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体积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浅谈大体积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翟俊生

身份证号码:150207198612162911

摘要:目前,城市中的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此类项目中的建筑主体结构需要具备整体性好、刚度高、抗力强、抗变形能力强等诸多优点,以及更加突出的抗震性能和更加平整的墙体优势。与此同时,现有各种不同类型的施工技术实际应用存在明显不足,导致一部分工程建筑中的混凝土结构出现收缩裂缝问题,并且已经成为一种常见性问题。因此,需要更新传统类型的施工技术要求和材料要求,尽可能保证混凝土结构具有更强的稳定性,保证工程建设质量能够达到预期水平,保证建筑的施工安全及使用安全。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引言

建筑工程领域涉及到的施工技术类型较多,其中以混凝土施工技术占据较大的比重,得益于结构成型效率高、运输便捷等多重优势而取得广泛的应用。以建筑施工为背景,从材料选配、施工技术的应用、质量控制、现场管理等方面着手,系统性地探讨混凝土施工技术。

1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特点分析

一般来说,大型混凝土结构只要能保持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就可以称为大体积混凝土。与其他参数较小的混凝土结构相比,要求一次浇筑完成,施工过程中不能留有空隙,这对混凝土结构的材料配比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并且需要有足够的材料运输力量,才能使如此大体积的混凝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运输。大量混凝土的浇筑过程需要有足够的振捣设备进行材料均匀分布,并且采用有效的温度控制手段来减少混凝土结构,在凝结过程中避免由于水化热而造成的高温情况。一直以来,大体积混凝土都是维系建筑整体结构的重要核心,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该项技术的运用逐渐替代了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技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更具备优势,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更多建筑企业的偏爱。在大量建筑设计当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能够降低建筑工程的造价成本,提高使用效率,同时也可以为建筑企业的发展带来更经济合理的效益。在实际建设内容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经常出现极限荷载、极限承重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必然导致出现混凝土裂缝,针对这方面的问题人们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目前研究中,由于建筑物混凝土是由不同材料组合而成的建筑,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裂缝,一般混凝土在施工之后都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出现裂缝现象,影响到建筑的安全性,如果裂缝严重,甚至会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为保证建筑施工质量,需要了解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成因,比如在混凝土施工前重视地基质量方面存在问题,或者重视项目施工中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问题;钢筋锈蚀导致本身性能下降;温度等对混凝土造成的影响。

2大体积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2.1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拌制

为了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水平和有效应用,需要合理把握大体积混凝土的配比,即科学合理地调配混凝土中的水泥、拌和料、砂骨料和其他各类外加剂。其中针对水泥而言,水泥的应用和用量情况能够直接影响大体积混凝土的水热化现象,因此可以在科学合理的情况下,对水泥的用量进行适当缩减,同时也要保障大体积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需要通过全面的实验和分组适配之后,才能合理地确定水泥的正确用量。在此期间,可以根据大体积混凝土的实际施工要素和施工现状等,对大体积混凝土的防裂缝问题制定专业性的方案和计划,明确现有施工条件,并合理计算水泥的水化热温差情况,了解水泥和大体积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并对其进行有效预估,确保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维持在适当的范围,也可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防裂缝措施,提高混凝土的整体强度和效果。除此之外,也可以对砂骨料和拌和材料等进行优化选择,同时也要保证相关原材料的质量水平,避免不合格的材料应用到施工之中,影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有效开展。施工单位在实际施工时,为了杜绝裂缝的出现,要严格控制混凝土材料的混合配比,尽可能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并在反复试验后,确定合理的比例,确保实际的混凝土承载力符合相关施工要求,从而保障整体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2运输混凝土

对于混凝土的运输,有很多种方法,比如垂直、地面等等。混凝土做好之后,需要运到施工现场。以此完成后续施工。但是,如果在实际运输中,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导致混凝土出现离析问题,就会严重影响混凝土质量。此外,在搅拌设备上,施工企业应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一旦搅拌设备出现问题,就需要及时检查和维修,通过这样的方法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进而减少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更好地保证混凝土质量。

2.3浇筑混凝土

在建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浇筑是关键点。所以在实际浇筑中,首先要保证模板的强度和位置能够满足实际要求。应有效检查浇筑位置的钢筋和预埋件。在保证数量、位置正确的同时,明确具体保护层厚度,并做好记录。针对所浇筑的位置要及时清理干净,如果其中存在锈蚀,也要及时处理。在固定模板后要检查缝隙情况,如果存在较大缝隙,就需要及时处理。在浇筑混凝土前,必须要润湿模板,并且在浇筑过程中还要能及时计算具体的浇筑速度,以此来有效的明确浇筑效率。在浇筑过程中要由低到高地进行浇筑,并实现分层浇筑,从而保证浇筑质量。

2.4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振捣作为重要的施工工序,需要在浇筑后立即进行,并结合实际情况和相关规范保证混凝土振捣的效果。但应注意的是,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应注意混凝土振捣的适当程度 ,既不能不充分振捣,也不能过度振捣,否则都可能会混凝土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振捣过程中,要均匀、充分的振捣。在使用振捣棒时,要做到快插慢拔,而且插点均匀,振捣棒应避免碰触模板,否则会造成模板质量出现问题,进而影响混凝土质量。与此同时还应根据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构件的不同,采用适宜的振捣方法,对变截面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进行振捣,需要进行二次振捣,并且要混凝土初凝前完成。当对配筋较密的混凝土结构物进行振捣时,容易发生离析的情况,对此需要在浇筑过程中,预留一定的厚度,然后在完成浇筑后,将瓜子片石子铺设在混凝土表面上,然后在进行振捣。

2.5养护

1)养护期间,混凝土需要保持湿润,时间主要取决于混凝土强度的增长,以保证养护后的混凝土达到强度要求。2)养护的关键是控制温湿度,使混凝土在合理的温湿度条件下有效成型。温度和湿度均合理后,可阻止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维持混凝土内部和表面温度的合理性,以免出现表面裂缝。混凝土浇筑后及时采取覆盖措施,材料可选用湿润的草帘、麻布片等,养护期间适当洒水。若现场环境温度较低,有必要采取保温措施,以免冻伤混凝土。3)混凝土养护的基本要求:尽快安排养护,即在混凝土浇筑12h内开始洒水养护,若建筑工程使用的是低塑性混凝土,需在浇筑后及时喷雾,避免中途间隔过长的时间;做到连续性养护,期间混凝土表面均要保持湿润状态;严格控制混凝土养护时间,至少需达到14d,具体根据混凝土的实际状态而定。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重视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就必须认识到该技术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价值,从而不断总结、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从而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并借助混凝土提高整体工程施工质量,为建筑行业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丁浩.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14):64-65.

[2]薛泽龙.建筑工程施工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之我见[J].福建建材,2014(02):79-80.

[3]林肖.大体积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预防措施[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0):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