旋律和歌词的基础上,就要进一步对演唱技巧进行分析。在演唱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对选段本身的音乐特征形成把握,同时还要把握整部歌剧的内涵,从气息、吐字、情感等方面,牢牢掌握相关的演唱技巧,确保可以提高演唱水平。

(一)合理控制气息

在音乐演唱中,气息是相当重要的,这直接影响到演唱的表现,气息不足、气息不稳等情况,都会导致演唱效果大打折扣,无法取得想要的演唱效果。因此,在《三月桃花心中开》的演唱中,就需要对气息合理控制,让气息和歌曲的曲式结构、旋律等保持一致,达到良好的演唱效果。对于《三月桃花心中开》来说,音域主要是在g1到g2之间,仅有一个八度,跨度不大,不过由于其中多个小节存在下行之后的反向大跳,这就需要在气息上保持灵活,不能紧绷,要能够应对反向大跳。气息作为音乐演唱的基础,要想让音乐演唱展现出生命力,那么就要对气息形成合理的运用。在《三月桃花心中开》中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都分为了A和B两个小段,A乐段和B乐段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气息控制上需要略微体现出差别。A乐段旋律保持了级进和跳进交替的情况,因此在气息控制上要尽可能保持平稳,以气驭音,通过气息驾驭声音,从容应对旋律的交替。而对于B乐段,这部分从中音区转向了高音区,由于音域高,会导致演唱过程中的身体机能进入高水平使用状态,容易造成气息僵硬停滞。因此,在这部分的演唱中,一定要注意换气,保持足够的气息[5]

(二)清楚咬字吐字

歌剧作为舞台表演艺术,观众通过视觉和听觉参与艺术欣赏,因此在演唱中,就一定要确保清楚咬字吐字,要保证观众能够听清楚每一个字,不能囫囵不清。对于音乐演唱本身而言,清楚的咬字吐字,也是正确传达歌词含义、表达歌曲情感的基础。如果咬字吐字不清楚,观众无法听清楚唱了什么内容,那么显然就会影响到观众对歌剧内容的理解,会分散注意力去想到底唱了什么,这样就很容易让观众跳出歌剧剧情之外,弱化体验感受。因此,在《三月桃花心中开》的演唱中,就要保持清楚的咬字吐字。从字发音构成来说,可以分为字头、字腹和字尾。咬字就是咬字头,也就是声母发音。比如“撕”,声母为“s”,在演唱时就要准确咬字,发出“s”的音节。吐字,就是吐字腹和字尾,尤其是字腹是吐字的关键,重点在于保持韵母的发声准确清楚。如“开”,韵母就为“ai”。而字尾,主要就是尾音,这在歌剧表演中需要特备关注,很多时候会有尾音拉长的演唱需要,在尾音方面则要保持不变音、不走声。

(三)运用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在舞台表演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谓肢体语言,是指通过肢体动作所表现出的语言内涵,观众可以通过表演者的肢体动作,了解所表达的含义或是情感。在《三月桃花心中开》的演唱中,为了提高演唱效果,就需要注意对肢体语言进行运用,通过设计和使用一些肢体动作,和演唱相互配合,强化表现力。肢体动作的设计,最好要和歌词保持一致,因为歌词本身具有表意性,能够创造出具体的情境意象。如果字体动作和歌词所描述的情境不符合,那么就会导致观众产生违和感。比如《三月桃花心中开》的第一句为:“正月阳雀飞上崖吔”,阳雀飞上崖,这样的一个场景,是曲中人所看见的场景,而这个场景在比较远的地方,因此在演唱时,可以设计一个远望的动作,请抬头,眼睛望向远方,就好像真的看到了阳雀飞上崖这样的一幕画面。再如“哥哥扛枪上战场哎”这一句,这一句描写了心爱之人转变为红军战士,奔赴战场,在唱这一句的时候,就要在面部表情上表现得严肃坚毅,同时可以做一个握拳的动作,进一步强化表现力,这样可以表现出红军战士上战场的勇敢和坚毅

[6]

(四)强化情感表达

    在《三月桃花心中开》的演唱中,还需要注意强化情感表达,尤其是要注意对情感的不同处理。在歌剧《长征》中,《三月桃花心中开》出现在了三个不同的场景中,演唱的角色也不相同,村民唱、红军战士唱、全体女战士场,在不同的场景下,这首歌本身的情感基调并不相同。因此,在演唱中还需要跳出歌曲本身的限制,要与歌剧《长征》的具体剧情结合起来,结合歌曲出现的时机,针对当时的场景和情感,合理把握情感,调整演唱风格。比如在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是由村民唱,这个场景主要是村民送别参军的亲人,既有不舍,也有期望,整体情感基调较为明朗和平稳。而在第二次出现的时候,是由红军战士万霞唱,这主要告别,不仅要表现出感激,还要表现出不舍。第三次出现则是彭政委得知爱人牺牲的消息,这时就要以悲凉的情感表达,来体现出人物角色内心的痛苦哀伤。对于演唱者而言,在演唱实践中,就要对情感表达加强把握,根据《三月桃花心中开》在歌剧中具体出现的情境,来合理控制情感表达的方向和程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三月桃花心中开》作为歌剧《长征》中的一个经典选段,歌曲本身的曲式结构并不复杂,旋律简单,歌词易懂。在演唱的过程中,要从气息控制、咬字吐字、肢体语言和情感表达这些方面着手,多维度进行演唱控制,提高演唱水平,呈现出更好的演唱表现力。

参考文献:

[1]孟恬羽.歌剧选段《三月桃花心中开》中的音乐表演艺术研究[J].中国文艺家,2022(04):25-27.

[2]谢旭光,颜春英.《三月桃花心中开》的风格特点与演唱分析[J].大观(论坛),2021(06):162-163.

[3]王月. 歌剧选段《三月桃花心中开》作品及演唱分析[D].河北大学,2021.

[4]侯雅宁.歌剧选段《三月桃花心中开》的演唱分析及情感表达[J].黄河之声,2021(01):101-103.

[5]王杨阳.《三月桃花心中开》的音乐分析及演唱特点[J].喜剧世界(下半月),2020(08):22-23.

[6]周娴婷.音乐美学视角下的音乐形式——以歌剧《长征》选段《三月桃花心中开》为例[J].黄河之声,2020(12):87.

作者简介:任宇航(出生年份2001),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河南省焦作市,学历:本科,职称:无,研究方向:表演民族歌剧方向,工作单位: 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表演专业2020年级在读本科(邮编:475000),单位地址:河南省开封市顺河回族区河南大学明伦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