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病患者基层首诊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老年慢性病患者基层首诊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王金亮 ,吴云萍

(福建泉州惠安县东桥镇卫生院 福建省泉州市 362141)

摘要:目的:了解老年人慢性病首次就诊意愿,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某院202112月至202212120名老年慢性病患者,本研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采用统计学方法,对老年人慢性病基层首次就诊意愿和基层首次就诊意愿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60%的老年人愿意在基层就诊,高血压、糖尿病、骨质增生等疾病占首位。单因素分析表明,教育水平、家庭平均收入水平、医保类型、基层医疗机构能否满足基层医疗需求、医疗费用与上级医院、基层医院就医经验的基层医疗机构的首诊意愿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分析发现,基层医疗服务机构能否满足基层诊疗需求、诊疗费用与上级医院差别、基层医院就医经验病人的基层首诊意愿等,均对基层基层就医意愿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基层医院老年慢性病门诊的首诊比例高,不同学历、家庭平均收入、医疗费用与上级医院差别、有基层医院就医经验等是其主要影响因素。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

关键词:基层;老年;因素;慢性病;影响;患者;意愿;首诊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慢性病患者数量持续增加,而慢性病具有病情变化快、疾病迁延难愈、长期服药不良反应多等特点,导致患者就医行为发生改变。本文分析了慢性病患者首次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意愿下降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首次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意愿的对策。

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报告显示,60%的死亡率是由于慢性疾病引起的,这些疾病以冠心病和高血压为主,而老年人则以各种功能低下为主。过去的研究显示,我国老年慢性病患病率呈“井喷式”上升趋势,三甲医院因高龄慢性病惠者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使老年人看病变得更加困难。基层首诊是实现分级诊疗的根本,也是解决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是,目前的实际状况是,基层卫生服务难以得到广大民众的信任,惠者更多地选择三甲医院,这给医疗机构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造成医疗服务系统的低效。本文通过对我院门诊慢性病病人初次就诊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的优势。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择202112月至202212月住院的120名老年慢性病病人,入选条件:符合临床医师的慢性病诊疗,60岁以上;病人的认知、智能程度都是正常的。排除半路脱落、失访的病人。

2.调查工具

对病人的基本信息进行统计,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状况、家庭收入、疾病种类、病程时间、医疗保险类型、基层医疗机构能否满足基层诊疗需要、诊疗费用与上级医院差别、基层医院就诊经历。

3.问卷调查方法

以文献调研为依据,制作问卷,并有受过训练和资格的调查人员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共发出120张调查表,120张回收量达100%

4.统计学分析

数据的处理使用SPSS 21.0。正态测量数据用(x+s)表示,数据组间的对比使用了检验。对有显著影响的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P<0.05为显著性差异。

二、结果

1.老年慢性病病人基本信息与初诊基层医院意愿

75名男性,45名妇女,62~78岁,平均年龄(71.33±4.62),1~21年,平均年为6.81±2.49;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初诊意愿为60%(72/120)60%的老年人初次就诊(120/72)

2.单因素对老年慢性病初诊基层医疗机构的意向分析

单因素分析表明:不同学历、年均家庭收入、医疗保险类型、基层医疗机构能否满足基层医疗需求、医疗费用与上级医院的差别、有过基层医疗经验的受惠人在基层就医意愿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

3.老年人慢性病首次就诊的多因素研究

家庭收入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平均收入、基层医疗机构对基层医疗服务的需求、医疗费用与上级医院的差别、基层医院的就医经验对老年人慢性病惠者的第一次就医意愿有显著的影响(P<0.05),见表1

变量

SE

Wald

P

OR

95%Cl

文化程度

0.781

0.591

2.130

0.036

0.516

0.294-1.174

平均家庭收入

-1.215

0.826

5.392

0.001

1.835

0.981-8.773

医保类型

-1.113

0.914

1.093

0.204

0.233

0.101-2.258

基层医疗机构是否满足患者基层诊疗需要

1.065

1.116

8.902

0.000

3.208

1.148-11.233

诊疗费用与上级医院差别

-1.209

0.792

11.295

0.000

3.237

2.814-13.092

有基层医院就诊经历

1.433

1.182

7.119

0.000

1.163

1.254-10.238

常熟项

1.559

1.231

6.672

0.000

1

三、讨论

老年人慢性病的发病对象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发病隐匿、发病难、病程长、治疗困难,病因尚不明确,慢性疾病的病因十分复杂,与遗传因素、自身生理功能及生活习惯相关的慢性病发病率近年来迅速增加,老年人是慢性病高发人群。为满足惠者的求医需要,国外把基层医生看作是医疗的“守门人”,通过建立科学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可以有效破除看病难、就医难的医疗问题。本研究共对

120名高龄慢性病惠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有60%是在基层接受初诊,与一位学者和其他以居民为基础的调查结果比较接近,本研究以高血压、糖尿病、骨质增生为惠者病种构成为三大类,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相符。

本研究采用 Logislic回归模型,发现平均家庭收入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的基层就诊意愿有很大的影响,而低收入人群则倾向于选择基层医疗机构。家庭经济状况对患者首次就医的回归系数为-0.523,说明了在普通家庭中,基层医疗机构的作用是无法取代的。结果表明,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支出与上级医疗机构存在显著差异,即: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成本较低的情况下,老年人的首诊意愿较高,这就表明,保障基层医疗服务的合理成本,是增加民众首次就医意愿的重要前提。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是否能够满足居民的基本需要,是保证长期慢性病病人到基层医院就医的前提。从现有的调查结果来看,基层医疗机构的建立和医院的宣传是提升基层医疗机构首次就诊质量的关键。因此,要真正做到第一次看病,要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通过提高医疗、护理、康复、体检、健康管理等技能,真正做到分级治疗,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

第一,通过规范慢性病诊疗流程、改善老年患者就医环境和增加门诊服务等方式来改善老年患者的就医环境和增加门诊服务;第二,针对慢性病患者基层首诊意愿下降的问题,可通过对医生进行针对性培训或实行家庭病床服务等来实现;第三,对于基层医疗机构而言应优化医疗功能布局,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方面可以通过完善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卫生院建设、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和增加社会养老服务供给等方式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设施条件。最后,应完善就诊流程,缩短就诊时间,优化服务流程;通过改善医疗服务态度以及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宣教。建议卫生机构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时要注意对老年慢病病人进行积极宣教:如定期对老年人随访、鼓励有病就医、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措施。

结论:总之,基层医院首诊率较高,家庭收入、医疗费用与上级医院差距、基层医院就医经历等是制约其首诊的重要原因,应加强基层医院建设,推进基层首诊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刘莉.农民高血压病治疗率及控制率影响因素研究[J].保健文汇,2021(1):170-171.

[2]李玉.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老年心理健康管理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7):314-314.

[3]侯建林,董哲,王维民,柯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医学教育应对策略的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3(5):641-644.

[4]耿爱生,杨文娴.我国老年保障研究中的“健康老龄化”研究趋向及其价值[J].社会保障研究,2014(2):60-65.

[5]李君荣,王琳娜,周一.江苏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床位资源预测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10):111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