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计量误差的原因与应对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0
/ 2

电力计量误差的原因与应对措施分析

陈有为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滁州供电公司,安徽  滁州 239000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电能的供应需求也不断增大,电力系统实际运行以及电力系统调度的压力使得电网在运行过程中电力计量缺乏稳定性和精准性,并且使电力系统的控制系统处理大规模实时数据的问题越发严峻,而且电力计量误差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维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针对这一现象加强对电力计量工作进行改进优化,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电力计量;误差;改进措施;必要性分析;应用

引言

电力计量工作对于电力公司的销售额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单位电能的价格的固定的,所以电力计量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是计算的重点。另外,电力的计量工作虽然由电力公司主导,但是,对于用电单位来说,电力计量不合理,尤其是计量比实际应计量的数值高,则会造成用户用电费用超过应付金额。所以,电力计量需要正确并且合理,这样才能让电力公司获得自身应得的利益,而用户也不会因为计算的误差导致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电力计量会有很多种原因造成计算不精确或者偏高、偏低。这些原因的根本原因在于电力公司的设备或者相对的技术存在问题,因为自身的情况导致的电力计量存在误差。所以,就如何改进电能计量问题,从而减少误差的存在,进而让电费的收取更加合理,主要在供电公司的技术和设备两个方面进行。

1电力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1.1计量装置连线错误造成误差产生

为了避免计量误差对电力统计、分析、决策造成的影响,应在开展相关研究前,进行计量误差原因的集中分析。造成计量误差的第一个原因为计量装置连线错误。当电能计量装置的中线与相线呈现反接状态时,对应装置由中心零线引出,此时电能计量装置处于开路运行状态。通过对电能计量装置常规工作原理的分析可知,装置中电流线圈没有对应电流流经或通过时,负载是位于火线与相线之间的,计量装置在此种状态下运行,是无法准确记录或识别到此线路所消耗的电功率的。对于市场内常用的三相四线电能计量装置而言,假设装置中电压回路按照正相序的方式接线连接,计量装置也会出现电量统计终止的问题。在具体工作中,要避免由于装置接线问题造成的电力计量误差,只需要工作人员与技术人员认真执行其工作任务即可。但在实际接线工作中,高配总表出现运行故障往往是被忽视的。当电能表的相位电压出现失压问题后,电能表便无法实现对电量或电能的精准统计,但此时终端的用户用电行为却可以不受到影响,在此种条件下进行电力计量,得到的计量数值与实际结果便是存在较大误差的,严重情况时误差甚至会达到总计量值的30%~50%。针对此种问题,倘若供电单位没有及时发现,耽搁的时间越长,电力企业的损失也就越高。因此,如果某供电企业在新增电力计量装置或电能表后,发现通过装置计量得到的用户用电量呈现骤减趋势,便可以通过检测的方式发现装置接线存在异常。

1.2对电力计量活动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对电力计量活动的管理制度漏洞是导致现代电力计量活动出现误差以及风险状况的根本原因。由于电力计量活动管理组织的特殊性,许多电力计量检定人员存在风险管理意识薄弱的问题,无法完善电力计量活动管理制度,难以从根本上改革管理体制。首先是管理体系不够健全严谨,虽然电力计量活动中有不少内部控制制度,但是缺乏针对性完善的制度,例如电力计量考核制度,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制约和影响,电力计量考核制度的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强有力的约束力,条例之间关联性较差,电力计量检定人员很难根据明确的控制程序与标准作为工作的行动指南;其次管理制度的科学性不足,过分依靠上级和领导层的意见和决策,电力计量活动内部人情关系也涉及到项目环节的各个方面,归根究柢仍然是制度方面的问题,将工作内容与制度科学割裂开来,就难以保障电力计量管理制度的有效性,从而导致了电力计量误差的产生。

1.3电力计量装置应用不规范

此外,电力装置配置不当,使得最后的计量结果产生误差。通常情况下,如果客户的用电设备和计量装置彼此匹配,那么最终的电力计量结果并不会产生太大偏差。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计量装置和客户的用电设备并不一定匹配,这对相关技术人员的工作也会造成一定的麻烦。具体来讲,主要存在大材小用和小材大用这两种不适配的具体情况。而在上述情况中,无论哪一种情况发生,都会导致少计算电量和提高线损程度的不良后果,并且使得相关电力企业蒙受一定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还存在一种用电功率无法计算的情况,这虽然可以利用客户用电设备的容量和其使用时间进行估算,但这种计算方式得出的最终结论往往并不精确,只能当作最终结果的参考数据,虽然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但实际的实用性和准确度都难以满足实际要求。

2电力计量误差的原因的应对措施分析

2.1选择科学合理的计量方式

随着智能电网向全国的发展,电力计量装置也在慢慢向自动化和智能化迈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计量工作可以完全由机器代替。计量工作者需要将电能表的相关配置做好,通过将计量方式与电能表进行匹配,设定好误差最小的参数值,从而保证误差在国家标准范围内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减少误差并非各人能实现的,所以,需要电力公司的相关研究人员和计量人员针对减少误差的方面努力,充分发挥电力行业的各项技术和资源优势,为电力计量方式和设备的更新和优化提供支持。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等先进技术层出不穷,可以根据各种先进技术为依托,通过现代科学将误差进一步降低。

2.2加强电能表性能检测

通过多元化检测电能表方式,根据电能表的详细指标进行具体检测,达到正常指标意味没有问题,对于没有达到的要针对附件进行更换或整体电能表拆除。最直接的办法便是通过运行状态在外观上的反应来对电能表进行性能评估,排除外部破损对其运行状态是否有影响,还有可通过检测人员对电能表进行通电实验,这对人员能力技术要求很高,但是最有效的方法。因为在通电实验中需要专业测试人员对周围实验环境进行良好的把控,控制细微条件的变化,最终得出性能检查报告。

2.3改造防窃电技术

如果用户电力计量设备明显缺少,此时就要对电力计量装置、线路回路采用密封技术进行处理,以此为重要依据,制定周密的改造计划与方案,完成设备防窃电技术改进任务。设备具体使用时以排列式全面改造电力计量端子,对铅封是否严密给予较多的关注度,除此之外,还要妥善处理互感设备搭配的其他设备,避免电力计量表一些特殊部位因为窃电行为而带来不必要的影响。电力计量表运行时,铅封设备会详细分析电力计量设备外表、互感器端子盒具体情况,另外还要详细检测电力计量设备装置进出线密封情况,避免发生线路外露等现象,同时还要将进线、出线基础密封性、绝缘性工作做好。

结语

针对电力计量中常见的问题,本文提出了选择合适精度计量装置、减少电压互感器二次压降等改进措施。尽管提出的对策可在实施中实现对误差问题的解决与处理,但要明确的是,电力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不是单一的,很有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引发导致的,因此,还需要在后续的相关工作中,加大对此方面问题的研究,并完善电力企业中的电力计量标准制度,优化计量流程,以实现将计量中的误差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张二平.电力计量误差产生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研究[J].科技风,2019(34):173.

[2]曲力.电力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与改进措施分析[J].现代信息科技,2019,3(19):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