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辐射设备及防护设施配备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医用辐射设备及防护设施配备分析

郝维娟,李炯 ,张骁

河北海宝卫生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摘要:目的:明确医用辐射设备及防护设备配备情况,为医疗机构辐射诊疗防护监督管理工作提供助力。方法:抽取某地开放放射诊疗的医疗机构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抽取了2960家开放放射诊疗的医疗机构,3695台套放射诊疗设备。年放射诊疗总量1580万人次,9025人放射工作人员。组织机构制度建设、防护设备配备等存在不足。结论:卫生监管部门和放射诊疗机构仍需对规范开展放射诊疗活动更加重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防护工作。

关键词:医用辐射设备;防护设施配备;分析

引言

最近几年来,各大医疗机构都对医用辐射设备进行了普及并应用,医用辐射设备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为医护人员诊断病人病情提供了便利,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但是,医疗辐射设备是一把双刃剑,在发挥其辅助诊疗作用的同时为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消极影响。所以,必须要做好医用辐射设备防护措施,才能促进放射诊疗事业良好发展。[1]为了保证患者、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水平,规范医疗放射防护管理工作,抽取某地医疗机构进行了医用辐射设备及防护设施配备调查,针对相关问题及时提出有效解决方案。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在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下,在某地辖区内抽取了2960家开放放射诊疗的医疗机构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开放放射防护放射诊疗项目的医疗机构工作量、组织机构与制度、反射工作人员实际情况、医用辐射设备情况等等。

二、调查结果

(一)年放射诊疗工作量

经调查现实,辖区内2960家开放放射诊疗的医疗机构年放射诊疗总量为1580万人次。其中,1465万人次X射线诊断,105.7万人次核医学诊断,3万人次核医学治疗,放射治疗5.8万人次。

(二)档案、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

调查2960家医疗机构中有2401家(81%)医疗机构建立了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档案,2295家(77%)医疗机构建立了个人剂量检测档案,有2315家(78%)医疗机构建立了放射防护领导小组,有1560家(53%)医疗机构建立了放射事故应急救援小组。

(三)放射工作人员实际情况

现有放射工作人员9025人。其中,有6790人从事放射诊断工作,790人从事介入诊疗工作,298人从事核医学诊疗工作,541人从事放射治疗工作,其他606人。有放射工作人员证的工作人员有7415人,年度放射工作人员培训人数为3026人,有7560人放射工作人员全年参加职业健康检查,有7862人进行个人剂量监测。

(四)医用辐射设备、防护设施配套情况

配备28套放疗剂量仪、25套TPS计划系统,32台模拟定位机,1台后装机专业活度计,10套放疗剂量扫描装置,14套IMRT验证模体,11套标准水模,36台核医学活度计,35台表面污染测量仪,35台环境辐射监测仪,69台固定式报警仪,220台个人剂量报警仪,30套X射线影响质量控制设备,26台稳定性检测设备,6395件患者防护用品。

(五)放射诊疗设备情况

一共3695台放射诊疗设备。其中,3567台放射诊断,80台介入放射诊疗,11台核医学设备,37台放射质量。2598台已取得放射诊疗许可,1396台进行了设备性能检测,2532爱开展放射防护检测。场所进行了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多个场所具有电离辐射警示标志、病员须知等。

三、医用辐射设备及防护现状分析

(一)急需提高安全文化素养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放射工作单位应针对放射工作人员开展个人剂量检测档案、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设工作。调查研究显示,有部分医疗机构并未针对放射工作人员建立相关档案,放射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有待提高,部分医疗机构年意外照射较高,且个人剂量监测数据库显示一些机构并未如实填报此项数据。在放射事故应急救援方面存在不足,欠缺相应的制度规范,重视程度不够。

(二)设施设备不够完善

设备配置、维护与质量管理都与放射诊疗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此次调查中,有20%的放射诊疗设备使用10年以上,28%的放射诊疗设备使用5-10年,部分设备还存在超期使用的情况。放射诊疗质量控制设备配套有所欠缺,仍需进一步完善。[2]

(三)监管工作仍需强化

根据相关要求,开展放射诊疗的医疗结构和工作人员要具备放射诊疗许可证、放射工作人员证、大型医用设备取得配置许可证等证件。而调查显示,一些诊疗机构、放射人员并未持有相关证件。由此可见,监管力度不足,还需进一步得到强化。

四、医用辐射设备及防护工作

医疗辐射设备有了较强的积极作用,但也为患者、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面对当前情况,不仅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等完善医用辐射设备,还要加强监管工作,提高人员安全意识,做好防护措施。比如,放射工作人员要提高对患者的防护意识,为患者佩戴好防护用品,实现对患者的有效保护。在进入放射室内检查前,相关工作人员要给患者戴好铅围裙、铅手套等个人防护设备,屏蔽保护好临近照射部位的敏感器官,以免照射到不必要部位,影响身体健康。另外,要增强患者自身的防护意识。在进行放射性检查前,放射工作人员要对患者的知情权给予尊重,让患者了解放射线对身体的消极影响,以此增强患者的防护意识,积极主动进行防护用具的正确佩戴。医疗机构可以在放射室门口贴上警示牌,以此提高放射工作人员、患者以及家属的安全防护意识。另外,非专业的影响医务人员也要在操作放射装置时做好防护措施,还要严格按照相关防护管理制度及操作流程开展相关工作。

[3]

总结

通过对医用辐射设备及防护设备配套的相关调查与研究发现,目前一些医疗机构在放射诊疗过程中放射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较弱,设施配备不够等问题较为明显。对此,必须要加强对这方面的监管工作,规范放射诊疗活动,提高放射工作人员、患者的防护意识,积极做好防护措施,保护自身健康。

参考文献

[1]杨东霞,高金霞,杨迪,李武,李普,李昕蓉,王金玉,李盛.某市医用辐射设备及防护设施配备现状调查[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22,48(05):419-421.

[2]谢波荣,张强,吴芳,晏仙梦,达娃扎西,徐辉.2018年西藏医疗机构医用辐射防护调查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20,29(03):229-231.

[3]王忠立,杨海峰,路建超,胡新梅.宝鸡市医用辐射防护监测点现状调查[J].职业与健康,2018,34(12):1594-1597.