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审计方法现状与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持续审计方法现状与发展研究

贾培武,齐子铭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250013

摘要:近年来,伴随国家市场经济制度日趋完善,愈多企业及个体将大量资金投入至市场中进行经济建设。同时,政府部门亦将更多资金投入至工程建设项目中,极大促进国民经济稳步提升,为民众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伴随财政体制变革深化及政府职能逐步转变,国家及企业对于工程项目投资规模逐步扩大,为工程审计带来更多压力与风险。工程审计主要是指审计部门立足国家法律标准及制度要求,针对工程项目发展现状进行合理审查,推动工程目标在预期内顺利完成的活动。工程审计可对项目工程标准是否符合国家要求进行核查,能够有效避免徇私舞弊等现象的产生,不断提升国家管理可控水平。

关键词:持续审计方法;现状;发展

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更多的个人与企业愿意将资金投入到市场当中,工程建设即为其中之一,该项目建设不仅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还为广大民众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然而大量资金投入到工程建设当中,导致工程审计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1工程审计的特点

整体而言,工程审计表现出以下特点:专业性。工程审计工作既需要拥有专业的财务审计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工程理论和实践知识,熟悉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掌握工程物资的使用量、其造价如何计算、市场价格如何变化等,同时还要了解可能存在的舞弊操作空间,并关注招投标、合同审计等重点重要风险点。强制性。自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工程案件被爆出偷工减料、豆腐渣工程等,国家对其进行严格监管,并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与法律法规。工程审计作为一种特殊的监督工具在工程建设当中得到广泛应用,严格做好工程审计监督工作,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工程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由此可见其强制性较强。周期长。一般情况下,较大的建设工程并非一蹴而就,审计监督必须贯穿其始末,往往稍不留神就会出现漏洞,一旦出现漏洞往往会引发巨大损失。因此,工程建设在决策、立项、设计、施工、竣工与结算等全过程都必须开展审计监督,其环节众多且复杂,需要的周期比较长。

2持续审计在我国实施现状

2.1成本效益难以平衡

大规模实施连续审计不仅需要持续的技术控制,还需要企业的合作。一方面,持续审计技术在我国仍处于研发阶段,系统开发过程需要昂贵的投资和技术传播支持。另一方面,从公司的角度来看,采用持续审计技术需要大量的采购设备、系统升级、培训公司人员使用信息系统流程等方面的费用。而且但是由于目前没有明确的审计结果不确定性,也导致无法评估或确定审计取得的效益。这样高的成本使风险和效益难以衡量,各公司必须遵守成本效益原则,即不容易愿意使用连续审计技术,而是坚持传统的审计方法。

2.2审计人员能力不足

由于不断进行审计,审计目标、频率、技术、主题和报告发生变化,对审计员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审计员审计人员不断了解审计技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审计,并对信息技术能力提出新的要求。而且信息化审计系统的开发不仅要求审计人员掌握并向系统开发人员提供各个方面的政策、规范、制度、法律法规的要而且要求不断更新变化的各个方面的政策、规范、制度、法律法规的新要求,以及时升级信息系统,开发和使用难度很大。客观上造成了审计人员能力之不足。目前,我们对持续审计的研究很少侧重于这一技术的实际应用,以及持续审计公司数量相对较少和审计员没有机会进行审计。

2.3审计工作重点选择尚不准确

现阶段,工程审计工作重点选择对于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以及项目工程有序推进具有重要作用。以县域光伏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为例,县域光伏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较为繁杂,其资金流较为复杂,需要审计方向较多。其审计项目主要包含政策落实情况、工程年度棚改任务进度核查等方面,需要对大量资料文件进行查阅,具有较大工作量,使得审计工作重点选择不明确。其一,在具体实施工程审计时,审计工作重点更倾向于工程竣工后相关任务,对项目工程落实过程中的关注度不够充足。审计工作重点偏移,极易产生重大经济损失,使得企业发展面临经济危机。其二,当审计工作实施在项目工程中,工程审计很有可能受外界因素干扰导致工作结果严重失真,使得审计工作中各主体以及对象间具有较大阻碍。审计工作重点选择存在偏差使得审计工作公平度与精准度有所下降,进而导致工程造价不精准。其三,部分企业工程审计过程中,对于事故评价工作,多倾向于在事故后进行分析,而少有在事故发生前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估,缺少事故预防措施。事故评价分析侧重点偏移,导致审计工作事故仅可避免相同事故发生,难以规避新事故为工程项目带来的重大损失。

3开展持续审计的对策

3.1整体设计

持续审计将项目业务活动分为两个层次:资金流动和收入流动。资金流动水平,主要取决于资金流动情况和责任的澄清;在业务流程方面,工程项目分为四个阶段:设计论证、招标、施工和验收规定。这主要包括评价决策、从项目拟订到项目结束,以及监督内部控制和管理措施的效力和完整性。资金流审核和业务流审核不是分开的,而是同步和逻辑上合理的,并且相互关联。

3.2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素质

正在进行的审计人员对信息技术的了解有限,需要不断学习。工作应定期举行会议,交流经验,补充知识体系。人力资源部门还应建立审计员审计人员业绩管理评价机制,评估审计员审计人员的能力,并促进其能力建设。 

3.3把握审计环节工作关键点,实施重点跟踪式审计法

为更为明确审计工作重点选择,企业在进行工程审计时刻采取跟踪式审计的形式优化审计流程,为项目运行提供助。工程审计不应将事后审计作为核心工作要点,应在项目规划阶段开展审计工作,将事前、事中、事后三环节审计工作有机结合,切实增强审计工程效率。首先,审计部门需联合各环节各部门进行审计工作跟踪,针对各环节审计重点选择进行实时监管。审计人员需对项目是否获取完备建设手续进行核对,有效规避由于前期审计工作不及时造成的后期风险。其次,审计部门在工程审计时,需增强审计人员风险管控意识,将风险审计管控工作落实到各环节中,实现跟踪式审计防范。审计部门需对于项目执行过程中各环节进行阶段式审查,将审计工作分摊至各环节中,实现审计工作高效运行。最后,审计部门应以资金管理、工程决策、竣工结算等方面为重点进行跟踪式审计,有效实现全过程审计把控,大力避免审计风险产生。

3.4打造信息审计监管模式,实现全过程审计高效监管

随着信息技术逐步融入生产生活的各方面,信息技术与审计监管工作相融合已成为时代发展大势所趋。为完善项目审计监管环节,审计部门需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切实提升项目建设审计监管工作。一方面,审计部门需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借助审计手段实现工作信息化,有助于审计人员使用信息化技术进行高效审计工作监管与评价。审计人员不仅需对工程项目财务状况进行实时监管,还需对工程潜藏问题进行剖析,助力项目工程平稳运行。同时,应加大审计问责力度,实现责任下落至实际人员,切实增强审计监管实效。另一方面,人员需结合实际发展现状,借助信息化技术完善审计监管流程,确保项目建设过程中审计工作可高质量开展。审计人员需落实三级复核制度,将5G、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至监管项目中,大力规范持续审计监管流程,提升工程跟踪审计监管效率。

结束语

鉴于上述情况,审计员审计人员将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改变审计理念和方法,在整个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和大量数据进行持续审计,以提高决策水平,加强业绩,提高审计价值。

参考文献

[1]卫剑.持续审计方法在大数据环境下的改进研究[J].智能城市,2020,2(11):54.

[2]王洁.浅谈持续审计方法在企业内部审计业务中的应用[J].中国外资,2019(03):159.

[3]敬玉玲.浅析内部审计中持续审计方法的应用[J].商,2019(01):117.

[4]王海东,李磊.持续审计是提高审计质量的有效方法[J].通信企业管理,2018(11):70-71.

[5]何芹.持续审计:审计方法的创新[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8(02):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