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扩招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4

高职扩招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黄波,赵莉,曹婷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519040

摘要:本文以高职扩招为背景,从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出发,针对传统单一模式的人才培养体系与高职扩招背景下的新形势不适应的现实问题,构建了一个科学的、可量化的、有明确指标的高职扩招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该体系基于CIPP理论,从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四个维度遴选11项二级指标、18项三级指标,运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构建而成。根据求同存异 、导向性和连续性的原则 ,建立相关的组织机构通过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精准评价教学质量,加强质量监控和反馈 ,完善评价方法和考核模式。有效促进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研究成果值得推广,为进一步提升高职教育整体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CIPP;高职扩招;质量评价

  1. 引言

2019年5月8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发布《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有关情况,2020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提出今后两年高职扩招200万的任务。高职扩招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的重要举措,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将对我国教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 “要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落实文化知识和思想品德修养、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要求”。可以说,高职扩招是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

高职院校的招生对象,主要包含三类:应往届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社会考生(农民工、下岗职工、退役军人、新型职业农民等)。我们看到,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非传统生源纳入高职扩招范围,打破了原有的高职生源形态,企业员工、基层农技人员的加入,使得高职学生的生源结构更加多元、层次多样、能力素质不一,整体上的生源素质将呈现多元趋势。连续的大规模扩招背景下的不同生源特点,对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分类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采取弹性学制和灵活多元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组织和考核评价,加快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有序开展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等。很明显,在高职连续扩招背景下,原有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已经不适应新的生源结构,亟待探索建立新型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以确保高职人才扩招后,人才培养真正实现提质增效。

  1. 我国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

2.1 质量评价指标片面、方法欠缺、主体单一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主要针对的是传统应届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相对较为片面,尤其是扩招后,人才培养质量和多样化的生源特征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协调[i]。尚未充分考量不同生源多样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基础,制定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评价指标。首先,现有评价标准多局限于对于结果性的考查,尚不能兼顾过程性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投入度和主动性,以及教师对于学习氛围维护和学习资料提供的评价。其次,现有研究多侧重于对理论方面的考查,欠缺全面评估学生技术技能、素质素养、无法具体衡量人才的实际能力水平。

片面的评价指标也意味着目前的评价方法多限于结果性评价和定性评价,如

学期末举行师生座谈会,或督导听课等,缺乏过程性动态评价和定量评价。当然,也是因为部分评价标准难以量化和评估,受限于科学系统动态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方式。同时,当前多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估主体仍然是学校为主,尚未扩展到由学校、用人单位、社会、甚至学生家长的多元主体的共同评价[ii]

2.2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缺乏系统性研究

现行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较为单一,其背后的本质体现了缺乏对于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因素系统化地分析和研究。具体表现为,对学生个人因素、课程设置因素、教学因素以及学习环境四个方面的分析研究缺失[iii]。首先,从学生个人因素的研究缺失来看,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要坚持以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前普遍存在未能充分分析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的情况,难以做到分层分类设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iv]。其次,从课程设置因素的研究缺失来看,对于教学内容质量整体的评估应包括对于课程目标设定、专业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内容、实践和理论课时比例等,以上均在目前的评估系统中有所欠缺。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中也反映出,高职课程设置与企业实际工作能力需求中存在一定的脱节。第三,从教学因素的研究缺失来看,对于教学实施过程质量整体的评估应包括对于教学方法的先进性、教学策略的创新性、教学资料的丰富性,以及积极正面的教学环境等方面的评价[v]。第四,缺少教学管理因素的分析研究。良好有序完善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是保障教学高质量发现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当前的评价指标中鲜有针对学校常规教务管理计划和制度的评价。

“无论是质量的形成,还是质量评价、质量比较、质量保证,都离不开质量标准这个参照基准。”当高职扩招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尚未形成,文献中对扩招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亦不多见。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体系,高校人才培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依旧停留在状态维持和经验管理阶段。因此,要全面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首先要构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以指导人才培养过程。

综上,整体上的生源素质将呈现多元趋势的需求,生源结构多元、层次多样、能力素质不一与主观、单一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之间的矛盾愈加明显,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亟待加快完善。

3.CIPP模型在中高本衔接育人能力评价适应

CIPP 模型是一种以决策为导向的动态评估,包含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四个部分。其中,背景评价旨在分析育人环境,明确教育需求,从而制定合理的培训目标;输入评价旨在梳理现有资源,设计能够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培训目标的具体培训方案;过程评价通过对培训方案执行情况的实时反馈,不断修正、改进执行过程;结果评价则是对培训方案实施结果的形成性分析。CIPP 模型全程性、过程性、反馈性的特征,使得近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利用CIPP 评价模型进行人才培养质量分析,如表1所示。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发现,CIPP理论由背景、输入、过程和成果评价四大模块组成,与其他评估模型相比,更注重过程评估、反馈与改进,更符合现代教育评估的客观要求。CIPP模型能够与高职扩招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衔接育人能力评价的要求实现良好衔接。

表1 基于CIPP 评价模型人才培养质量代表性文献回顾

出处

指标

CIPP评价模型

研究方法

背景评价

输入评价

过程评价

结果评价

钱方兵李政钱桂芳2022

一级

学生发展

师资队伍

学校保障

利益相关方满意度

层次分析法

二级

生源素质、培养过程、创新创业、人才质量

整体水平、教师业绩、计算机水平、国际化水平

资源平台、培养管理、质量保障、教学服务

学生满意、教师满意、社会满意、企业满意

董怡(2021)

一级

背景评价

输入评价

过程评价

结果评价

\

二级

专业设置与建设、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人才需求量

教学团队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经费输入、生源质量

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实践教学改革、教学管理体系建设

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

沈志丹(2020)

一级

目标建构评价

资源配置评价

实施过程评价

成果绩效评价

\

二级

社会认可度、社会影响、政府投入

办学设施、师资队伍

经费支持、课程评价、学校治理、专业建设

办学成果、毕业生发展,社会满意度

黄 洁,李臻颖
(2020)

一级

校企协同能力

人才培养资源配置能力

人才培养执行控制力

人才培养绩效反馈

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二级

产业环境、合作企业影响力、学校影响力、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机制

校企双方师资配置、校企双方经费投入、实训场所规模、教学资源库投入

实用理性教育、诗意理性教育、校企双方导师业务能力、教学过程管理

岗位学徒能力、决策者、人才培养绩效

张东明,李亚东,黄宏伟(2020)

一级

学生发展

师资队伍

学校条件

利益相关方满意度

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二级

生源素质、培养过程、学业成果、人才质量

整体水平、导师业绩、国际化水平

资源平台、培养管理、质量保障

学生满意、导师满意、社会满意

裴金平,廉超,苏毓敏(2019)

一级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环境

校企合作基础

校企合作育人过程

校企合作效果

统计分析方法

二级

创新创业氛围,政府鼓励和政策支持力度,学校重视、宣传和支持力度,学生群体创新创业热情

制度完善状况,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校企合作培训课程制定状况,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状况,校企双方合作需求状况,参与校企合作企业数量情况

校企资源持续投入状况;校企资源共享程度;共同制定和修改教学目标、计划和内容状况;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状况;校企长效合作与管理机制完善状况;过程教学监督和管理状况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状况;就业情况;双方互利共赢情况;合作项目可持续发展情况;合作投入产出效率情况;人才培养满足和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状况;校企合作深度

方向阳(2007)

一级

人才培养输入

人才培养执行

人才培养输出

因子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分析法

二级

办学理念、专业适应性、办学设施、教学经费、生源质量

师资队伍及培养、教学建设与改革、培养方案、职业特性、实训条件、教学质量监控

素质教育、职业发展

4.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4.1 构建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本文基于CIPP理论模型,依据各指标间的逻辑关系,从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四个维度出发,最终构建高职扩招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本研究采用5分制(各项评估指标满分为5分),将评估结果等级设置为“非常差” “较差” “一般” “较好” “非常好”五个层级,分值分别对应1分、2分、3分、4分、5分。

4.2 评价指标的筛选与确立

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利用AHP层次分析法确立高职院校扩招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了保证指标选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构建初级评价指标后,本文采用了德尔菲法对质量评价指标进一步筛选和确定。通过13位(4位来自”双高“院校一线专任老师,5位来自教务处、学工部等主管人才培养评价相关工作的主管领导,4位校外行业专家)评价发放咨询问卷,有效回收问卷 13 份,有效回收率 100%,根据收回问卷数据构建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从而构建出扩招背景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探索一种基于院校实践数据的职业院校人才质量评价判断方法。

基于以上方法,本文构建了一个由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及成果评价4项一级指标、11项二级指标和18项三级指标构成的扩招背景下人才培养质量指标体系,具体见表2。

表2 高职扩招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释义

背景评价

组织机构

地方政府支持

地方政府对属地高校高职扩包括资金支持、优惠政策等方面体现的扶持力度。

组织领导机构

是否组建由学校分管领导具体主抓,各二级学院、教务、学工等有关部门协同参与的管理架构;是否组建专业教师、企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及政府人员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情况。

政策制度

建立规章制度

对非传统生源学生制订相应的学生管理制度,如分层分类教学、灵活学籍管理制度、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实施办法等保障扩招后的教学管理工作。

输入评价

师资投入

双师比例

双师教师人数占比、外聘请社会创业精英、企业行业专家的人数占比等情况。

培训机制

专职教师是否受过创业技能与职业技能的培训;是否完善教师下企业培训支持等相关政策,建立激励奖励机制等情况。

设施建设

设施设备

伴随生源增加,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

经费投入

教育经费

财政拨款、学费收入、社会捐助等经费统筹情况;学生资助补助经费等情况。

过程评价

人才培养

培养方案

针对不同生源特点,分类编制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情况。

培养模式

采取弹性学制、因材施教和灵活多元的教学模式情况。

课程体系

体系构建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构建合理、完善的“SPOC+MOOC”课程体系情况。

教学管理

分层教学管理

建立弹性学制、学分制等教学管理模式情况。

教学实施

课程内容设计

“项目化教学”“任务驱动法”等课堂革命、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使用与建设以及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情况。

线上线下教学

线上选课人数、互动量以及开展混合式教学活动情况。

课程考核

多样化考核方式(笔试、实践技能考核、项目实施技能考核、职业资格技能鉴定、专业认证);考试答案非标准化设计等情况。

结果评价

教学效果

教育成果

学习成果的认定、积分和转换等情况。

教育水平

学生自主创业占比;校企合作、产学合作成果;省级及以上学生技能大赛奖项、专利授权;职业技能取证通过率等情况。

社会效益

服务地方发展

产生较高社会影响力,校企合作项目完成情况;服务水平的社会满意度。

提高就业水平

学生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

4.3.指标赋权及测算

(1)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的递阶层次结构建立与测算

请业内专家针对上述矩阵中的指标进行两两比较,根据相对重要性打分。本研究采用1-9标度法进行打分,其含义如表3 所示。

3 1-9 标度法含义

对13位专家每个指标的打分求几何平均值,然后进行计算。计算各个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即为权重值。由于判断矩阵各指标标度的确定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为保证层次分析法的分析结果更合理,需对权重值进行一致性检验。因此本研究对各阶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经计算,本研究创建的矩阵一致性比例CR=CI/RI,均小于0.1通过一致性检验,表明各评价因子权重值设置合理。

(2)指标权重计算

本文将二、三级指标的相对权重()()乘以对应准则层的相对权重(),即可得到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相对于评价总目标的复合权重() ,即为各评价指标的最终权重,计算公式为:

                                     (1)

计算得出评价体系中各层级指标的权重如表4所示。

4高职扩招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权重

目标层

准则层

相对权重
(W1)

二级指标

相对

权重
(W2)

三级指标

相对权重
(W3)

复合权重
(W4)

扩招背景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Z)

背景评价

0.187

组织机构

0.5

地方政府支持

0.575

0.054

组织领导机构

0.425

0.040

政策制度

0.5

建立规章制度

1

0.094

输入评价

0.252

师资投入
 

0.346

双师比例

0.575

0.050

培训机制

0.425

0.037

设施建设

0.311

设施设备

1

0.078

经费投入

0.343

教育经费

1

0.086

过程评价

0.29

人才培养

0.271

培养方案

0.51

0.040

培养模式

0.49

0.039

课程体系

0.301

体系构建

1

0.087

教学管理

0.211

分层教学管理

1

0.061

教学实施

0.217

课程内容设计

0.341

0.021

线上线下教学

0.297

0.019

课程考核

0.362

0.023

结果评价

0.271

教学效果

0.481

教育成果

0.5

0.065

教育水平

0.5

0.065

社会效益

0.519

服务地方发展

0.5

0.070

提高就业水平

0.5

0.070

4.4 高职扩招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构建

本研究计算高职扩招背景下人才培养评价的综合得分(D),该得分是各指标的分数与对应权重的乘积之和,得分越高者代表人才评价水平越高。由于各类数据的量纲不同,因此,本研究进行标准化处理,即将可量化数据转化为百分制,便于统计综合得分,各指标得分的计算为:

                       (2)  

式中:为i个指标的得分;为第i个指标的原始得分;为第i个指标的最低得分;为第i个指标的最高得分。根据表4中各评价指标对应的权重,高职扩招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为:

(3)

5.结论

人才培养质量是职业院校办学的根本,教学质量的优劣是高职院校办学成效的重要体现。保障质量,首先要明确所要保障的质量的内涵,构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人才培养可评可测。本文基于CIPP理论,从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四个维度遴选11项二级指标、18项三级指标,综合运用德尔菲法和AHP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在保持数据权重这一重要影响因素稳定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规范的检验体系以促进评估的有效性,最终,构建招背景下的科学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加强质量监控和反馈,完善评价方法和考核模式。有效促进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力求使高职扩招背景下人才培养质量评估客观、科学、准确,并达到促进高职教育发展的诉求。


[i] 严彦蕾,吴一鸣.扩招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挑战与应对[J].教育与职业,2021,0(1):37-43.

[ii] 吴佩珊. 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探析[J]. 科技资讯, 2020, 18(7):2.

[iii] 张立华. 多元化内外部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 农业经济, 2015(11):3.

[iv] 李明佳.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思考与策略分析[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24(1):50-53.

[v]吴佩珊. 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探析[J]. 科技资讯, 2020, 18(7):2.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高职扩招背景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系统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D20CJY50);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高职扩招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精准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GGZKZ2020049);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 '十三五'规划项目(GD20XJY05);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 《价值引领下的“五维立体”新商科实践教学体系重构与实践》 项目编号:JG202222;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2021年度校级“金课”。

作者简介:黄波(1988- ),女,蒙古族,内蒙古赤峰市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决策科学。

赵莉(1980- ),女,汉族,江苏镇江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电子商务。

曹婷(1987- ),女,汉族,江苏徐州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新媒体营销、 消费者行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