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贸易地理方向转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跨境电商贸易地理方向转移

于正尉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 210031)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跨境电商贸易地理方向发生较大规模转移。文章分析跨境电商地理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并提出空间结构重构建议,以期赋能我国跨境电商贸易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跨境电商;对外贸易;地理方向转移;空间结构重构

一、跨境电商贸易地理空间分布

(一)贸易规模地理空间分布

自2022年我国加入WTO至今,我国外贸得到了巨大的蓬勃发展,对外进出口总量超过四十二万一千亿元人民币,继续维持当今世界第一位外贸强国的位置,为全球经济社会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普及,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跨境电商的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1996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地区分布发生了巨大变化,中西部区域的外贸金额、进口商品额和出口量占国内总数的比例超过12%,而东方区域的比例更是超过了88%,是中西部区域的六倍以上。中部在贸易领域具有显著资源优势,其出口量比例远高于西部沿海地区,这一点在我国各地都得到了印证。2006年,西部地区的进出口额比重明显高于1996年,东部地区的进出口比重也有所提升,达到了92%以上。而中、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总额仅为8%,差距明显拉大。在中国入世和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关键时刻,东部地区拥有极其优越的政策和区位优势,使得其对外贸易额大幅增长,取得了显著的成果。2016年,由于政府推行的区域均衡策略,加之东部地区外贸效率的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外贸总额比重不断攀升,达到14%以上。自1996年至今,中国对外贸易市场的区域布局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性,表现出两极化的趋势。从周期角度上看,国内外区域差距呈现出倒U型增长,先是上涨,然后又出现下降,但下降幅度有限。从1996年到2016年,中国的对外贸易地区分布一直以东部地区为主,这种空间地理格局在过去二十年中保持了稳定的优势。

(二)贸易质量地理空间分布

自1997年以来,东部区域的外贸市场竞争性显著提升,蓬勃发展态势明显。这得益于该区域优质的二次产业基础,以及低成本的贸易模式,使得其对外贸易规模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比较而言,中西部地区的外贸业绩与东部地区还有明显差异,其竞争性较弱,规模也有限。一方面,中西部沿海以第一种产品居多,中二产业经济发展还不够完善,导致外贸发展迟缓;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的外贸成本高昂,效益低下,使得整体质量不好,远远滞后于东部地区。

二、跨境电商贸易地理方向转移影响因素

(一)贸易条件

中国跨境电商贸易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快速增长、稳定下降和波动上升三个阶段,这些阶段的变化都反映了中国跨境电商贸易的发展趋势。在此期间显示,中国跨境电商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得到了在此期间中国际贸易条件变化的重大作用。八十年代由于通货膨胀的存在,国际贸易环境发生了变化,使得中国产品输出欧美城市的产品价格竞争性收到了不利作用,从而使得亚洲市场的集中度有所提升;而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得中国跨境电商国际贸易进入了第二步,这一阶段的国际贸易条件变化更加明显,对中国跨境电商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产生了显著的作用。随着WTO的加入,中国外贸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出口商品的性价比也有了较大的提升,使得中国出口贸易地理领域的集中度进一步降低。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我国对外贸易出口价格总体上保持稳定增长,使得2008年以来出口商品市场集中度的下降空间变得非常有限。

(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

随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灰色关联位序不断增强,跨境电商贸易地理方向的关联度也呈现了明显的快速上升态势。此外,在阶段二中,国家推出了两个重大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举措,这些举措的实施也有助于推动中国出口贸易市场的多元化,从而促进出口贸易地理的分散化。近年来,中国央行大力推进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不断提升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2015年底,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篮子,并于2016年10月成为世界第5大币种,其国际使用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随着人民币兑换汇率与中国出口贸易地理集中度之间的关联性日益加强,未来应该更加重视它们对中国出口贸易市场的复杂性影响,以便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

三、重构跨境电商贸易地理方向的建议

长期以来,实现跨境电商贸易地理空间结构的重构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政府政策的调整,以促进经济发展;二是地区发展差异的拉大,因为不同的政策差异会导致产品要素流动的变形,从而影响投资增长及经济效益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富有地带的经济活力不断增强,而贫穷地区却日益滞后。国内外市场分割和省际封锁的出现,使得富裕地区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影响力受到了限制,从而稳定了原本失衡的经济地理空间结构。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国家应当加强落后地区的发展战略,大力投入中央财政,加强对中西部落后地区的支持,以抵消区域偏袒政策带来的不利影响。根据实证分析结论,中、西部地区的国民经济外向度较低,所以GDP与贸易之间的关联性不够强。所以,企业应该拓宽思路,重视市场的标准和需求,在带动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带动外贸的发展。最后,由于区域原因与区域外贸密切相关,所以,国家应重视完善公共服务制度,如户籍、养老保障等,建立最低公共服务标准,以促进经济资源和社会生活资源的均衡分布,减少区域原因对国际贸易的负面影响,改善中西部地区的区位优劣。

为促进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协同治理,政府应该摒弃权威和制裁,而是以自愿和共同目标为基础,发挥其作用。这样,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和地区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中国境内外贸地域空间的重建要求中央和地方的共同努力,以及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套,以克服管理障碍,形成跨地域的大市场经济,进而有效减少极化的外贸地域空间结构布局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央和地方应该在对外贸易管理中形成良好的关系,并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中央应该改革“一刀切”管理模式,采取更为灵活多样的政绩考核方式,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外商服务体制;同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发展条件差异,利用延伸国际贸易产业链的思想,将上游、下行的资源供给、劳动力供给和促进等指标引入到整个国际贸易考评系统中,以便对地方的发展情况进行全方位、公正的评估;此外,中央还应该将对地方的监督和管理从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变为更具有效的监督、管理和协调,以促进的发展。加强企业的协同管理,促进双方共同发展。地方政府应当积极参与国家跨区域城市群战略的实施,以互惠互利的原则为基础,主动与周边地区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双赢”实施,破除市场经济割裂,促进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实现协同治理。

参考文献:

[1]殷为华,吴非.中国出口贸易的地理格局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1984年~2013年中国出口贸易数据的实证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2017(6):40-48.

[2]张磊,张曙霄.中国对外贸易地理空间结构发展现状及重构研究[J].求是学刊,2019(5):72-80.

作者简介:于正尉,女,汉族,(1981.4.23),黑龙江鸡西人,硕士,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财经与物流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跨境电商、国际贸易

【基金课题】江苏省教育厅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一带一路”战略下跨境电商地理方向转移研究》(项目编号2018SJA0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