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新时代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研究

段瑞科 

中韩(武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82

摘要:新时期的党组织结构发展反映着我们的奋斗目标能否完成,是加强党的领导的必然需要,也对推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有着重要作用。因此,需要从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制度发挥服务功能、从规范落实组织制度完善机构设置、从提升党员干部整体素质有效培养共产党员模范作用、进而从创新活动方式凝聚服务群众的力量。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中;组织力;新时期

基层党组织成为联系上级党组织与基层的纽带,提高其领导力和战斗力既能够激活党的建设工作人员积极性,夯实党的建设事业根基,又能够推动和保证上级党组织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在市场经济全球化,国际政治复杂,社会利益格局多样化的今天,党组织的思想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所受到的考验不断加大,同时加强国有企业党员组织的领导工作也受到了严峻考验。

1当前基层党支部组织力的制约因素等

党支部作为党最基层的组织,在党员与上级党组织之间起着沟通的作用。目前,全中国大多数党支部都能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并更加重视党员政治素质与思想素质的全面提升,并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凝心聚力,促进和谐与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但是,还有一些基层党支部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1党支部缺乏凝聚力和号召力

单个党员,如果不能应对中国国企改革转型所发生的新形势,新情况,新特点,在本职工作上既不能作为或者“不愿作为”,更不能有所突破;一些党组织在上级所安排的工作任务上,却面临着执行力低下的现状,思想的说服力也不高,对干部与职工们所表现出来的问题,难点问题无动于衷、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导致党支部在员工中威信低下。

1.2党支部活动的内容,形式简单,吸引力不强

一些党员视野不够宽广,没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只能满足于发展新党员和缴纳党费,“三会一课”的内容僵化单调,很难对党员干部形成吸引力,在一些地区加油站,党员散,很难突破工作时间的限制而集中起来,对党组织的管理也没有创新的形式,使管理工作和党的群众生活结合得不牢固,存在顾此失彼问题,党员群众参与性不强。

1.3支部负责人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

多数支部书记的非思想政治工作专业知识很好,一般都有领导技术职称,而有思想政治工作知识职称者则只占有少部分,党建工作常受支部领导技能层次所限制,工作上捉襟见肘、完不成“规定动作”“弱不禁风”“自选动作”束手无策,从而导致党组织内部涣散无能、缺乏应有生机和战斗力。

2基层党支部组织力受到约束的成因分析

分析党支部建设中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一些党务政工干部党务工作经验不足

在目前中国企业发展中干部结构逐渐趋于年轻化的情况下,由于企业基层党支部书记基本是干业务的,同时又缺乏党务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因此需要企业党务政工类干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既要懂得职工管理与效益经营又要能做好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才能适应目前中国国企在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

(二)基层党支部负责人岗位职责不清,工作要求不明确

有的组织负责人认为党务工作虚虚实实,而国企生产经营的工作却实实在在,因此热衷于进行组织业务操作的具体项目,并将主要目光集中在了生产经营工作上,但对于组织的主要工作内容来说却并非总是这样,因而出现了消极的工作或者不愿意做的情况,也因此而荒废了党建主业工作,甚至出现了“种植他人土地而荒置自家田地”“越位”“错位”的问题,组织的主导职能作用也大为弱化。有的支部书记的工作手段很单纯,仅仅是充当上级的“传声筒”;有些支部书记所掌握的语言,文书等工作手段则明显不足,难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的支部书记因循守旧、缺乏激情。

(三)党员作用有群众化的趋势

部分党员和非党员同事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斤斤计较重利益轻公正,重眼前轻长远。企业基层一线党支部书记往往需要与群众相处,在生活中还会接触到来自社会不同阶层、不同颜色的社会成员,各种社会思潮对党员职工思想、工作态度等方面产生了直接影响,其负面影响不容低估。

3新时期,基层党组织普遍提高了领导能力途径

新阶段提高基层党组织管理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既必须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认真落实党委的各项要求、提高党员干部整体素质,更必须继续推动党组织的创新载体建设,全方位采取切实举措。

3.1加强对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和群众工作功能的充分发挥

领导能力的提高需要建设精干务实,富有强烈宗旨责任感的领导班子团队。一个领导能力出色的领导班子,就必须素质精良的领导班子和人员,他们都应当具有坚定的政治素质、执政高度以及同全党人民紧密团结的精神状态,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的正确决策作为基本条件;与此同时,良好的领导班子也与基本领导制度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联系。在基本组织领导制度层面上,我们还应当坚持民主集中制这一基本领导原则,这一主导体制有着突出优越性。新时期的组织还必须严格执行这一组织体制,即通过完善组织机制保证没有出现“一言堂”,实现人与组织紧密联系,以此保证组织不被虚化,削弱,边缘化,在组织的管理等领域真正发挥引导和保障的功能。

3.2严格履行党组织的章程,做好党组织工作

做好国有企业组织工作、加强群众组织力还需要加强党的规定、强化群众组织工作。严格遵守好各种法律,才可以规范性地开展,规范性地开展了才可以长期开展。在我们党里面也有着较健全的法律,尤其是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和依法治企的,更应该严格执行。以中国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员体制为例,中国国有企业在执行制度中采用了在党组织主导下执行一把手负责制的模式,党组织的基层组织应处于主导作用,并应发挥主导作用。然后,还需要依法依规对当地基层党组织的管理机制加以理顺,规范履行当地党委组织权限内的各种规章制度,组织的引领功能和保障性机制。

3.3促进党员干部素质的提高和模范作用的有效发挥

增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功能外,还必须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切实发挥好党员先进榜样的作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与党员先进榜样的作用可以互为补充,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党组织影响力。就基层党组织而言,可以通过提高组织力包括进一步增强党员自身凝聚力,也可以通过进一步强化共同政治信仰和共同认同、愿为实现理想目标而努力奋斗等方面,来进一步扩大党员队伍。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必须通过党员系统的思想教育活动才能实现,基层党组织也必须充分认识党员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扎扎实实,不断创新党员教育工作,做到培训有步骤,有据可查,有所总结,勇于创新。提高了党员干部素质,也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模范作用和加强对身边人的示范作用。党员干部的教育活动又是常态化工作,应常抓不懈。

3.4促进活动方式的创新,凝聚服务群众的力量

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也要不断推进活动方式的革新,才能更好地团结和服务群众。创新人才充满了生机和战斗力,但需要根据当前社会结构,党员流动情况和人民群众要求的深刻变化,不断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开展形式的革新。基层党组织面对的是广大人民群众,更容易找到自己真正的需要。经济领域的供给侧改革突出了精准供给问题,应采取靶向供给消费者需求的措施以确保有效需求的满足。基层党组织还可参照这一做法,通过观察党员需要和普通群众的需要,并根据组织实际情况,把几者配合得更好。另外,大数据时代下,基层党建活动开展还能够借助信息技术以更为灵活方便的方式进行,这就更易于青年党员参与、群众接受的同时还可以克服某些活动的时空局限等等。

4结语

一句话,也就是要继续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领导力,凝聚力,战斗力,更好实现党员干部群众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先锋示范作用,才能够满足现阶段国有企业发展对企业的新要求,从而为企业的持续高质量发展和壮大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小蒙.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及其提升[J].三晋基层治理,2021(06):47-50.

[2]贺煜嘉.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